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枝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综合管线在设计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建成运行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探讨关于如何设计管线平面布置及管线综合竖向,在保证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尽量解决建筑管线竖向频繁冲突,保证建设管网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同时降低施工难度,整体节约工程费用的投入,方便后期管网运行管理。
关键词:综合管线节点;竖向分析系统
科学技术是21世纪最主要的生产动力,随之而来的数字化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城市建筑管线系统的设计就是极为典型的应用,数字化的现代设计更能综合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本文就综合管线节点竖向分析系统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建筑中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深入地探讨了建筑管线系统的组织设计与管理思路,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1综合管线内容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机电设备,借助合理的操作技术,保证其管线的排布、布局的科学化。由此,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线的内部结构问题,促使多元化机电交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该技术能够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问题,有效的权衡了各元件之间的协调性,完全避免了操作之中的性能冲突问题,基本满足了建筑物的需求。因此,该设计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也能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成本规划,实现优化的价值。
2综合竖向规划缺少带来的具体问题
由于建筑管线综合竖向规划设计系统不完善,在工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具体问题。由于整体竖向规划不完善,管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过程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性及缺乏全局观念,存在部分管道无法正常顺接,造成部分管段无法正常输送,增加后期管道运行维护难度,同时易引起管道堵塞积淤,影响输送性能的发挥。或者管道埋设较浅,沿线用户无法正常排入。目前,缺乏建筑管线竖向高程规划带来的管线竖向高程将会不可避免,大大增加了后期工程施工难度及建设与工程日常管理投入成本。
2.1综合管廊的交叉节点
根据不同工程,管廊一般呈网状分布,形成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交叉节点类型为竖向十字形与竖向丁字形。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内部管线如何有效衔接、人员是否能够顺利通行考虑在内。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采取将节点加宽或加高、增加楼梯数量等方式。需要恪守的原则有:管廊中管线的规格、数量与通讯线缆弯曲半径等会对管廊节点的高度、宽度与夹层尺寸等产生影响,因此要将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交叉节点通道净距通常大于1.0米;连接方式因为舱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设计夹层时,要将每个区域对防火的要求考虑在内,提高区域划分的科学性。
2.2管道排列原则
实际操作中应在软件确认排列的顺序:需要保证排水管与电缆桥架的之间的距离。若管线与电缆平行,需要保证好其最短距离;若管线与电缆不平行,需要保证其最短距离小于0.1m。对于线槽和暖通及通风的管道设计,需要保证其弱电结构之间适当的距离。对于给水和消防管道的设计,需要保证线槽位置处于建筑物的高位,其他管道需要控制在建筑物的中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小型管道与大型管道的兼容性,有规律地避开大型管道、有压管道需要避开无压管道,以及冷管避开热管的基本原则,进而促使管道的自身重力与排水与供水条件不产生相应冲突。因此,需要在软件中精确其DN值的测量,当DN参数<0.32m/时,保证间距参数>0.1m;当DN参数>0.32m/时,需要保证间距参数>0.15m,其中的间距参数均为管道外之间的温差参数。同时,需要确保管道尽量水平,杜绝“七扭八歪”现象的发生。同时,需要依据工程的造价规则进行操作确认,特别是对于临时管道和拆装操作,稳定原有管道的压力环境,提高工艺的精准度。
2.3控制墙距
对于无温管道的墙距控制,应在软件中进行协调,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φ5cm/时,需控制墙距为10cm以上;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10cm/时,需要控制其墙距在15cm以上。对于保温管道的墙距规划中,观看保温管道内径和距离的具体参数值,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φ3.3cm/时,需控制墙距为10cm以上;当管道的内径参数值>8.1cm/时,需要控制其墙距在15cm以上;对于外墙距离与桥梁等外部结构的距离控制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分析,至少保证其最小间距为5cm,若桥架段处于降水频繁的地段时,需要确保其最小间距在50cm以上。运用具体的操作技术有效防范其负面影响的发生。
