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在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间”立场,闽东诗群,审美风格,五位诗人
潜在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许陈颖[1](2019)在《潜在“民间”的闽东诗群的诗歌审美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福建宁德地区,涌出一批令人瞩目的诗人,形成了闽东诗群方阵。叁十多年来,诗学薪火代代相传,汤养宗、叶玉琳、伊路、刘伟雄、谢宜兴等五位作为诗群的代表人物,无论在个人风格还是在创作力上都十分突出,成为闽东诗群的第一代拓荒者。他们自由的话语实践、包容的诗学想象、独立的诗学情怀皆与"民间"立场有着千丝万缕的潜在联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龚循鹏[2](2016)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潜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功利化、模式化等问题,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6年12期)
哑默[3](2016)在《代际传递:贵州诗歌的潜在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北京天坛学术会议上,学人们共同发出重写文学史,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呼吁。此后,学界对此做了大量艰巨而复杂的发掘、梳理、阐述、重新评估等工作。关于潜在写作的研讨,已得到海内外的一致公认。一批新的文学史教程或论文对上述问题作了成果性的反应。至于"隐态写作",是张嘉谚教授给地下文学、潜在写作、潜流文(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6年03期)
谭五昌[4](2013)在《抒情传统的自觉固守与潜在超越——简评李孟伦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诗歌发展到今日,诗歌标准的模糊和诗学尺度的含混已让"诗"与"非诗"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暧昧起来。在传统影响与艺术"创新"的双重焦虑感的驱使下,今日许多诗人争先恐后地加入到以口语化、日常化、片断化、破碎化、极端化为主要特征的"先锋"诗歌的写作潮流之中,与当下那种流行的(本文来源于《诗林》期刊2013年04期)
张丽芳[5](2013)在《试析文革时期的“潜在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时期的"潜在诗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与当时占主流的文学相比,只能以手抄本或地下的方式进行流传,但自新时期以来,这些诗歌如重放的鲜花,被重新挖掘并纳入到研究的范畴。(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10期)
王芳[6](2013)在《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高春燕,曲贵海[7](2011)在《谈古典诗歌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潜在功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明确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古典诗歌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潜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1年16期)
容小明[8](2009)在《论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语和主流思想而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把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纳入20世纪中后期中国新诗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大框架中,论述其诗歌所绽放的思想光辉和独特的艺术品质及其在中国诗坛所占有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单云超[9](2009)在《论文革期间“潜在”诗歌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革”文学一片空白的说法是多年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文革”新诗研究在此背景下也理所当然地受到漠视。所幸的是已有不少学者涉猎“文革”文学或“文革”新诗研究,并且取得斐然可观的成绩。本文立足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大量材料,力图在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具学理的层面上研究“文革”期间的潜在诗歌写作。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正文前的引言部分引入论题,略述“文革”潜在诗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文学,人性和个性化的文学被政治话语所遮蔽和消解,这种冷酷的现实带给了当代文学的只有沙漠化和荒凉化,于是开辟一个视角提出“潜在写作”或者“地下文学”。这些写作或文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它不及五四时期到抗战时期的文学那样大师如云,也不同于文革后二十年的文学那样多姿多彩,但它是特殊形态下的文学。可以说是从荒漠中寻出的绿意,从时代精神中听出了不和谐的声音。第一章先从意识形态观照“潜在写作”的渊源,并且就文革潜在诗歌的作者群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一方面概念过剩,一方面概念不足,之所以说它过剩,是因为有众多相关概念与意识形态为伍。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可谓“吾道不孤”。之所以说它不足,是因为“意识形态”一词又承载着过于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甚至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由于意识形态无法全面地封杀人们的思想,还有大量的诗人从事潜在诗歌的写作,他们主要是老诗人或老一辈诗人和新诗人或年轻诗人两个群体。第二章先从新诗的流变史入手,探讨潜在诗歌现代性的追求,并以穆旦、牛汉、食指、多多做为个案进行了分析。现代性是一种由知识分子掌握和讲述的话语,知识分子的受挫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现代性话语的受挫。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遭到扼杀;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放弃了本该拥有的批判性立场,对政治权力话语采取了全面认同的态度。但是,文革中的潜在诗人却没有停止现代性追求的步伐。第叁章简单介绍“潜在”诗歌对朦胧诗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曾经以最炫目的方式,抒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的辉煌,并成为一代人至今难以割舍的记忆。它于短短七、八年时间里尽显自己的灿烂与美丽,给文学史留下了丰富深刻的叙述,以致在后来的文学研究中成为被不断开掘的资源。(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吴晓东[10](2008)在《黄翔1962—1977年的诗歌之于“潜在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潜在写作"。通过对"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疏理,明确了黄翔6、7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潜在写作"中的地位及在文学研究中的位置。(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潜在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歌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功利化、模式化等问题,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在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许陈颖.潜在“民间”的闽东诗群的诗歌审美风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龚循鹏.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潜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6
[3].哑默.代际传递:贵州诗歌的潜在写作[J].诗探索.2016
[4].谭五昌.抒情传统的自觉固守与潜在超越——简评李孟伦的诗歌创作[J].诗林.2013
[5].张丽芳.试析文革时期的“潜在诗歌”创作[J].才智.2013
[6].王芳.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高春燕,曲贵海.谈古典诗歌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潜在功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容小明.论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9].单云超.论文革期间“潜在”诗歌写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9
[10].吴晓东.黄翔1962—1977年的诗歌之于“潜在写作”[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