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雾水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庐山,叁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
雾水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鸿伟,樊曙先,胡春阳,朱丹丹,康博识[1](2019)在《庐山叁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庐山冬季不同粒径雾滴化学成分特征,于2015年和2016年在庐山开展冬季云雾物理化学特征的综合观测实验,利用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three-stage CASCC)共采集44组3级粒径雾滴的雾水样品,其分档空气动力学直径为4~16μm(S3级),16~22μm(S2级)和>22μm(S1级).用850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瑞士万通)分析雾水中的水溶性离子浓度,讨论3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和不同粒径雾水中各离子组分的来源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庐山冬季3级雾水多呈酸性,2016年酸性更强,pH值与雾滴的粒径大小有依赖性关系,4~16μm的小雾滴酸性更强.雾水中主要离子有Ca~(2+),NH_4~+,SO_4~(2-),NO_3~-和Cl~-.NH_4~+,SO_4~(2-),NO_3~-主要集中在4~16μm的小雾滴中,受海洋和土壤源的影响比较小,主要是人为活动所导致,2015年雾水Cl~-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2016年人为输入显着降低,主要受海洋源影响.Mg~(2+),Ca~(2+)主要集中在>22μm的大雾滴中.SO_2、NO_x排放逐年降低导致2016年雾水中SO_4~(2-)和NO_3~-浓度明显小于2015年.(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春阳,樊曙先,王小龙,张鸿伟,朱丹丹[2](2019)在《庐山2016年冬季叁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不同尺度雾滴化学特征是深化雾微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庐山开展雾综合观测实验,利用主动式叁级分档雾水采集器(CASCC 3_stage)收集到3次雾过程73个分档雾水样本,雾滴分档粒径:4—16μm (3级),16—22μm(2级)和≥22μm(1级)。定量得到了分档雾水的pH、电导率(EC)及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_4~+、K~+、Mg~(2+)、Ca~(2+)、Cl~-、NO_2~-、NO_3~-、SO_4~(2-))浓度(μeq/L)。结果表明,庐山冬季雾水酸化严重,pH为3.96—5.82,pH<5.6的样品占98.6%且直径4—16μm小雾滴的强酸性(pH<4.5)样品最多,占比达54.2%,小雾滴酸性和电导率更强;NH_4~+、Ca~(2+)、NO_3~-、SO_4~(2-)是雾水的主要离子组分,[NH_4~++Ca~(2+)+NO_3~-+SO_4~(2-)]分别在叁级分档雾水中占总离子浓度(TIC)的83.8%、88.0%和88.7%;综合3次雾过程,总离子浓度、NH_4~+、K~+、NO_3~-、SO_4~(2-)在4—16μm小雾滴存在富集,表现出尺度依赖特征;86%雾水样品[SO_4~(2-)]/[NO_3~-]介于0.5—3.0,属于硫酸和硝酸混合型酸化,雾水酸化主要原因是碱性缓冲物质与酸性组分不平衡以及可能存在有机酸贡献;同一观测点不同雾过程化学特征存在个例差异,第二次雾过程(12月25日14时—26日21时)(北京时),总离子浓度、NH_4~+、Ca~(2+)、NO_3~-、SO_4~(2-)在16—22μm尺度雾滴存在富集,这可能是雾区气溶胶浓度较低、降温、采样间隔和污染气体及气溶胶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PSCF)分析表明,观测期间影响庐山的气团均来自西部,来自湖南北部的局地气团占总轨迹数的68.99%,最为重要;PM_(2.5)、SO_2、NO_2具有相似潜在源区空间分布,主要位于湖北、湖南、安徽西南部和江西北部等邻近省份地区,以近距离输送为主。(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先莽[3](2019)在《长江中下游江面雾水化学与典型城市大气气溶胶污染形成过程、健康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空气污染状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雾霾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气气溶胶作为灰霾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不但能够导致能见度降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太阳辐射及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将从大气雾水,大气细颗粒物和大气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叁个方面对我国的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主要污染排放来源和健康风险展开分析和探讨。