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力资本产业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差异分解,中介效应模型
人力资本产业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孙海波,刘忠璐,林秀梅[1](2018)在《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兼论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业异质性视角,考察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分别采用教育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刻画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从测算结果来看,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并表现出东、中、西递增的区域特征。其次,借助泰尔指数可分解的优良特性,对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解,以更为清晰地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化结构变动,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差异。最后,本文引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抑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海波[2](2017)在《我国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分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涉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力资本不仅决定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也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应该深入把握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个体受教育程度、技能掌握情况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人力资本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人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在不同区域间流动,会导致人力资本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多角度、系统地研究我国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分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相关结论如下:(1)本文首先基于总量人力资本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两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探讨了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显着地推动作用,从作用强度来看,单位人力资本积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单位资本深化。此外,当期产业结构水平与上一期产业结构水平表现出显着正相关关系,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还发现,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存量小于等于6.926时,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的边际影响系数为0.004;当人力资本存量跨过门限之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的贡献度大幅提高,资本深化程度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引起产业结构水平提升0.007个百分点。(2)鉴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演绎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运用耦合度模型测算了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结果发现,初级人力资本对第一产业影响明显强于第二、叁产业,中、高级人力资本对第二、叁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此外,我们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细致地考察了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动态演变。从全国层面看,初级人力资本未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反而出现抑制作用;伴随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中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出阶段性差异;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其边际贡献逐渐增加。从分地区层面看,中部和东部地区中、高级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并且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效应强于中级人力资本,而西部地区可能是因为高水平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促进作用。(3)本文将空间因素引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框架,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出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可以带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考虑空间效应后,人力资本集聚的贡献程度有所下降。此外,伴随时间发展,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逐渐趋强。当前我国人力资本集聚呈现出东、中、西梯度分布格局,人力资本集聚显着地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无明显影响,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程度最低,且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并非简单地表现出线性影响,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于是,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跃过门限值后,人力资本集聚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消除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双向因果关系的影响,我们建立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当地区经济发展进入高水平阶段后,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地推动作用。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结果一致,保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4)我国人力资本集聚趋势不断加强,同时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居高不下。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产业异质性视角,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教育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刻画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从测算结果来看,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并表现出东、中、西递增的区域特征。而后,借助泰尔指数可分解的优良特性,对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解,以更为清晰地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化结构变动。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差异。此外,本文引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会抑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宋勇[3](2016)在《珠海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与贡献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对1995-2004年间,珠海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叁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珠海第二、第叁产业发展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6年17期)
赵芳,杨晓锋[4](2015)在《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收入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收入差距纳入到一个叁元分析框架中,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会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与结构不断调整,一方面促进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可长期显着提升就业能力与平均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后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优化较产业结构优化更能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收入差距的改善也会惠及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优化,但当前的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之间耦合效率较低,甚至发生相互掣肘的效率损耗。因此,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的演进特征,充分促进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之间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5年01期)
解亚楠[5](2010)在《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是一国取得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永恒话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包括劳动力数量增加、物质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以及制度的改革等。进入21世纪以来,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竞争时代已经逐渐替代了资源和劳动力竞争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人力资本为支撑的经济。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潜力。而地区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产业的经济增长,本文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论应用在产业层次,利用产业数据更深入的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天津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个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人力资本的快速流动,因此,天津市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研究,都具有代表性,这就使天津市人力资本在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研究了天津市人力资本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在叁次产业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天津市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在产业内部的分布却有差异,尤其是高级人力资本分布十分不均衡。然后通过构建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1988-2008年天津市第二、叁产业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进行测算,运用回归方法考察人力资本对第二、叁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最后得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对天津市第二、叁产业的增长发挥了正向推动作用,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物质资本投入仍然是二、叁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后,根据上述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从人力资本角度,提出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0-11-01)
