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强化快速渗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乡镇生活污水,微生物,总氮
人工强化快速渗滤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超[1](2017)在《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乡镇规模逐渐变大,污水排放量上升,水环境逐渐恶化,对居民生活水平造成影响。大多乡镇经济欠发达,受投资与运行费用、处理工艺和专业人才的制约,污水处理厂建设难、运行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需要一种能耗低、管理简便且效率高的污水处理工艺。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简称CRI系统)具有工艺设计简单、工程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特点,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传统CRI系统水力负荷低、场地景观性差、总氮总磷去除率不高等问题制约该工艺的推广。本文针对传统CRI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室、中试工程和示范工程研究,研发了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铁屑粉煤灰作为除磷填料,能够有效去除含磷污染物,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控制在20 min,pH为6-7时除磷效果最佳;通过增设饱水层,形成长期厌氧环境,提供外加碳源等改进,加强总氮去除效果,出水总氮达标排放。(2)快渗池的填料层高度增大,污染物去除效果也得到加强。利用不同高度填料层去除污染物研究结果,确定非饱水层高度为70 cm,饱水层高度为60 cm。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简称SCRI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型快渗系统优异,系统运行稳定,无堵塞现象。(3)SCRI系统中试工程最佳运行参数:水力负荷周期为6h,水力负荷为1.5 m~3/(m~2·d),湿干比为1:5。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_(Cr)、氨氮、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28.58 mg/L、4.8 mg/L、13.24 mg/L和0.3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90.82%、79.48%和93.16%,中试工程和示范工程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经济技术核算均达到考核指标,满足“高水质、低投资、低成本、低消耗”要求。(4)SCRI系统填料层溶解氧浓度与填料层深度变化成反比,65-80 cm处溶解氧浓度在2 mg/L左右,处于好氧环境,COD_(Cr)、氨氮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前65 cm;90-120 cm处,溶解氧浓度为0.2-2 mg/L,处于兼性厌氧环境,兼性厌氧菌分布广泛;120-140 cm处,系统溶解氧浓度低于0.2 mg/L,为严格厌氧环境,反硝化反应主要在此阶段进行。(5)SCRI系统填料层栽种当地优势水生植物,植物生长过程对污染物进行部分吸附、截留去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景观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12-01)
王明超,张焕祯[2](2017)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应用及强化改进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国内外有广泛的使用,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特点,从运行参数、处理污染物机理等方面来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并对强化改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做了详细说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7增刊2下册》期刊2017-08-30)
宋志晓,张焕祯,王智丽,平玉焕,刘光英[3](2016)在《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人工快速渗滤(SCRI)系统。通过研究SCRI系统填料和结构,使其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77%、20.82%、45%和30.98%,出水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且有效缓解了系统堵塞问题。(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宋志晓[4](2016)在《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关键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许多小城镇几乎没有进行过有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受纳水体污染严重。迫切需要结合在小城镇污水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确保小城镇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是由污水土地系统发展而来的,具有出水水质高、能耗低、设备简单、管理维护方便和投资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城镇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针对传统CRI对总氮、总磷去除率不高以及容易堵塞等问题,前人通过改进提出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SCRI)。实验研究表明此系统出水浓度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研究通过模拟强化人工快渗柱实验,对SCRI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针对系统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关键参数,为SCRI应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SCRI处理小城镇地区生活污水最优结构参数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非饱水层高度的增加和饱水层高度的增加,COD、氨氮、总氮、总磷在系统中的去除率均不断增加。其中,COD和氨氮主要在非饱水层内去除,总氮和总磷主要在饱水层去除。根据人工快渗柱不同高度微生物所占比例变化规律,结合不同高度溶解氧含量和各污染物去除效果,SCRI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最优非饱水层高度为70cm,最优饱水层高度为60cm。SCRI处理小城镇地区生活污水最优运行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湿干比的增大,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最优湿干比为1:5;随水力负荷周期的增大,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逐渐降低,最优水力负荷周期为6h;随着水力负荷的逐渐增大,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逐渐降低,最优水力负荷为1.5m3/(m2·d);运行参数基本上不会影响总磷的去除率。在最优关键参数情况下,SCRI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15%、87.65%、74.33%、98.68%,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84mg/L、27.58mg/L、9.34mg/L、0.06mg/L,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赵树荣[5](2016)在《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防堵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不足,污水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现有问题,亟须一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自然处理与人工处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环境自主净化能力以达到节能降耗为目的自然净化技术。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是一种依靠天然微生物净化水质的自然净化技术。其核心是采用渗透性能良好的渗滤介质如天然河砂、煤矸石等替代天然土层,大大提高了水力负荷(1-3m/d)并充分利用渗滤介质过滤截留、吸附及其微生物代谢作用以降解水体中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系统通常具有一定的水力负荷周期,采用频繁性间歇性干湿交替的方式运行。针对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运行过程中堵塞问题,本实验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进行改进,在非饱水层中通过设置中砂层替换来原有浅表层填料,扩大填料粒径,提升系统复氧性能,增强微生物生物活性;在饱水层中通过对比玉米芯与丝瓜络这两种缓释碳源物质对最终出水影响,为有机碳源选择提供新途径,并积极探索系统对高污染负荷下复杂水质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15%、84%、30%、80%,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31.95mg/L、2.5mg/L、8.20mg/L、0.40mg/L,在低污染负荷下系统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通过对COD、氨氮对非饱水层去除效果分析,系统设置中砂层会对其物理化学去除效果有影响,但当生物膜形成后,中砂层提供强大复氧能力,使得以生物降解为主的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去除效果明显。系统对高污染负荷复杂水质保持较高去除效果,但由于进水负荷过高,有机质含量偏高,导致2#柱出现间歇性堵塞,而1#柱在高负荷下并未出现堵塞现象。设置中砂层有利于生物降解,由于扩大填料粒径,改善复氧条件,可以延缓堵塞发生,甚至预防堵塞。通过比对玉米芯与丝瓜络释放碳源情况,丝瓜络释放碳源量量小可控,既满足有机碳源需求,又能保证出水效果,故同体积下丝瓜络较玉米芯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人工强化快速渗滤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国内外有广泛的使用,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特点,从运行参数、处理污染物机理等方面来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并对强化改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做了详细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强化快速渗滤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超.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2].王明超,张焕祯.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应用及强化改进研究进展[C].环境工程2017增刊2下册.2017
[3].宋志晓,张焕祯,王智丽,平玉焕,刘光英.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6
[4].宋志晓.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关键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5].赵树荣.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防堵塞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标签:强化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乡镇生活污水; 微生物; 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