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作者简介:谢东焕,任教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高村镇中学。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众多语文教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精品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却忽视导入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导入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上课时总是那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请大家把书翻到×××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这种导入固然简洁,但它势必大大减损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教育时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一、语文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达到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怎样才能成功地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一堂课的内容呢?
二、导语设计的方法
1.巧设疑问、引起悬念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论语》时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孔子和《论语》为什么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寻找答案。”
2.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语文课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借助幻灯打出图像,收录机播放音乐等方式渲染课文的意境,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因势利导,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兴趣浓,积极性高。如教《春》一文,课的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春的幻灯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春野》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入了一个色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仿佛就在春天漫步。这样,学生受到感染,学起来一定会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播放《流浪歌》,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一个浪子的悲苦与辛酸,然后导入,“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现在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我的叔叔于勒》。
3.名句导入,熏陶感染
古诗文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千古传诵。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引用古诗文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这些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从而感受到课文的精妙之处。
学习《爱莲说》时,考虑到莲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这一特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自古以来,莲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搜索你记忆中有关莲花的名句,背给大家听。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为什么文人都对莲花如此钟情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这一导语,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莲花的美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由“内在美──外在美”的感受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旨。
4.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而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或演示,由教师或学生以亲自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第一次真好》,一上课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当学生发现横着把苹果切成两半,横切面是一个五角星时,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强烈的好奇心为授新课创造了良好时机,而且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大胆尝试有益的第一次的兴趣,也为学生谈第一次的感受积累了话题。
5.分析标题、明确重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昧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昧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
6.语言感染、启迪心智
这种方法是用凝练而深情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感情,借此来导入新课。如教《在山的那边》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又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感情自由奔放的文学家?引亢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请同学们畅谈你的梦想。这段导语,不仅激起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且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受到了语言美的感染与熏陶。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皮亚杰说过:“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深有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至于卢梭的论述就更为精辟,他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高村镇中学
邮政编码:52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