云南高师论文-刘桃良

云南高师论文-刘桃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高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南高师院校,基础教育,语文师资培养,路径

云南高师论文文献综述

刘桃良[1](2019)在《云南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语文师资培养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是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中人才意识和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语文师资的培养是人才教育的关键,语文师资的培养的基本平台就是高等师范院校。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云南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语文师资的培养面临新的任务,遇到瓶颈,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高师院校需要反思基础教育语文师资的培养。结合云南实际,探寻基础教育语文师资存在的困惑与矛盾。从问题到方法提炼出语文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丰富和完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蒋好着,刘莹[2](2018)在《弘扬“红船精神”,搭建高师院校研究生支教团实践育人平台——以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支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弘扬"红船精神",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一代青年,在前行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走在时代前列,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船精神",弘扬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支教地龙头山镇竖起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13期)

崔紫燕[3](2018)在《云南高师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个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十九大明确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优秀的品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育优秀的人才。认同主要强调人的归属心理,主要表现为个体在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与他人或者是集体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归属感。认同需要人们在情感和意识方面都能够达到高度统一。云南高师院校加强“五个认同”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五个方面,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需要有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更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在信息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的大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与之相伴的是很多不利的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五个认同”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正确的方向。立足于大学生当前所处的形势,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在导论方面,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并论述国内外对“五个认同”及相关内容的研究。第一章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同时,对相关理论进行解释,为之后实践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五个认同”培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出“五个认同”在培育过程中,对师生最基本的要求,提高培育共识。第叁章是根据实践调研,了解云南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认知情况,然后找出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章是根据第叁章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并呼吁社会、学校、家庭为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1)

申波[4](2017)在《以“文化自信”为抓手,加大云南高师本土音乐特色教育力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托国家"十叁·五"《教育规划纲要》为所指核心、以教育学要旨为能指目标,对云南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和课程内容的设置,目前仍然是制约云南高师音乐学科发展的瓶颈,首先,它导致人类生命符号中唱、奏、舞叁位一体的血脉关系遭到割裂;其次,由于价值取向的偏离,致使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职责遭遇弱化。文章指出,云南作为多民族文化荟萃的"乐"文化之乡,如何依托"文化自觉"的立场,既立足学科规律又继承本土丰富文化资源、如何使本土文化经验与学科机制相融合,适应转型社会对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需求,把丰富的"乐"文化资源转换成一种既尊重主流教规、又护养文化生态,既强调个性差异、又重视文化传承的学科体系,对建构以"文化自信"为强劲动力的云南高师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霞[5](2016)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满意度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前教育质量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教育质量成为社会讨论的又一焦点。基于对某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本科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已关注到实践类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重要地位,但仍然存在实践类和专业技能类课程薄弱,对学生专业素质养成关注不足等问题,并从学生满意的角度为本科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并优化其教学过程;完善选修课的种类,增强学生对选修课的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莹,栗浩亮,刘朝庆[6](2015)在《高师院校师范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各类急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当地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以及民族教育,促进社会繁荣的重任。加强高师院校学生党员尤其是师范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完成高师院校的历史重任具有关键作用。为准确了解和掌握高师院校师范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状况,我们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在文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5年16期)

陈郁[7](2015)在《云南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特色培养的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云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向进行分析,发现,现今为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高等师范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并没有适时的把地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点和优势资源体现在教学中来。为了探索地区性高师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关系,对云南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理念及内容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品牌(下半月)》期刊2015年06期)

陈郁[8](2015)在《云南高师音乐教育中文化遗产事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高师音乐教育与发展文化遗产事业相结合,是相当必要的。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来说是一项艰巨又伟大的事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每一位高师音乐教师都应思考和探究如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高师音乐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研究进行结合。(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5年06期)

贺磊[9](2015)在《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高师院校国际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云南高师院校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在分析云南高师院校国际化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桥头堡战略下如何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7期)

字舟云[10](2015)在《云南高师构建“民族声乐”教学模块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民族声乐"从广义来说主要包括戏曲演唱、曲艺演唱和传统的民歌演唱(即现在所谓的"原生态"唱法)叁大类,同时也包括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而狭义的"民族声乐",则可以理解为在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歌演唱、戏曲演唱、曲艺演唱基础之上,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两者融会贯通而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在经济文化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构建立足于云南丰富的民族声乐演(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5年01期)

云南高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弘扬"红船精神",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一代青年,在前行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走在时代前列,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船精神",弘扬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支教地龙头山镇竖起一面高高飘扬的党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高师论文参考文献

[1].刘桃良.云南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语文师资培养路径选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蒋好着,刘莹.弘扬“红船精神”,搭建高师院校研究生支教团实践育人平台——以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支团为例[J].山西青年.2018

[3].崔紫燕.云南高师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申波.以“文化自信”为抓手,加大云南高师本土音乐特色教育力度[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

[5].刘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满意度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为例[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

[6].刘莹,栗浩亮,刘朝庆.高师院校师范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学习月刊.2015

[7].陈郁.云南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特色培养的改革探索[J].品牌(下半月).2015

[8].陈郁.云南高师音乐教育中文化遗产事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音乐时空.2015

[9].贺磊.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高师院校国际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

[10].字舟云.云南高师构建“民族声乐”教学模块的对策研究[J].民族音乐.2015

标签:;  ;  ;  ;  

云南高师论文-刘桃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