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复合论文-张玲,杭瑞友,唐春根,李鑫

农牧复合论文-张玲,杭瑞友,唐春根,李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牧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教融合,农牧专业群,复合人才

农牧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杭瑞友,唐春根,李鑫[1](2018)在《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农牧专业群复合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社会岗位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需求,对农牧专业群复合人才开展联合培养。本文以提升现代农牧专业群复合人才培养水平为出发点,基于产教融合,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园林技术以及会计(农牧业财务信息)复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40期)

王昫,宋乃平,肖绪培,杨明秀,谢腾腾[2](2016)在《基于分室模型的农牧复合系统稳定性研究——以宁夏盐池县杨寨子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物流情况了解系统各部分物质循环的效率,对调控系统结构和物流特征,合理开展农牧复合决策提供参考.以宁夏盐池县杨寨子村为例,通过建立农牧复合系统的分室模型,绘制系统模型结构图,研究农牧复合系统中有机质的输入输出量,建立系统特征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模型,对各分室的物质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物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李雅普诺夫线性系统理论,微分方程组所有的特征值实部均为负数,说明该系统是稳定的.在没有剧烈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过度干扰条件下,只要维持农牧复合系统当前的生产格局和输入输出状况,各个分室都能最终趋于自身的平衡稳态,即系统在目前的生产策略和生态格局中能够维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赵贯锋,余成群,孙维,苗彦军,沈振西[3](2016)在《西藏贡嘎县吉纳村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典型农业村-吉纳村为代表,以该村农户以及村民入股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样本,采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农户分散种养和合作社集中管理两种模式下的能值投入及产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分散种养模式下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总能值投入中辅助能值投入较多,但并没有带来高的能值产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粮食大量过剩,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面临严重饲草短缺,农牧业生产结构亟需调整。而合作社模式下,生产方式较为集约,辅助能值投入少,充分利用了可更新的环境资源,能值投入少而产出多,农牧业结构较为合理。本文对以吉纳村为代表的"一江两河"地区提出如下建议:草地农业应得到大力发展;发展时空拓展技术,充分利用余热和宜草荒地;农牧业应走合作化发展之路,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本文来源于《草业与畜牧》期刊2016年01期)

孟祥海,周海川,张郁,王宇波,孟桃[4](2016)在《农牧渔复合生态养殖系统能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养殖是减缓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以武汉银河猪场为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资源减量化、环境承载压力和系统生产效率3个方面对该猪场生态养殖系统予以评价,并将其与进行生态养殖之前的单一养猪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生态养殖系统在这3个方面均有改善。在资源减量化方面,生态养殖系统的能值自给率(1.77%)略高于单一养猪系统(0.27%),购买能值比率(98.09%)略低于单一养猪系统(99.74%),反馈能值比率(5.69%)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5.80%)均高于单一养猪系统(0.00%);在环境承载压力方面,生态养殖系统的环境负荷率(85.72%)低于单一生猪养殖系统(116.04%),系统投入可更新率(56.93%)高于单一养猪系统(50.09%);在生产效率方面,生态养殖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2.07)略高于单一养猪系统(1.93)。同时,生态养殖系统的经济效益比单一养猪系统更高。(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建文[5](2015)在《半干旱区农牧复合系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孙家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农牧复合系统,把宁夏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公司的生产活动作为一个种植业子系统,以正鑫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肉牛行为作为养殖业子系统,调查了2010-2014年孙家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年两个子系统生产经营情况,以折能系数为标准,对能流、物流和经济效益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4年孙家滩种植业种植结构调整幅度较大,从种植结构简单到复杂再到2014年的简单化,同时肥料使用量逐年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有机肥用量增加最显着。产量从2010-2013年逐年增加,2014年略有下降。2.种植业能量投入决定能量产出,孙家滩种植业有机能投入远小于无机能,有机能投入占4.30%,无机能投入占95.70%,说明孙家滩种植业机械现代化程度较高,且无机能中又以化肥和灌溉用水投入比例最大,说明能量产出与化肥、灌溉水的投入量密切相关。3.孙家滩农牧复合系统有机能投入大于无机能投入,且种植业能量产出与养殖业能量投入相当,种植业能量产出有时甚至低于养殖业能量投入,说明种植业与养殖业投产并不协调,特别是种植业子系统,种植总面积与种植产量并不协调,加之种植业系统产出并非全部输入养殖业系统,这样导致养殖业系通过很大一部分能量投入要从系统外引入。4.2010-2014年孙家滩种植业子系统能量产出与投入比平均为1.29:1,养殖业子系统能量投入产出比平均为0.08:1。农牧复合系统能量投入产出比平均为0.10:1,说明该地区能量正在蓄积,此时系统发展潜力较大。5.孙家滩地区农牧复合系统养分输入大于输出,该地区氮素的产投比(0.79)>磷素的产投比(0.48)>钾素的产投比(0.37),各元素投入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较多,这和种植业产量低下有直接关系,应找到制约产量的限制因素,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6.根据目标设定,养殖业肉牛目标1000头,通过线性方程得到孙家滩种植业最佳种植比例为苜蓿:青储玉米:糜子:谷子:高粱:种薯=130.0:25.8:1:3.23:3.45:2.46。(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5-04-01)

