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柄杆菌论文-黄倩,夏斌

新月柄杆菌论文-黄倩,夏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月柄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NA,AT,新月柄杆菌,length

新月柄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黄倩,夏斌[1](2018)在《新月柄杆菌生长调控蛋白GapR的寡聚化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apR是一种类核结合蛋白(NAPs),它能够与新月柄杆菌的染色体结合,并在α-变形杆菌中极为保守。它在双形态细菌新月柄杆菌的细胞生长和不对称分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apR结合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并倾向于结合富含AT碱基的位点。但是GapR如何识别和结合富含AT碱基的DNA序列的机制仍然未知。GapR全长蛋白包含89个氨基酸残基,在溶液中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其倾向于结合(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蒋绪光[2](2015)在《大肠杆菌UbiG蛋白甲基供体进入机制研究及新月柄杆菌SkgA蛋白结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UbiG蛋白膜结合特性对CoQ合成氧甲基转移过程中甲基供体进入机制的研究辅酶Q是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和原核生物细胞质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ATP合成过程中电子由复合物Ⅰ或Ⅱ向复合物Ⅲ的传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biG蛋白是一种依赖SAM作为甲基供体的氧甲基转移酶,能够催化大肠杆菌中泛醌合成的两步氧甲基转移反应。之前的研究揭示UbiG蛋白归属于一类独特的膜结合蛋白家族。与典型的Ⅰ类SAM依赖的氧甲基转移酶相比,UbiG蛋白在β4和α10之间具有一段独特的序列插入区,作用于与膜脂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插入序列参与形成了甲基供体结合口袋。然而,此前对获得UbiG蛋白与甲基供体复合物结构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因此,在氧甲基化过程中UbiG蛋白的膜结合能力与其甲基供体的进入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揭示了UbiG蛋白的膜结合区域对甲基供体的进入发挥门控作用。当与脂质体结合后,UbiG蛋白与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的亲和力显着增强。我们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工程手段设计多个UbiG突变体蛋白以截断其膜结合区域或是增加其柔性。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TC)结果表明,与野生型UbiG蛋白相比,这些UbiG突变体与SAH的亲和力发生了显着的提升。此外,我们解析了截断了膜结合区域的突变体UbiGΔ165-187与SAH的复合物结构。根据对结构的分析,我们揭示了UbiG蛋白的甲基供体识别模式。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对认知UbiG膜结合能力与其甲基供体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辅酶Q体内合成中氧甲基转移的生物化学过程。第二部分:新月柄杆菌中SkgA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新月柄杆菌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不对称分裂性质的属于a-变形菌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它的细胞周期中存在两种具有不同形态和分裂潜能的细胞形式:可分裂的游离形态和不可分裂的固定形态。这种独特的分裂模式对应着一个复杂的控制染色体复制和基因转录时空性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新月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具有两条核心信号通路:基于CckA的磷酸基转移信号通路和基于DivJ/PleC调节DivK磷酸化的信号通路。其细胞周期的调控由4个全局性调控因子DnaA、 CtrA、CcrM和GcrA主导完成,它们能够控制下游约几百个细胞周期相关靶基因的表达。SkgA蛋白是新月柄杆菌中第一个被发现的针对过氧化氢压力的饥饿应答调控子,研究表明SkgA蛋白对碳源缺乏情况下促进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katG蛋白的表达和抵抗过氧化氢压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序列分析结果,SkgA属于MerR型HTH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具有一个典型的螺旋-转角-螺旋DNA结合结构花样,因而推测它具有类似MerR家族其它成员的转录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对SkgA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饥饿应答调控领域且尚不完善,同时SkgA蛋白在转录调控中的功能尚不清晰,是否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什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skgA的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出野生型SkgA和硒代甲硫氨酸SkgA蛋白并进行了晶体筛选和优化,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最终获得了2.7埃的Native蛋白和3.26埃的硒代蛋白的衍射数据。本工作对后续的结构解析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对SkgA蛋白进行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9-01)

