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林广东省郁南县南江口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改形势下,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不断拓展课堂小结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打破教师“包干”结课的局面,变教师结课为学生自主结课或师生共同结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适应新课改,改革传统作业做法,设计充满个性色彩的作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作业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63-02
“作业”一词对于每一个走进学堂的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它有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教材,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但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有明显的弊端,作业内容和题型单一、作业形式简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被动应付,无作业兴趣。
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从而给语文教师作业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符合巩固知识的要求,同时应当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将作业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学生,鼓励其在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形式多样、充满个性色彩的作业,促进其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一自主性作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是思想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我们要摆脱以往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形式。要让学生自定作业内容、自选方法、自我评价,唤起学生的内驱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宗旨,一改传统语文作业老师布置、学生完成、老师检查批改的惯例,引导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批改,学生互检;要求作业必须在课堂完成,不得超过17分钟。作业完成后,立即自批自改,问题及时反馈,以便老师对学生的整体监控。他还规定,学生对已会的作业可以不做,去做自己还不会,还想做的作业,但每天作业量不能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围绕课文自主选择内容,完成自己需要巩固的知识点。对完成的形式,教师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善于使用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被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二实践性作业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曾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巧、能力。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老师、记者、主持人、播音员等角色,也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参观、访问、演讲、辩论等活动;结合课文具体设计一些学生需要在动手实践中完成的作业。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可以这样布置作业:“父爱是一座山,他用巍峨的身躯为我们挑起生活的重担。让我们以反哺之心去抚慰他的心灵。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亲自为你的父亲洗一次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类似的作业使学生既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了文章,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提高。
三合作性作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合作”。一位哲学家始终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合伙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由教师提供学习背景,同学之间进行协商、会话,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有意义的积极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使学生感到有信心、能胜任,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称赞,有助于尊重需要的满足从而强化学习,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例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前,可以按学生自愿将其分为四组。第一组:历史组。收集秦晋围郑历史前后的六国关系状况。这一大组又可分为三个小组。一小组去校图书馆查阅,一小组直接求教于历史老师,一小组在网上检索。第二组:地理组。找到六国时期的地图,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将该地图成比例化扩大,制作一张教学挂图,供上课使用。第三组:古籍组。找到《左传》的相关知识,并找到尽量充足的记录或此事前后的文献资料,疏通全文并注意特殊语法。第四组:朗读组。在准确把握全文意义的基础上流畅朗读文章。各小组要明确所需完成的任务,而教师为了确保学生任务的顺利完成,应事先及时与相关学科老师取得联系、得到支持,协助学生各个小组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可以促进将其他各科适时引进语文学习中,也恰如其分地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四层次性作业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重要原则在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都被广泛采用,并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完善。人们对因材施教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理论透视因材施教观,根据学生所拥有实际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以引导学生向潜在的最高水平发展。教师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争取作业分层的策略,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在设计层次性作业时,注意作业要有“梯度”。设计的宗旨是尊重学生实际,分层推进。其基本框架为层次自主、近区追求、成功尝试、同辈迁移、目标调整、纵向激励等环节。各环节没有固定的程序,以学生成功的自主感悟为主要手段,达到分层推进的目标。例如,《沁园春•雪》一文,教师可以设计四道题,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任选其中一题完成。第一题:品读文章,写鉴赏小文。第二题:品评意境,描写壮美的河山之图。第三题:反复吟诵,背诵全文。第四题: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相近诗词并做比较阅读。这样的作业,教师围绕一篇课文给学生若干作业选项,学生可在此范围内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完成作业的目标。改变了过去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的固定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带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五收集型作业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数字化的今天,学习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并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读书不只涉及文本而且涉及形象和屏幕,这就需要学会从多媒体、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学习,从中选取所需资料。
收集型作业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利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广泛涉猎,多方收集相关信息。例如,在学习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时,课前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此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博览知识,并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
六创新性作业
实践能力是新世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两者均是学生走向社会后生存的基本工具。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毋庸置疑,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才。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通过完成作业,使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达到“准”“活”“新”,使学生的情感、自信力、意志力、责任心和使命感得到升华。
创新作业的设计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立足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探求创新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创新欲望,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业是丰富多彩,颇有趣味的。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相信,只要“教育有心”,便可以“学者有益”。给学生一片天地和一个机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未来属于不断进取创新的人。
参考文献
[1]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胡慧红、李桂芹.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
[4]刘玲.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
[5]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基础导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钟启泉、吴国平.革新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