王昫[6](2014)在《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及其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牧复合系统研究中,物流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物流情况来了解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对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研究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物流情况来了解系统各部分物质循环的效率,对调控系统结构、合理开展农牧复合决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盐池县杨寨子村进行详细的普遍调查并建立当地农牧复合系统的物流分室模型,绘制系统模型结构图,研究农牧复合系统中有机质的输入输出量,建立系统特征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模型,对各分室的物质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物流关系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论证当地农牧复合系统在现代生活中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本文在以构建农牧复合系统物流模型为基础进一步选择多种方法对该系统稳定性进行讨论及评价。通过分析盐池县杨寨子村民的农牧生产模式及产出来从中来展开研究,在建立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分室模型绘出其物质流动框图同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系统归还比、对分室模型的系统微分方程求其特征值探究其稳定性,多角度的挖掘系统的稳定性特征,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科学及详尽的决策方案。本文通过调查及研究后主要结论如下:杨寨子村由于气候、地力、农户的生产技术等综合因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且不均衡,农业子系统主要种植饲料作物为主,粮食类作物及经济作物比重不大,饲料饲草作物的种植较为广泛。畜牧业子系统结构主要以繁育母羊及羔羊为主,部分大养殖户通过育肥来获取经济利益。畜牧业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在当地逐步增长,收益持续增加。该村已逐步形成了“以农促牧,以牧养农”的经济农牧复合系统。当地少数牧民开始以规模化养殖来获取更大价值,以大型养殖场代替各家各户式的分别养殖有利于降低管理以及饲料成本,并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当地居民意识较保守及规模化生产本身有着一些制约因素及风险所影响,农户普遍不愿意改变原有生产方式,而选择精耕细作的传统分散繁育母羊及羔羊的养殖方法,并认为这种方法是保险及可靠的。农牧复合系统的主要指标显着性分析表示,叁年中的降水量、耕地面积、草地面积、林地面积、作物总产量均未发生显着性差异。说明叁年中该村没有发生能够导致系统发生显着性变化的人为因素及气候因素,为研究进展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建立杨寨子农牧复合系统的分室模型的方法,研究农牧复合系统中各个分室的物流关系。通过绘制系统模型结构图,研究农牧复合系统中有机质的输入输出量,建立系统特征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模型。根据李雅普诺夫线性系统理论,通过MATLAB软件对微分方程组求解得出:所有的特征值实部均为负数,说明系统是稳定的。根据李雅普诺夫线性系统理论,微分方程组所有的特征值实部均为负数,说明系统是稳定的。在没有剧烈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过渡干扰条件下,只要维持农牧复合系统当前的生产格局和输入输出状况,各个分室都能最终趋于自身的平衡稳态,即系统在目前的生产策略和生态格局中能够维持稳定。通过农牧复合系统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等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分析,当地农牧复合系统发展较不均衡,农户之间在农业子系统中无论是生产资料或生产方式差异较大,而畜牧子系统差异相对较小。通过对林地、耕地及草地对羊只数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增加柠条林面积、减少开荒以及地力差的耕地和覆盖度低的草地能够进一步支持当地畜牧业发展。归还比分析结果显示,杨寨子农牧复合系统的农业子系统稳定性弱于畜牧子系统,无论是畜牧子系统还是农业子系统,对外界的依赖度都接近50%,可以说明杨寨子村的系统稳定性是建立在对外界的高度依赖的前提下。通过将能流框图当中转化效率和流通率低的物质如根茬进行加工后,输入到转化率高的羊只库中能够促进整个农牧复合系统的物质循环效率,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4-06-01)