本研究通过外场观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面雾水化学特征及其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长江中下流地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及区域污染特征做了总结。在本研究中,叁级云雾水采样器被安置在一艘科考船上,对长江地区江面雾水样品采用移动式采集。本研究对雾水中一些重要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pH,电导率,H2O2,HCHO,S(IV),十种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SO42-,NOO3),七种有机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甲磺酸盐,草酸盐,乳酸盐),以及十六种痕量金属元素(Al,V,Cr,Mn,Fe,Co,Ni,Cu,Zn,As,Se,Sr,Cd,Ba,Tl,Pb)等。研究结果表明:叁级雾水样品的pH值范围从弱酸性(pH=4.30)到中性(pH=7.05);电导率范围从32.37到436.30 μS cm-1。无机离子和有机酸物种浓度在不同的雾水样品采集区呈现出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沿岸人为排放因素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雾水中主要的阳离子污染物是NH4+和Ca2+,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12.35%和29.07%。主要的阴离子污染物是S042-和N03-,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25.52%和12.93%。主要的有机酸污染物是甲酸盐和草酸盐,分别占有机酸总量的45.28%和28.03%。Al,Fe,Zn和Ba在被检测的痕量金属元素中占主导,分别占34.6%,16.4%,19.3%和20.9%。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沿岸人为活动,主要包括能源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钢铁冶炼,采石作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排放等。此外,非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背景值和海洋上空气团的长距离传输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面雾水的污染状况有一定影响。本文还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特征、污染物排放来源及健康风险,并对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及排放来源做了分析和总结。在本研究中,细颗粒物样品每8小时收集一次。本文系统地分析讨论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排放来源,主要包括:水溶性离子(WSI),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二次有机碳。PM2.5中总水溶性离子(TWSI),OC,和SOC的日变化顺序是:16:00-24:00>08:00-16:00>00:00-08:00。由于受居民燃煤的夜间供暖燃烧排放影响,一次有机碳(POC)和EC的浓度谷值均在白天08:00-16:00时间段被观测到。而SOC/OC的最高比值也同样出现在白天08:00-16:00时间段,这可能与在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和温度相对较高的白天,更有利于SOC的形成有关。本研究还使用正定矩阵因子法(PMF),后推气流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对PM2.5组分的主要排放来源和潜在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个主要排放源,包括二次无机气溶胶,煤炭燃烧,工业和交通排放,道路粉尘,土壤和建筑粉尘,生物质燃烧分别对PM2.5污染提供了29%,21%,17%,16%,9%和8%的贡献率。本研究还对各物种的潜在区域排放源进行了分析,这些潜在排放区域源能够通过远距离传输方式对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产生影响。PSCF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状况的潜在区域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和整个山西省境内。这些地区应当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区域,以便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本研究还利用PM2.5暴露反应函数,对北京地区因PM2.5污染而产生的健康和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灰霾爆发期间,北京地区因受PM25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估算人数约为2032例,占2016年北京地区年总死亡人口的1.4%。在被估算的过早死亡人群中,肺癌过早死亡人数最高,占这些过早死亡人数的58.1%。就经济效应而言,灰霾爆发导致的总经济损失达到9.676亿美元,占北京地区2016年全年GDP的2.5‰。