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康立为

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康立为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素养,特色课程,立德树人

女性特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康立为[1](2019)在《打造特色课程 提升女生素养——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在2013年成功申报"江苏省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基地"。根据课程基地整体思路,学校提出了从"道德与品格""家庭与幸福""语言与交流""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六大领域建构或创新与各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新课程,来拓展和提升女学生的综合素养。一、课程框架设计根据培养现代女性素养要求,我校确立了现代女性素养应包括的六个领域(即六大模(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59期)

刘振辉[2](2018)在《中华女子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以女性发展与性别平等类博雅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女子学院将博雅课程作为实现学校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女性发展与性别平等类博雅课程以倡导先进的性别观念和男女平等意识为主要目标,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性别平等意识的践行者。通过课程学习评价,发现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较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网课的考核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因此,在探索构建中华女子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的类型体系,更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深化网课考核方式的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永光[3](2017)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女子高校课程设置存在特色不鲜明、实用性不强和课程交叉融合不够等缺点,女子高校应当根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将女性特色应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去等原则构建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课程体系。湖南女子学院初步构建了一个"通识素质课+专业教育课+女校特色课+学业职业指导课"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李俊[4](2016)在《刍议高校“女性特色教育课程”的设置——兼论高校女性教育的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特色教育课程"的设置成为高校女性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何谓"女性特色教育课程",阐述了我国高校"女性特色教育课程"的发展概况,并着重探讨了高校"女性特色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素珍,王静[5](2015)在《高职女性教育特色教学实践反思——以河北省精品课程“女性成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女子职业学院于2009年开设"女子成才"课程,自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2011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然而在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注重女性成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以女性成才课程为核心,构建女性成才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重视课程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的改进策略,以不断提高女性特色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本文来源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洁清,张福堂[6](2013)在《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女子高校普遍重视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通过女性教育特色课程传播了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促进了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彰显女校办学特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成效还需进一步提高。要从框架、内容和结构等多个方面研究女性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研究;把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之中;实行差别化策略,对女性教育特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胡英娣,胡会来[7](2010)在《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贯彻"因性施教"的原则,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素质女性人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论述了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结构体系,探究了女性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着重从五个方面评析了女性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0年16期)

吴飞[8](2008)在《当代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的研究,这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高等教育的改革为女子大学和女性学课程提供了发展机遇。女子大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自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诸多争议。作为女子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的女性特色课程的设置自然是备受关注。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H女子大学为个案分析,以H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该校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的调查研究,H女子大学的女性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须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女性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几部分。通过该部分的调查了解到对学生个人影响最深的课程、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课程达到教学目的的程度以及学生对总体课程的满意度。调查的另一部分是对该校最具女性特色的代表课程——《女性学》课程——的调查研究,通过这部分的调查来进行举例说明。通过这部分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的满意度、该课程的学习难点、该课程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该课程与学生预想度的程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即:学生对《女性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对其他女性特色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课程薄弱、教材新颖度不够等方面;该校女性学及其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根据研究结论,笔者从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提供优质教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我国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对发展我国女性学学科与课程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钱虹[9](2008)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与“女性特色系列课程”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叁十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叁十年。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叁十年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与成功经验、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对于中国女性高等教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结硕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女性高等教育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摆在女性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为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邀请了从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叁十年与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的主题撰写笔谈文章,开展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以期推动女性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朱建芳[10](2007)在《女性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女子学校,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女性人才,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女性成才的策略、理论和实践,在促进女子教育水平的提高方面做出了贡献。浙江省衢州市行知女子职业学校办学(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07年27期)

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女子学院将博雅课程作为实现学校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女性发展与性别平等类博雅课程以倡导先进的性别观念和男女平等意识为主要目标,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性别平等意识的践行者。通过课程学习评价,发现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较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网课的考核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因此,在探索构建中华女子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的类型体系,更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深化网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康立为.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女生素养——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2019

[2].刘振辉.中华女子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以女性发展与性别平等类博雅课程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

[3].吴永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4].李俊.刍议高校“女性特色教育课程”的设置——兼论高校女性教育的现代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5].李素珍,王静.高职女性教育特色教学实践反思——以河北省精品课程“女性成才”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张洁清,张福堂.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刍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

[7].胡英娣,胡会来.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

[8].吴飞.当代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钱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与“女性特色系列课程”的建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

[10].朱建芳.女性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2007

标签:;  ;  ;  

女性特色课程论文-康立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