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教殖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教皈依,殖民统治,尼日利亚,伊杰布人
宗教殖民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涛[1](2019)在《社会变迁与宗教皈依:以殖民时代尼日利亚的伊杰布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杰布人是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一支,它在殖民时代经历了从族群宗教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宗教的皈依过程。宗教皈依与殖民时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密切相关,而与殖民征服之间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伊杰布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并非世界宗教对于传统社会的"征服",而更多是世界宗教的"非洲化"过程,伊杰布社会内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顾卫民[2](2015)在《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以及教会在印度果阿推行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的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的是16-17世纪葡属印度殖民地当局与天主教会当局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包括改宗政策的形成、发展以及实施,耶稣会与改宗运动的关系以及果阿宗教裁判所的作用等。作者相信此种研究和讨论将有助于理解16-17世纪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民族与宗教、帝国政府与教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地理大发现时代天主教在亚洲传播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5年01期)
黄金龙[3](2015)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话语殖民和宗教殖民》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可称为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起小说。论文正是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揭露隐藏在小说主题背后的种族中心主义,让作为幕后的"殖民者"鲁滨逊站在台前,让读者了解不一样的鲁滨逊,同时也可以听到被边缘化的"星期五"的独特的"声音"。(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5年01期)
张中一,焦玲玲[4](2014)在《宗教与殖民视阈下的印度影片《抗暴英雄》》一文中研究指出影片《抗暴英雄》由科泰·迈赫塔导演、阿米尔汗主演,通过描写印度士兵莽卡班迪和英国上尉戈登的情感变化,反映了被殖民时期印度人对英国人的态度,英国殖民者为了利益而触碰到印度人宗教信仰的底线,成为了起义的导火索。影片中的印英矛盾直指宗教冲突,由宗教冲突又引发了印度对殖民文化的抗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23期)
段德智[5](2014)在《宗教殖民主义及其哲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殖民主义是否只是一个史学名词?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究竟有何区别?有无宗教殖民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宗教殖民主义是当代殖民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宗教殖民主义的哲学基础究竟是什么?本文在扼要追溯殖民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殖民主义的一些本质特征,强调新殖民主义无论在侵略方式方面("打意识形态战")还是在统治方式方面(非"特别统治主义")都明显地区别于旧殖民主义,强调宗教殖民主义由于其特别注重意识形态输出和社会复制而逐渐成为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指出:"抽象性思维"(或"普遍性思维")、"同一性思维"和"肯定性思维"乃宗教殖民主义的哲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孙淑丽[6](2013)在《对后殖民小说中“宗教”主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理论是西方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最新的理论思潮之一,运用后殖民理论作为批评视角,从文学作品研究的角度来阐发后殖民思想是很有意义的。在后殖民小说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基督教在殖民地国家传播所经历的抵制,接受到融合的过程,表现了后殖民时代宗教所呈现出的一种在对抗中解体,在解体中寻求重构的过程。在历史上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殖民统治,将导致这个国家或民族失去很多,即使在这个国家或民族获得独立以后这些失去的东西也很难找寻回来,更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模样了,因为殖民者留下的很多文化遗产依然在强有力地制约着(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3年20期)
邵政达,姜守明[7](2012)在《近代早期英国海外殖民的宗教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历了长期的宗教斗争后,16世纪60年代,英国完成了宗教改革。一方面,新建立的国教会希望向海外传播以扩大新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国内的非国教派实行高压统治,处于弱势的天主教徒和主张更激进变革的清教徒,为了实现本教派的宗教理想和躲避宗教迫害,大批殖民海外以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国际上,英国遭到了天主教强权西班牙的长期封锁和侵略。为了寻求民族国家的出路,向海外扩张、创建新教殖民地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最终,英国人在美洲和爱尔兰建立了一批宗教殖民地,同时也成功地粉碎了西班牙的侵略和封锁,为建立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2年06期)
汤胜男[8](2012)在《殖民宗教与原始宗教浸染下的孤独——由《百年孤独》窥探马尔克斯的宗教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通过描写布恩迪家族七代由盛至衰的百年历史,再现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殖民宗教的侵袭,加上古老文化形态下的原始宗教,双层的冲击下拉美人民变得愚昧无知,内心变得麻木不仁,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理解与温情,最终只能走向孤独。文学与宗教紧密联系,宗教是文学中文化内涵的载体本文通过对《百年孤独》中的宗教观念的分析,来窥探马尔克斯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06期)
朱晓红[9](2011)在《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宗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上世纪90年代应用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颇有争议的观点。后殖民批评家指出,宗教学的创立和基督教中心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情怀不可分割,从奥托到伊利亚德的宗教比较研究中对"自成一类"(sui genre)宗教的特性的强调有很强的本质主义色彩,而目前盛行的多元宗教观也有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因素。后殖民宗教学批评其实是对西方宗教学的发展做整体检讨,这些批评虽有偏颇,但对中国宗教学者理解宗教提供了某种启发性的思路,提醒我们要警惕那种所谓"中立"的全知化的研究方法,避免将宗教抽象为符号和静态的文本,而是要将其和具体处境结合起来,将信仰和实践、理论和生活关联起来,在研究中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宗教研究者需要不断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排除习惯性的思维对宗教研究的干预和蒙蔽,坚守启蒙导向,警惕帝国主义和殖民话语,同时也要保留对宗教真理的同情,尊重不同进路的宗教研究。(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赵林[10](2011)在《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一种由北向南的运动轨迹,它的未来发展热土将不再是发达的欧洲和北美,而是文明化历程与殖民化历程相同步的、欠发达的拉丁美洲和非洲。然而在有着深厚文明根基的亚洲,基督宗教的发展却面临着伊斯兰教、印度教等传统宗教信仰的巨大阻力,其蹇滞状况与它在拉丁美洲、非洲的顺利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在中国,基督宗教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井喷"式发展之后,同样也面临着方兴未艾的"国学热"的强劲挑战,基督宗教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宗教殖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的是16-17世纪葡属印度殖民地当局与天主教会当局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包括改宗政策的形成、发展以及实施,耶稣会与改宗运动的关系以及果阿宗教裁判所的作用等。作者相信此种研究和讨论将有助于理解16-17世纪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民族与宗教、帝国政府与教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地理大发现时代天主教在亚洲传播的历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教殖民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涛.社会变迁与宗教皈依:以殖民时代尼日利亚的伊杰布人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9
[2].顾卫民.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以及教会在印度果阿推行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的历史[J].基督教学术.2015
[3].黄金龙.《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话语殖民和宗教殖民[J].文学教育(下).2015
[4].张中一,焦玲玲.宗教与殖民视阈下的印度影片《抗暴英雄》[J].名作欣赏.2014
[5].段德智.宗教殖民主义及其哲学基础[J].世界宗教研究.2014
[6].孙淑丽.对后殖民小说中“宗教”主题的研究[J].山花.2013
[7].邵政达,姜守明.近代早期英国海外殖民的宗教动因[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
[8].汤胜男.殖民宗教与原始宗教浸染下的孤独——由《百年孤独》窥探马尔克斯的宗教观[J].青年文学家.2012
[9].朱晓红.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宗教学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赵林.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J].江海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