宁亚蕾[3](2009)在《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分泌机制的高效通用胞外分泌表达系统pQABPS/E.coliM15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乏高效、稳定、低成本、易纯化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是目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研发、生产和相关生物技术的瓶颈之一。目前的表达载体几乎均以胞浆或周质间隙形式表达重组目的蛋白,存在种种缺陷,给下游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例如高表达的重组目的蛋白常常在胞内形成包涵体,生物活性不佳,复性困难;周质间隙表达虽可增加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避免包涵体复性的繁琐程序,但其表达量有限且对重组蛋白的分子大小和结构有所限制,尤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胞外分泌型表达是提高重组蛋白有效产率和生物利用度更为理想的途径,因为胞外环境有利于蛋白的折迭和稳定,从而显着增加重组蛋白活性;同时胞外环境蛋白酶及宿主蛋白的干扰相对最少,重组蛋白更稳定,更易于纯化;此外还能够减轻对宿主菌及重组蛋白本身的毒性,并能持续分泌表达。实现重组蛋白胞外递送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移植利用细菌的天然分泌系统,该途径与非特异的渗漏表达不同,具有高效、特异和高度可控的优点。因此本课题旨在将具有胞外分泌功能的新月柄杆菌RsaA分泌系统移植到原核表达最常用的工程菌E. coli中,使其成为重组蛋白胞外递送的工具,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通用胞外分泌表达系统pQABPS。但新月柄杆菌本身的调控元件不能为E. coli所识别,简单地将RsaA分泌系统直接移植到E. coli中是不能重现胞外分泌功能的,需要依赖于外源基因表达调控序列的作用,使该系统多个功能基因在E. coli中以合理水平组成型表达。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基因操作,获得RsaA分泌系统功能基因rsaD、rsaE、rsaFa、rsaFb(RsaFa和RsaFb共同承担RsaF功能)及C-端信号序列rsaAs,并配合有效的外源调控序列(包括终止子、启动子、翻译增强序列及RBS等),构建到pQE30骨架载体上,得到原核胞外分泌型表达载体系统pQABPS,通过表达四个大小、来源不同及功能明确的外源重组蛋白GFP、EspA、UreB和hIL-24,检测其表达量与活性,验证其通用性及质粒稳定性,并在调控元件强度、宿主菌及分泌功能基因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优化。本课题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外源基因表达调控序列的筛选。首先克隆了六个基因表达调控序列rrnBT1(核糖体终止子)、强组成型T5启动子PTS及其突变体PTW、中等强度组成型β-内酰胺酶启动子PB及包含其本身SD序列的PBS,以及翻译增强序列Epsilon(T7噬菌体gene-10翻译增强子序列)及SD序列(简写为ESD)。然后观察在不同的宿主菌E. coli JM109和E. coli M15中,不同的调控序列组合调控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rnBT1-PTS-ESD和rrnBT1-PB-ESD两个组合效果较好。随后验证了它们对RsaA系统各单个分泌功能基因rsaD、rsaE、rsaFa和rsaFb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它们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可以用于下一步的载体构建。2.胞外分泌表达载体pQABPS的构建及鉴定1)克隆了四个5’端带ESD序列的RsaA分泌功能基因rsaD、rsaE、rsaFa和rsaFb,利用同尾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ESDDEFab片段,与第一部分筛选出的外源调控序列组合rrnBT1-PTS/rrnBT1-PTB及RsaA分泌系统C端信号序列rsaAs一起克隆至pQE30骨架载体,得到本课题的目的载体pQABPS。2)用该载体表达报告分子GFP,结果表明GFP能够被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分泌量为1.0mg/L;同时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面检测到了分泌功能蛋白的组成型表达,结合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GFP的胞外运输是通过特异的RsaA转运装置而非渗漏表达。3)质粒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有选择压力存在的情况下,pQABPS质粒在M15中能够稳定存在60代,60代之后丢失率稍增加,总体来说稳定性良好。3.胞外分泌表达载体pQABPS的优化及应用初探1)克隆了叁个大小、来源不同的外源蛋白EspA、UreB和hIL-24验证pQABPS/M15表达系统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它们均被成功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2)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了培养上清中重组hIL-24的表达量,为336.5μg/L,随后直接用培养上清(对照为M15空菌培养上清)进行了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证实了上清中的hIL-24具有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且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说明pQABPS/M15系统分泌表达有利于外源蛋白的生物学活性。3)将分别载有四个外源蛋白GFP、EspA、UreB和hIL-24的pQABPS质粒转入E. coli XL1-Blue宿主菌中,观察不同宿主菌对分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表达后同样能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4)构建了缺失rsaFb基因(仅保留rsaD、rsaE和rsaFa基因)的质粒载体pQG2ABPS(-)、pQA2ABPS(-)、pQU2ABPS(-)和pQI2ABPS(-),将它们转入E. coli M15中,观察不同的分泌功能基因组织形式对分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表达后同样能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本课题构建了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系统的胞外分泌表达载体pQABPS。该载体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将外源蛋白特异地转运至胞外培养基中,且有利于生物学活性的保留。该质粒载体在宿主菌E. coli M15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9-05-01)

宁亚蕾,周立雄,毛旭虎,张卫军,程琰[4](2008)在《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EspA及EspA-IL-24融合蛋白胞外分泌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大肠杆菌分泌蛋白(Esp)A及EspA与白细胞介素(IL)-24融合蛋白的胞外分泌表达,进一步验证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原核胞外分泌表达载体系统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并改造优化该系统。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按RsaA分泌系统操纵子组织方式,将获得的RsaA系统元件编码序列和异源调控序列克隆至pQE30骨架质粒,构建新的胞外分泌表达质粒pQABP2S;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诱导表达EspA及EspA-IL-24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目标蛋白在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结果:获得了新的胞外分泌表达载体pQABP2S;与对照相比,该载体宿主系统培养上清中目标蛋白EspA及EspA-IL-24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通过RsaA分泌系统可实现分子大小不同的EspA及EspA-IL-24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分泌表达,进一步证实该分泌表达策略的有效性和通用性;调整调控序列以优化分泌系统的尝试,为此类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8年03期)