2.4审查确认
审查操作包括对机电设备的使用规格,操作型号,管线的安装计划书进行,依据严格的就散标准,分析如管径、标高的基本参数,防止安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若管径的大小达不到核心计算的标准,那么可能会导致安装计划不切合的现象发生;若标高的处理、测量不精确,容易导致大内径的管线无法安装的现象发生。因此,必须通过严谨的审查与确认,构建系统的参数计算模型,有效权衡管线与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操作的精准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线的密实技术,依据当地的环境因素、生态因素、降水因素进行有机权衡,最后利用精准的数据进行操作对比,确保审查结果的科学性。
2.5操作调整
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对于管线的碰撞关系,特别是对于节点竖向整体性的碰撞分析的办法,需要对各项洞口的朝向进行整体调整。若存在洞口的朝向问题,可能会导致会发生墙体或柱体的碰撞现象。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入合理的预留孔进行校准,保证其保温管道的预留合理性。同时,需要在实际调整中进行项目出图,利用实际的数据参数和基本信息进行4D全息的技术分析,达到专业的技术管理的价值。
3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1操作软件
主要使用了MagiCAD进行综合管线的布局,利用软件分析绘图,借助明确的技术表示和文字标识进行科学的布线,最后结合可视化的3D全景技术进行管线交叉的设计和功能性检测。同时,该技术能够分析通暖管道、排水管道、等管道的兼容性,运用不同的图层分析其各管道的功能,最后结合不同颜色的基本表示确认管线的系统设计和系统操作。
3.2实用性原则
实用是管理系统进行投入使用的关键,在进行系统应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紧贴管线系统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系统的实用功能,尽量采用简单操作界面,使系统操作较为方便。
3.3可操作性以及经济性原则
管线系统的操作要尽量简单,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很轻松的学习,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此外,在保证各项必须功能完整实现的基础上,以最好的性能价格比配置系统的软、硬件。
3.4系统数据的组成
系统数据库以建筑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主要依据建筑管线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的需求,来确定出建筑管线系统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建筑管线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可以分为基础地形数据库结构、管点类数据库结构、管线类数据库结构和其他类型数据数据库结构。近年来城市建筑迅速发展,建筑管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城市建筑管线系统的持续发展以及系统的有效运行,我们需要及时的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
3.5系统的信息编码
建筑管廊分布各类管线,且类型较为繁杂,每种管线一般分为点与线两种存储类型。管线由两个管点相连而成,这样一来,通过系统管线的数据库就能够很快的查找到组成该管线的两个管点,同样的,通过管点数据库也能够很快的查找到所有与该管点相连的管线。采用数据库来管理管线数据,对管线进行统一信息编码,在数据存储时采用点表和线表集成管理的手段来管理数据,实现对地形图数据和管线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应用。
3.6优化及创新
对于综合管线系统的具体研究,分析各项操作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利用MagiCAD软件进行科学的管线布置。特别需要注意各管道的颜色、大小的标识,保证其调试方法能够切合工程的基本操作原则。同时,需要使用三维图像设计将具体操作空间拓展于4D映像之中,改善复杂管线设计对管线功能的负面影响。需要强化与操作人员的沟通,确认具体管线操作的规则和交底技术,进而全面各项参数切合工程需求。最后,需要技术人员对于具体操作进行技术监管,权衡出图的基本效率,进而确保管线的综合布置结构能够阶段性的达到空间的需求。若存在布局不科学的现象,技术人员应对对于进行优化调整,利用精准的二次加固或二次改善的方法精准管线的设计方案,减少返工现象对工程的影响。综合来说,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也能够整体性的加固、稳定房屋的结构性,彰显出“直观”的监控价值,有利于工艺效益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管网竖向规划设计是必要可行的,通过建筑管网竖向规划设计可以杜绝管网高程顺接不畅影响性能的发挥,减少专业管线竖向冲突,减少管网阻力便于压力管道的管网平衡,同时节约运行管理成本,为非同步时建设的管线预留预埋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竖向位置空间,减少工程后期施工难度,节约工程建设总投资。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陈志龙,等.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竖向规划探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2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