其中,肺癌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高,达到3.66亿美元。其次是慢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急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本研究还对济南地区的大气碳质气溶胶化学组成,潜在排放来源分布以及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和估算。济南市作为我国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大气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济南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达88±52 μg m_3,这一浓度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2倍(35μμg m-3)。PM2.5中的POC、S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45,2.59,2.76μg m-3。在灰霾天,POC和EC浓度是清洁天的1.86倍,大气碳质气溶胶的一次源排放对灰霾天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SOC浓度无论是在灰霾天还是清洁天,其浓度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其对OC总浓度大约贡献了32.4±9.6%。另外,研究结果表明,与灰霾天相比,清洁天气条件下,碳质气溶胶对PM2.5的贡献率更高。这可能与PM25中SOC的浓度比重在清洁天更高有关。本研究还分别对济南地区灰霾天和清洁天OC、EC的线性关系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灰霾天,OC和EC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7856),这说明在灰霾过程中,OC和EC有相似的排放和传输源。但在清洁天,OC和EC的线性相关性相对较低(R2=0.4786)。分析认为,这可能主要是由于SOC对PM25在清洁天的贡献大于其在灰霾天的作用。本研究还通过后推气流轨迹聚类和PSCF分析对可能影响济南地区空气质量状况的潜在区域排放源做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影响济南地区大气碳质气溶胶污染的潜在区域源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境内,以及浙江和安徽省北部地区。最后本研究对济南地区观测期间因PM2 5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效应做了评估。结果表明,因受PM2.5污染影响而发病或死亡的人数约为6.56万例,占2016年济南市常驻人口总数的0.91%,其中,因受影响而过早死亡的估算人数约为666例,占2016年济南市年总死亡人数的1.47%。因受PM2 5污染影响而导致的健康经济损失总值达2.02亿美元,约占济南市2016年全年GDP的2.05‰。,其中,因受PM2.5污染影响而导致肺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最高,约为0.48亿美元,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本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环保法规和提高我国空气质量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岳岩裕,牛生杰,张羽,徐峰[4](2016)在《湛江东海岛海雾雾水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0年和2011年在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海雾外场观测试验中获得的雾水样本和雾滴谱资料,对南海沿岸海雾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雾水的p H和电导率(EC)平均值分别为5.20和1884μS·cm-1,2011年的p H和EC平均值分别为3.34和505μS·cm-1.2011年雾水酸性变强的原因主要考虑到酸性物质比重增加.海洋源离子Cl-和Na+的离子浓度很高;SO_2-4和NO-3具有同源性,人为污染的贡献明显.2010和2011年总离子浓度(TIC)的平均值分别为38260μeq·L~(-1)和5600μeq·L~(-1),而实际大气中离子负荷量相差不大,主要是由于2011年观测地点海拔高度的升高会降低湍流因子的影响,减少粒径较大雾滴的沉降,从而促使液态水含量增加,在大气中污染物质浓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离子浓度下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孙玉[5](2015)在《南京冬季分级粒径雾水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京冬季不同粒径雾滴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利用three-stage CASCC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于2013年12月7日~12月9日南京郊区发生浓雾期间,分时段采集叁级分档雾水样本,分档粒径为4~16μm(叁级)、16~22μm(二级)、>22μm(一级),共计23个分档雾水样本;用瑞士万通850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器测定水溶性阴、阳离子浓度,分析探讨了叁级分粒径雾水中阴、阳离子组分的分布特征,不同粒径雾滴中阴、阳离子浓度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以及微物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采集的分档雾水的pH值分析,南京冬季雾水pH值在3.24~6.51,平均值为5.2,呈酸性,这与此前的对南京郊区的研究类似。