韩淑梅,金兆怀[6](2010)在《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叁次产业中分布的非均衡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叁次产业中分布的非均衡性,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用,这种非对称性的形成,既有人力资本投资偏离了现有产业结构的轨道,也有产业结构自身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杨悦[7](2007)在《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分布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而这些要素既可以通过区域内部的供给实现,也可通过要素的流动获得。人力资本的流动会影响到其它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而改变人力资本流出地区与流入地区的要素供给,带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扩散,产生收入回流、价格传导效应,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和相应的产业布局。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产生的知识及技术信息在区域间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形成产业聚集、生产率增加等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本文以人力资本流动产生的产业聚集效应为出发点,认为人力资本流动与企业区位选择,以及相应的产业布局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会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分布产生影响。较多企业聚集的区域会吸引较多的人力资本流入,而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也会吸引较多的企业进入,最终可能导致更多的企业集中于同一区域。在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有关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统计方法,对我国人力资本流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分布的现状和特征做出了实证分析。我国已经处于人力资本大流动的阶段,人力资本的流动导致了我国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倾向于东部地区,并加剧了产业聚集的非均衡特征与我国产业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且,我国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还在继续增强,人力资本流动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资本要素效应、技术效应等对流出(入)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的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人力资本流动环境,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速人力资本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从而逐渐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张慧[8](2007)在《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信息科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也表明了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究竟有多大,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天津市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间分布情况,及其在非农产业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考察。本文首先对文中涉及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过程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国内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成果。其次,运用1982、1990、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及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估算了天津市总体人力资本存量并考察其在叁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从中发现,天津市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人力资本在叁次产业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尤其以高级人力资本的分布最不均衡。文章还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在非农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最后,根据上述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从人力资本角度,提出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范文萍,贺梅英[9](2004)在《广东农村人力资本产业分布演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广东农村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叁次产业结构的演化 ,从事叁次产业的劳动力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广东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 ,从事第二、叁产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第一产业 ;在叁次产业分布中文化程度高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叁产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是工业 ,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工作较稳定。(本文来源于《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人力资本产业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涉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力资本不仅决定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也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应该深入把握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个体受教育程度、技能掌握情况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人力资本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人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在不同区域间流动,会导致人力资本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多角度、系统地研究我国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分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相关结论如下:(1)本文首先基于总量人力资本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两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探讨了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本深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显着地推动作用,从作用强度来看,单位人力资本积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单位资本深化。此外,当期产业结构水平与上一期产业结构水平表现出显着正相关关系,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还发现,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存量小于等于6.926时,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的边际影响系数为0.004;当人力资本存量跨过门限之后,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升的贡献度大幅提高,资本深化程度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引起产业结构水平提升0.007个百分点。(2)鉴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演绎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运用耦合度模型测算了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系统与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结果发现,初级人力资本对第一产业影响明显强于第二、叁产业,中、高级人力资本对第二、叁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此外,我们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细致地考察了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动态演变。从全国层面看,初级人力资本未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反而出现抑制作用;伴随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中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出阶段性差异;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其边际贡献逐渐增加。从分地区层面看,中部和东部地区中、高级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并且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效应强于中级人力资本,而西部地区可能是因为高水平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促进作用。(3)本文将空间因素引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框架,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出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可以带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考虑空间效应后,人力资本集聚的贡献程度有所下降。此外,伴随时间发展,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逐渐趋强。当前我国人力资本集聚呈现出东、中、西梯度分布格局,人力资本集聚显着地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无明显影响,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程度最低,且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并非简单地表现出线性影响,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于是,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跃过门限值后,人力资本集聚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消除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双向因果关系的影响,我们建立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当地区经济发展进入高水平阶段后,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地推动作用。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结果一致,保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4)我国人力资本集聚趋势不断加强,同时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居高不下。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产业异质性视角,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教育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刻画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从测算结果来看,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程度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并表现出东、中、西递增的区域特征。而后,借助泰尔指数可分解的优良特性,对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解,以更为清晰地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化结构变动。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差异。此外,本文引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会抑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力资本产业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孙海波,刘忠璐,林秀梅.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兼论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8
[2].孙海波.我国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分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宋勇.珠海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与贡献情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
[4].赵芳,杨晓锋.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收入差距[J].华东经济管理.2015
[5].解亚楠.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
[6].韩淑梅,金兆怀.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叁次产业中分布的非均衡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杨悦.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分布的影响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
[8].张慧.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
[9].范文萍,贺梅英.广东农村人力资本产业分布演化特点[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标签: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 产业结构升级; 差异分解; 中介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