沙志鹏,王军峰,关法春[7](2014)在《西藏东南缘农牧复合系统—玉米田放牧鹅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玉米(Zea mays)田养鹅和传统玉米种植(CK)下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各杂草群落中杂草的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的相似度系数,并对比2种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1.4,0.07和0.2,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对照处理低0.01,不同处理下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77;玉米田养鹅处理每hm~2的净收入为13984元,比对照增加7063元。玉米田养鹅处理方式不仅维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并且经济收益更高。(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肖绪培,宋乃平,谢腾腾,杨明秀,王兴[8](2013)在《外部干预对农牧复合系统形成的作用——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运用农户调查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农牧复合系统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阐述外部干预措施的内涵及特征.论述在实施外部干预后农牧复合系统的良性变化以及农牧复合系统中农业和牧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结论表明:因地制宜的外部干预措施是优化农牧复合系统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李继红,韩雨良,陈秀娟[9](2012)在《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地力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农田精确质量评价结果,采用ARCGIS平台、DELPH(特尔斐)模型与AHP结合专家经验对选取的1988个土壤样本进行了质量评分,并根据累计曲线法划分地力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1级耕地占总面积的5.13%;2级耕地占22.45%;3级耕地占44.98%;4级耕地占22.62%;5级耕地占4.82%。为准确地反映了该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韩雨良[10](2012)在《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地力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21亿hm2,人均耕地面积0.08hm2,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备用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必须有效地保证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而耕地在数量上增加可能性不大,唯有提高耕地质量才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耕地质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耕地质量的优劣关乎到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研究与评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耕地地力是指耕地的肥沃程度,是由耕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内容,是根据耕地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农田基础设施、施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因素对耕地潜在生产力高低进行判断。近些年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方法在GIS技术广泛应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将GIS技术与传统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方法结合,有利于研究耕地地力与土壤各评价因子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为我国土地调查提供信息储备,对于合理规划利用耕地,科学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是我国优质大米重要产地,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宝贵的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重种轻养的耕作方式使该区域土地退化严重,而农业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现象掩盖了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的降低和农民种田效益下降的现实。自1979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基本上没有对耕地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因此对当前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准确定量化的认识和理解,难以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方法。所以,对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利用GIS技术、AHP与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结合DELPH(特尔斐)模型对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进行耕地地力质量评价并对结果分级,最终结合评价结果与经济条件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农田土壤改良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建立科学的耕地地力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对耕地进行监测与评价,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地区经济,为制定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农牧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物流情况了解系统各部分物质循环的效率,对调控系统结构和物流特征,合理开展农牧复合决策提供参考.以宁夏盐池县杨寨子村为例,通过建立农牧复合系统的分室模型,绘制系统模型结构图,研究农牧复合系统中有机质的输入输出量,建立系统特征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模型,对各分室的物质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物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李雅普诺夫线性系统理论,微分方程组所有的特征值实部均为负数,说明该系统是稳定的.在没有剧烈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过度干扰条件下,只要维持农牧复合系统当前的生产格局和输入输出状况,各个分室都能最终趋于自身的平衡稳态,即系统在目前的生产策略和生态格局中能够维持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牧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杭瑞友,唐春根,李鑫.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农牧专业群复合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王昫,宋乃平,肖绪培,杨明秀,谢腾腾.基于分室模型的农牧复合系统稳定性研究——以宁夏盐池县杨寨子村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赵贯锋,余成群,孙维,苗彦军,沈振西.西藏贡嘎县吉纳村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J].草业与畜牧.2016

[4].孟祥海,周海川,张郁,王宇波,孟桃.农牧渔复合生态养殖系统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

[5].刘建文.半干旱区农牧复合系统分析研究[D].宁夏大学.2015

[6].王昫.农牧复合系统的结构及其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分析[D].宁夏大学.2014

[7].沙志鹏,王军峰,关法春.西藏东南缘农牧复合系统—玉米田放牧鹅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分析[J].草地学报.2014

[8].肖绪培,宋乃平,谢腾腾,杨明秀,王兴.外部干预对农牧复合系统形成的作用——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J].农业科学研究.2013

[9].李继红,韩雨良,陈秀娟.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地力质量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

[10].韩雨良.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地力质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

标签:;  ;  ;  

农牧复合论文-张玲,杭瑞友,唐春根,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