雾水pH值与雾滴的粒径大小有依赖性关系。pH值随着雾滴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小雾滴的酸度比大雾滴大,一到叁级的pH的均值分别为5.68、5.27、4.58;从南京这次雾水的pH值来看,整个雾过程的变化中大滴与小滴的雾水的pH值的变化趋势一致。(2)南京郊区的雾水电导率与雾水中离子总浓度(TIC)的变化趋势有着一致性;同时与空气中PM1。的质量浓度基本一致。第一级的雾水的电导率明显低于第叁级,但是第2、4、5个采样阶段,我们发现电导率随雾滴粒径的分布,呈现出“U”型分布。(3)南京冬季雾水中离子主要组分以NH4+、Ca2+、NO3-、SO42-为主。从叁级分粒径雾水来看,小雾滴中的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大雾滴的中的离子浓度,小滴中的离子总浓度分别是中滴和大滴中的2.34和2.24倍。南京郊区冬季雾水离子浓度表现出夜间高于白天;第一级雾水中的Cl-、NO3-、SO42-、K+、Ca2+、.Na+、Mg2+,在这两次雾过程中浓度呈双峰型分布,第二级雾水中K+、Mg2+、Ca2+、Cl呈双峰型分布, Na+呈现出叁峰型分布,NO3-、SO42-、NH4+为单峰分布;第叁级雾水中,除了Na+呈现出叁峰型分布外,其余的离子均呈单峰型分布。雾水的离子浓度与雾滴的粒径大小有尺度依赖性关系,Cl-、N03-、SO42-、NH4+和K+明显在小滴中的浓度要比大雾滴中的浓度高,然而在Mg2+、Ca2+、Na+浓度随着雾滴粒径的变化比较复杂,呈现出“U”、“L”型分布特征。统计分析显示,第一级主要致酸成分以H2SO4为主,第二、叁级主要以HNO3、H2SO4为主。Cl-与K+、Ca2+、Mg2+在叁级分档雾水中这些离子主要受本地源的影响。(4)雾水样品中的SO42-和NO3-的浓度和空气中的污染气体SO2和NO2浓度有着同样的变化趋势,但是离子浓度略滞后于污染气体。雾水样品中的离子浓度与其微物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分析得出,雾水离子浓度与雾水含水量等微物理参数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6-01)
孙玉,樊曙先,张健,张悦,孟庆紫[6](2015)在《南京2013年冬季叁级分粒径雾水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京冬季不同粒径雾滴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利用three-stage CASCC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于2013年12月7日~12月9日南京郊区发生浓雾期间,分时段采集叁级分档雾水样本,分档粒径为4~16μm(叁级)、16~22μm(二级)、>22μm(一级),共计23个分档雾水样本;用瑞士万通850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器测定水溶性阴、阳离子浓度,分析探讨了叁级分粒径雾水中阴、阳离子组分的分布特征,不同粒径雾滴中阴、阳离子浓度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以及微物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雾水的p H值多呈酸性,雾水中的各离子成分分布都与雾滴的大小存在着尺度依赖性关系,小雾滴与大雾滴相比,小雾滴中主要离子成分浓度(NH4+,NO3-,SO42-)高、p H值小且电导率(EC)值高.同时南京雾水中的各离子浓度呈现出夜间高白天低.统计分析显示,南京雾过程中雾水组分的变化,主要源于污染源的贡献差异.结合雾滴谱和污染气体资料分析得出,雾水化学组成的变化与微物理特征以及空气中污染气体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岳岩裕[7](2013)在《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0年3-4月和2011年2-3月中国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两期海雾外场观测试验中获得的常规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能见度、雾水样本以及雾滴、雨滴和气溶胶粒子谱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海雾发生期间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和海温的变化特征;对海雾发生期间雾滴谱、雨滴谱和气溶胶谱的演变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海雾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制;研究了海雾雾水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两期观测结果的对比研究;最后,基于雾水化学组分和宏微观要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因子对海雾雾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雷州半岛年平均雾日数为20~30d。