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吸烟者论文-王昕

无症状吸烟者论文-王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症状吸烟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呼吸道症状,肺功能,护理干预

无症状吸烟者论文文献综述

王昕[1](2019)在《基于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讨论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及肺功能的改变。方法此次研究选择的目标全部为在我院体检的无呼吸道症状以及无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全部为男性,其年龄都在40岁到50岁之间,此次研究选择患者的总人数为123例。为了更好的研究干预措施及肺功能的改变,所以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检测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功能。将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档案建立起来并采取常规的门诊健康教育,但是对于观察组来说,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心理支持和运动营养指导以及戒烟门诊等措施,进行为期一年的护理干预,并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干预有效性。结果在对患者干预一年之后观察其肺功能发生的改变,经过和一年之前相比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肺功能会因为不断吸烟而下降,一般处于早期时小气道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损伤,但是随着吸烟量的不断增加对肺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吸烟人群的戒烟率可以通过提高护理干预的系统性来进行提升,肺功能的下降约可以通过此方式有效减缓。(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许晓杰,卢辉群,叶向阳,叶波,周玮[2](2016)在《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4~7级支气管损伤的HR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高分别率CT(HRCT)评价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小气道各经线间的差异。方法:测量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及对照组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气道壁的外径(DE)及内径(DL),并计算出气道厚度(T)与体表面积(BSA)平方根(√BSA)的比值,气道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的百分比(WA%)、支气管壁厚度与外径的比值(TDR)。结果: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比较,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T/√BS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A%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R稍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可对吸烟造成的小气道早期损伤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K.J.Chae,G.Y.Jin,Y.M.Han,Y.S.Kim,S.B.Chon[3](2015)在《无症状吸烟者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患病率及进展: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估无症状吸烟者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的患病率,并对其CT随访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 016例当前吸烟或既往吸烟者在本医疗保健中心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CT影像。通过CT定量分析评估肺气肿的程度,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肺纤维化的程度。随访CT评价42例肺纤维化的变(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樊淑慧,张文静,王昕,康秀娟,秦玉玲[4](2015)在《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院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体检的102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期间的吸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肺功能参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吸烟减量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5,8.143,6.557,5.263,5.132,P<0.05);戒烟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9.830,9.714,9.487,10.427,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75%肺活的瞬间流量(M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25)、MEF75/MEF25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1.92,1.73,1.61,1.80,3.46,5.15,3.44,4.12,P>0.05);但均较对照组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08,3.457,4.03,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提高吸烟减量率和戒烟率,明显改善无症状吸烟者肺功能。(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12期)

何彪,周涛,李超[5](2015)在《不同中医体质无症状吸烟者64排螺旋CT影像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中医体质无症状吸烟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为中医辨证研究提供形态学支持。方法将180名无症状吸烟者分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进行64排螺旋CT的呼气相及吸气相扫描及分析。结果 180名不同中医体质无症状吸烟者年龄及吸烟指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0名无症状吸烟者中空气潴留的发现率最高,其次为小叶间隔增厚、微结节、肺气肿、毛玻璃密度。180名不同中医体质无症状吸烟者影像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与痰湿质具有更多的影像表现。结论中医体质与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形态学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5年04期)

H.Hamedani,S.J.Kadlecek,M.Ishii,Y.Xin,K.Emami[6](2015)在《无症状吸烟者的区域性肺泡氧分压变化:利用超极化~3He-MR成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估区域性肺泡氧分压(PAO2)3He-MR成像描述吸烟导致的功能性变化的能力,并将其功效与当前诊断技术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Wisnivesky,J,Skloot,G,Rundle,A,周淑新[7](2014)在《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活量测定筛查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早期识别。此研究将肺活量测定作为无症状吸烟者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对气道阻塞的流行率进行评估。方法研究组将386名无COPD或哮喘史、无症状吸烟者(≥5包年)作为连续样本,均在例行健康体检中测定肺活量。结果 9名受试者〔2.3%,95%CI(1.1%,4.4%)〕从肺活量测定中获得气道阻塞的证据。单变量及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道阻塞与年龄、性别、种族、吸烟史或呼吸症状、既往史无显着相关性。讨论无症状吸烟者的肺活量测定有助于在COPD高危人群中发现少量的气道阻塞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4年30期)

