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乌青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以来,乡镇志,乌青镇,江南市镇
乌青镇论文文献综述
潘高升[1](2013)在《明清以来江南乡镇志编修与地方认同 以《乌青镇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在对明清江南市镇认同(即"都市认同"或"共同体")的研究中,施坚雅的"市场圈"和滨岛敦俊的"信仰圈"最为引人注目①。近年来,森正夫通过考察乡镇志名称、镇域认知以及乡镇志横向纵向的相互认识等几方面,从民众的"意识"出发探讨以江南市镇为中心的地域社会的确立②。巫仁恕通过对乡镇志《园第志》的分析,认为"文献并不能反映了地方人们认同感的加强,只能说是加强了地方上士绅的优越感。"③夫马进通过对清代松江育婴事业的分析,认为"以府城育婴堂为中心的县城接婴堂、镇接婴局、济婴局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期刊2013年06期)
赵翎[2](2009)在《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乌青镇,经过历代发展,至明代已是“百工之属,无所不备”的手工业专业市镇。自春秋以来,乌青镇一直隶属于不同的府、县,明清时期乌镇和青镇分属于湖州府的乌程县和嘉兴府的桐乡县,地理位置上处于两省叁府(湖州府、嘉兴府、苏州府)六邑(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交界之区,清雍正四年,吴江县又析置震泽县,乌青镇的形势更加复杂。乌青镇虽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却备受困扰,除了倭寇的骚扰,还存在各种严重的“盗匪”问题,为此,社会各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此地的管理和控制。本文通过对乌青镇盗匪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考察之后发现,明清两朝对基层社会管理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地方社会的控制上,除了采取常规性措施外,明朝时在此地专门设置捕盗通判,后添设捕盗同知馆,清朝移驻湖捕同知于此,即在乌镇设立相当于府厅一级的衙署专门进行管理,此馆有控制叁府六(七)邑之权,主要目的均是“巡盐捕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的治安状况,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源于此地存在诸多控制上的薄弱环节,如距离府、县治较远、疆界错壤等因素,同时这项有针对性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问题。在盗匪的防范和应对上,官府必然是主导力量,除此之外,在实际过程中还活跃着各具特点的角色,如官员、吏胥、绅士、镇民,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呈现出既协作又冲突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赵翎[3](2008)在《民国时期政府颁行的新式时序节日对江南市镇的影响——以浙江乌青镇为个案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肇兴,确立了一些新式节日制度,如国庆节、推行公历等,官方制定的这些政策对传统节日习俗产生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相较农村和"通商大埠",江南市镇所受影响介于二者之间。以乌青镇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民国以来新式时序节日对它的影响,并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S2期)
包伟民,黄海燕[4](2004)在《“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的再认识——以浙江乌青镇个案研究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以浙江乌青镇为个案 ,对“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作了角度独特地评论 ,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认为 :蚕桑业固然是乌青镇农村经济中粮食作物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若说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进而规定了市镇经济的“专业性” ,则有夸大之嫌。(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朱子彦,张洁明[5](1988)在《明清时期乌青镇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风尚》一文中研究指出乌青镇是江南市镇群体中首屈一指的名镇,它经历了一千余年,跨越了十几个朝代,明清时期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它既有江南市镇的一般共性,又有它独特的个性.笔者有感于此,故撷取该镇作个案研讨,以求正于方家.(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1988年12期)
陈学文[6](1988)在《明清时期江南巨镇乌青镇的经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批涌现,犹如群星拱聚在太湖南北,构成繁密的江南经济网络,促进了城乡的经济交流。乌青镇是当时的江南巨镇,它不同于那些主要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产物而出现的专业市镇(如盛泽、南翔、塘栖等),是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1988年02期)
乌青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乌青镇,经过历代发展,至明代已是“百工之属,无所不备”的手工业专业市镇。自春秋以来,乌青镇一直隶属于不同的府、县,明清时期乌镇和青镇分属于湖州府的乌程县和嘉兴府的桐乡县,地理位置上处于两省叁府(湖州府、嘉兴府、苏州府)六邑(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交界之区,清雍正四年,吴江县又析置震泽县,乌青镇的形势更加复杂。乌青镇虽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却备受困扰,除了倭寇的骚扰,还存在各种严重的“盗匪”问题,为此,社会各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此地的管理和控制。本文通过对乌青镇盗匪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考察之后发现,明清两朝对基层社会管理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地方社会的控制上,除了采取常规性措施外,明朝时在此地专门设置捕盗通判,后添设捕盗同知馆,清朝移驻湖捕同知于此,即在乌镇设立相当于府厅一级的衙署专门进行管理,此馆有控制叁府六(七)邑之权,主要目的均是“巡盐捕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的治安状况,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源于此地存在诸多控制上的薄弱环节,如距离府、县治较远、疆界错壤等因素,同时这项有针对性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问题。在盗匪的防范和应对上,官府必然是主导力量,除此之外,在实际过程中还活跃着各具特点的角色,如官员、吏胥、绅士、镇民,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呈现出既协作又冲突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乌青镇论文参考文献
[1].潘高升.明清以来江南乡镇志编修与地方认同以《乌青镇志》为例[J].江苏地方志.2013
[2].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赵翎.民国时期政府颁行的新式时序节日对江南市镇的影响——以浙江乌青镇为个案的考察[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4].包伟民,黄海燕.“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的再认识——以浙江乌青镇个案研究为基础[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
[5].朱子彦,张洁明.明清时期乌青镇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风尚[J].学术月刊.1988
[6].陈学文.明清时期江南巨镇乌青镇的经济结构[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