宁亚蕾,周立雄,肖斌,张卫军,曾浩[5](2008)在《新月柄杆菌RsaA分泌系统用于大肠杆菌胞外递送重组蛋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原核胞外分泌表达载体系统。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按RsaA分泌系统操纵子组织方式,将RsaA系统外运功能基因配合以异源调控序列克隆至pQE30骨架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分子、大肠杆菌M15为宿主菌,诱导表达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上清中GFP的表达。结果:获得了与设计完全一致的pQABPS载体,利用该载体系统,在培养上清中报告分子GFP的表达明显增加,且是通过特异的RsaA外运机制被分泌至胞外的,而非渗漏表达或简单的信号肽引导。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重现了RsaA分泌系统的外运功能,为该系统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8年02期)

新月柄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UbiG蛋白膜结合特性对CoQ合成氧甲基转移过程中甲基供体进入机制的研究辅酶Q是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和原核生物细胞质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ATP合成过程中电子由复合物Ⅰ或Ⅱ向复合物Ⅲ的传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biG蛋白是一种依赖SAM作为甲基供体的氧甲基转移酶,能够催化大肠杆菌中泛醌合成的两步氧甲基转移反应。之前的研究揭示UbiG蛋白归属于一类独特的膜结合蛋白家族。与典型的Ⅰ类SAM依赖的氧甲基转移酶相比,UbiG蛋白在β4和α10之间具有一段独特的序列插入区,作用于与膜脂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插入序列参与形成了甲基供体结合口袋。然而,此前对获得UbiG蛋白与甲基供体复合物结构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因此,在氧甲基化过程中UbiG蛋白的膜结合能力与其甲基供体的进入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揭示了UbiG蛋白的膜结合区域对甲基供体的进入发挥门控作用。当与脂质体结合后,UbiG蛋白与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的亲和力显着增强。我们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工程手段设计多个UbiG突变体蛋白以截断其膜结合区域或是增加其柔性。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TC)结果表明,与野生型UbiG蛋白相比,这些UbiG突变体与SAH的亲和力发生了显着的提升。此外,我们解析了截断了膜结合区域的突变体UbiGΔ165-187与SAH的复合物结构。根据对结构的分析,我们揭示了UbiG蛋白的甲基供体识别模式。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对认知UbiG膜结合能力与其甲基供体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辅酶Q体内合成中氧甲基转移的生物化学过程。第二部分:新月柄杆菌中SkgA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新月柄杆菌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不对称分裂性质的属于a-变形菌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它的细胞周期中存在两种具有不同形态和分裂潜能的细胞形式:可分裂的游离形态和不可分裂的固定形态。这种独特的分裂模式对应着一个复杂的控制染色体复制和基因转录时空性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新月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具有两条核心信号通路:基于CckA的磷酸基转移信号通路和基于DivJ/PleC调节DivK磷酸化的信号通路。其细胞周期的调控由4个全局性调控因子DnaA、 CtrA、CcrM和GcrA主导完成,它们能够控制下游约几百个细胞周期相关靶基因的表达。SkgA蛋白是新月柄杆菌中第一个被发现的针对过氧化氢压力的饥饿应答调控子,研究表明SkgA蛋白对碳源缺乏情况下促进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katG蛋白的表达和抵抗过氧化氢压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序列分析结果,SkgA属于MerR型HTH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具有一个典型的螺旋-转角-螺旋DNA结合结构花样,因而推测它具有类似MerR家族其它成员的转录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对SkgA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饥饿应答调控领域且尚不完善,同时SkgA蛋白在转录调控中的功能尚不清晰,是否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什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skgA的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出野生型SkgA和硒代甲硫氨酸SkgA蛋白并进行了晶体筛选和优化,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最终获得了2.7埃的Native蛋白和3.26埃的硒代蛋白的衍射数据。本工作对后续的结构解析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对SkgA蛋白进行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月柄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黄倩,夏斌.新月柄杆菌生长调控蛋白GapR的寡聚化及结构研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蒋绪光.大肠杆菌UbiG蛋白甲基供体进入机制研究及新月柄杆菌SkgA蛋白结构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3].宁亚蕾.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分泌机制的高效通用胞外分泌表达系统pQABPS/E.coliM15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9

[4].宁亚蕾,周立雄,毛旭虎,张卫军,程琰.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EspA及EspA-IL-24融合蛋白胞外分泌表达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8

[5].宁亚蕾,周立雄,肖斌,张卫军,曾浩.新月柄杆菌RsaA分泌系统用于大肠杆菌胞外递送重组蛋白的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8

标签:;  ;  ;  ;  

新月柄杆菌论文-黄倩,夏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