金兰[8](2014)在《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变及干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呼吸道症状吸烟人群肺功能的变化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来我院体检的无基础疾病、无呼吸道症状的40~50岁男性吸烟人群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FVC、FEV1、FEV1/FVC)和小气道功能(PEF、MEF75%、MEF 50%、MEF25%)进行检测。两组患者均建立肺功能档案并进行常规门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戒烟门诊、心理支持、运动及营养指导、电话随访等护理干预1年,观察干预1年后患者的肺功能客观改变,进一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肺功能指标特别是小气道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肺功能下降,早期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加重。提高护理干预的系统性能提高无呼吸道症状吸烟人群的戒烟率,减缓肺功能下降,甚至可使肺功能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4年07期)

樊淑慧,张文静,王昕,康秀娟,秦玉玲[9](2014)在《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对戒烟的影响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对戒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128例无呼吸道症状吸烟患者,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后予以戒烟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观察肺功能改变情况以及评价其生活质量,随访观察其戒烟及复吸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烟龄患者的PEF、MEF75、MEF50、MEF2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随访3个月比较,随访6个月时患者戒烟的有效率升高明显,复吸率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存在肺功能异常现象,戒烟干预可缓解其肺功能下降趋势,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07期)

李宏儒,褚继农,赵素岗[10](2013)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对无症状吸烟者肺部损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肺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HRCT)重组,对无症状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肺部损害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其对吸烟致肺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无症状吸烟者及48例非吸烟正常人的肺部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非吸烟正常人比较,无症状吸烟者低剂量HRCT肺部异常表现中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36.8%vs20.8%,P<0.01)、空气潴留(29.8%vs6.2%,P<0.01)、肺实质微结节的发生率(31.6%vs6.2%,P<0.01)明显增高;小叶间隔增厚(21.1%vs10.4%,P>0.05)及磨玻璃影检出率(15.8%vs4.2%,P>0.05)在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临床症状吸烟者与健康不吸烟者比较其肺损害明显,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检查是早期显示X线及常规CT无法显示的吸烟者肺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无症状吸烟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高分别率CT(HRCT)评价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小气道各经线间的差异。方法:测量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及对照组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气道壁的外径(DE)及内径(DL),并计算出气道厚度(T)与体表面积(BSA)平方根(√BSA)的比值,气道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的百分比(WA%)、支气管壁厚度与外径的比值(TDR)。结果: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与对照组比较,右肺上叶尖段4~7级支气管T/√BS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A%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R稍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可对吸烟造成的小气道早期损伤进行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症状吸烟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昕.基于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2].许晓杰,卢辉群,叶向阳,叶波,周玮.青中年无症状吸烟者4~7级支气管损伤的HRCT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

[3].K.J.Chae,G.Y.Jin,Y.M.Han,Y.S.Kim,S.B.Chon.无症状吸烟者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患病率及进展:病例对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4].樊淑慧,张文静,王昕,康秀娟,秦玉玲.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对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5].何彪,周涛,李超.不同中医体质无症状吸烟者64排螺旋CT影像观察[J].河北中医.2015

[6].H.Hamedani,S.J.Kadlecek,M.Ishii,Y.Xin,K.Emami.无症状吸烟者的区域性肺泡氧分压变化:利用超极化~3He-MR成像评价[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7].Wisnivesky,J,Skloot,G,Rundle,A,周淑新.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

[8].金兰.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变及干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9].樊淑慧,张文静,王昕,康秀娟,秦玉玲.无呼吸道症状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对戒烟的影响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

[10].李宏儒,褚继农,赵素岗.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对无症状吸烟者肺部损害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

标签:;  ;  ;  

无症状吸烟者论文-王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