气温为16-22℃时,雾日较多。当东海岛位于低压前部或受到冷锋影响时,海雾出现的概率最高,且一般都有逆虚温存在。海雾发生期间近地层平均风速为1-5m s-1,以偏东风为主,且随高度顺转。海温基本处于18-21℃,高层风向偏南、气温高于海温对南海海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2)针对雾日叁种粒子(雾滴、气溶胶和雨滴)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海雾雾滴数浓度少于城市地区的雾,且液态水含量(LWC)一般较低,这与海陆交界处湍流沉降加速导致大雾滴较少,且部分超过探测范围的雾滴观测不到有关。通过雾微物理特征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核化凝结增长是雾滴形成的关键,而雾滴形成后的发展受多种因子影响,碰并、湍流和平流因子的影响与其他类型雾相比较强。雾滴谱符合Gamma分布,且随着碰并作用增强,滴谱增宽。气溶胶谱呈单峰分布,其数浓度与其他地区相比低1个数量级,雾日的气溶胶数浓度与非雾日相比显着下降,雾滴和气溶胶数浓度的比值(Nf/Na)随着LWC增大而增加。雨雾过程中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气温较低,雾滴谱偏窄。(3)2010年雾水的pH和电导率(EC)平均值分别为5.20和1884μScm-1;2011年的pH和EC平均值分别为3.34和505μS cm-1。pH值和EC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011年雾水酸性变强的原因主要考虑酸性物质比重增加。海洋源离子Cl-和Na+的离子浓度很高;S042-和NO3-具有同源性,人为污染的贡献明显。通常情况下随着海雾发展,雾水离子浓度经历“U”型变化,这与大气中离子负荷量和LWC变化等因素有关。2010和2011年总离子浓度(TIC)的平均值分别为38260μeq L-1和5600μeq L-1,而实际大气中离子负荷量相差不大,主要由于2011年观测地点海拔高度的升高会降低湍流因子的影响,减少粒径较大雾滴的沉降,从而促使LWC增加,在大气中污染物质浓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离子浓度下降。(4)雾水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气溶胶粒子的种类和大小,受到北方特大沙尘暴影响,东海岛地区直径大于1μm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显着增加,导致雾水中Ca2+和Mg2+的离子浓度明显升高。雨雾过程中TIC的起伏变化不明显,TIC的标准偏差最小。受到冷锋和低压系统影响时大气中离子的负荷量减少。当气团路径较短,受局地污染源影响时,离子负荷量最高,而当气团完全来自于海洋时,其值最低。采集效率随着风速的增加递减,最大TIC对应的风速、风向和气温区间分别为3.5-4m s-1,78.75-90°和21-22℃。综合考虑各个微物理特征量与TIC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新参量1/(LWC×r),其反映了清除效率(1/r)和稀释作用(LWC),相关系数为0.74。(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3-06-01)
李子华,刘端阳,封洋,朱彬,张国正[8](2011)在《中国雾水化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雾水化学研究发展迅速。在城市、高山和海边广泛地开展了雾的观测试验和云雾水的取样分析,研究了各地云雾水的酸度和酸雾的来源,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化学组分的基本特征。许多雾的综合观测试验,在对雾水连续取样的同时,还连续观测了与雾水化学相关的要素,研究了影响雾水化学组分浓度的主要因子。文中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雾水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雾水采样和分析技术进展明显,许多城市和山区基本搞清了云雾水的化学组分及其酸度,对化学成分的来源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研究表明,中国许多城市,雾水已被污染,离子浓度很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雾水化学研究还要继续深入、发展。(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秦彦硕,刘端阳,银燕,李磊[9](2011)在《南京地区雾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7年12月18日至21日南京市4次雾过程的雾水样本资料,结合同期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雾水的pH值和化学成分在雾发展过程中随环境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气象因子影响污染物的来源,造成酸碱成分比重的变化,进而影响雾水的pH和pA i值;4次雾过程雾水的平均pH值为5.63,其中pH<5.6(酸雨标准)的样本数占总数的57.1%,均处于第叁次雾过程;通过离子间相关关系分析表明,4次雾过程采集到的雾水样本中大量Mg2+、C l-主要来源于局地污染物.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分析进一步说明辐射雾的发生主要受局地大陆气团影响,受南面长江水汽影响,将发展为平流雾;而受东北风带来的海洋气团及附近工业区污染物控制影响下的平流雾,离子浓度会大幅度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1年04期)
徐峰,牛生杰,张羽,岳岩裕,赵丽娟[10](2011)在《湛江东海岛春季海雾雾水化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湛江195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及2010年3月15日~4月20日在湛江东海岛6次海雾观测数据,分析了湛江海雾发生的规律和雾水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湛江海雾属于酸性海雾,pH值变化范围从4.80~6.05.海雾发生初期的电导率比雾发生期间高很多,说明海雾发生的初始阶段雾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污染物.对样本的电导率与pH值进行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61,表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湛江东海岛雾中各离子浓度很高,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湛江海雾阴离子Cl-和NO3-很高,特别是Cl-达13000μmol/L,但SO42-不高;阳离子中Na+很高.电导率比其他城市偏高.Ca2+和Mg2+的离子浓度较高,主要是受近地表土壤(主要是钙和铁的碳酸盐)尘埃影响.在雾过程的前期,雾水中各离子成分浓度最高,雾过程期间浓度偏低.各种离子浓度与雾的类型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雾水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不同尺度雾滴化学特征是深化雾微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庐山开展雾综合观测实验,利用主动式叁级分档雾水采集器(CASCC 3_stage)收集到3次雾过程73个分档雾水样本,雾滴分档粒径:4—16μm (3级),16—22μm(2级)和≥22μm(1级)。定量得到了分档雾水的pH、电导率(EC)及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_4~+、K~+、Mg~(2+)、Ca~(2+)、Cl~-、NO_2~-、NO_3~-、SO_4~(2-))浓度(μeq/L)。结果表明,庐山冬季雾水酸化严重,pH为3.96—5.82,pH<5.6的样品占98.6%且直径4—16μm小雾滴的强酸性(pH<4.5)样品最多,占比达54.2%,小雾滴酸性和电导率更强;NH_4~+、Ca~(2+)、NO_3~-、SO_4~(2-)是雾水的主要离子组分,[NH_4~++Ca~(2+)+NO_3~-+SO_4~(2-)]分别在叁级分档雾水中占总离子浓度(TIC)的83.8%、88.0%和88.7%;综合3次雾过程,总离子浓度、NH_4~+、K~+、NO_3~-、SO_4~(2-)在4—16μm小雾滴存在富集,表现出尺度依赖特征;86%雾水样品[SO_4~(2-)]/[NO_3~-]介于0.5—3.0,属于硫酸和硝酸混合型酸化,雾水酸化主要原因是碱性缓冲物质与酸性组分不平衡以及可能存在有机酸贡献;同一观测点不同雾过程化学特征存在个例差异,第二次雾过程(12月25日14时—26日21时)(北京时),总离子浓度、NH_4~+、Ca~(2+)、NO_3~-、SO_4~(2-)在16—22μm尺度雾滴存在富集,这可能是雾区气溶胶浓度较低、降温、采样间隔和污染气体及气溶胶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向轨迹聚类和潜在源(PSCF)分析表明,观测期间影响庐山的气团均来自西部,来自湖南北部的局地气团占总轨迹数的68.99%,最为重要;PM_(2.5)、SO_2、NO_2具有相似潜在源区空间分布,主要位于湖北、湖南、安徽西南部和江西北部等邻近省份地区,以近距离输送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雾水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鸿伟,樊曙先,胡春阳,朱丹丹,康博识.庐山叁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胡春阳,樊曙先,王小龙,张鸿伟,朱丹丹.庐山2016年冬季叁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J].气象学报.2019
[3].徐先莽.长江中下游江面雾水化学与典型城市大气气溶胶污染形成过程、健康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岳岩裕,牛生杰,张羽,徐峰.湛江东海岛海雾雾水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6
[5].孙玉.南京冬季分级粒径雾水化学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6].孙玉,樊曙先,张健,张悦,孟庆紫.南京2013年冬季叁级分粒径雾水化学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5
[7].岳岩裕.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8].李子华,刘端阳,封洋,朱彬,张国正.中国雾水化学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11
[9].秦彦硕,刘端阳,银燕,李磊.南京地区雾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J].环境化学.2011
[10].徐峰,牛生杰,张羽,岳岩裕,赵丽娟.湛江东海岛春季海雾雾水化学特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