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注射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脂质纳米注射剂,复杂注射剂,脂质体,注射乳
纳米注射剂论文文献综述
高谐,丁杨,周建平[1](2019)在《脂质纳米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质纳米注射剂是以天然或合成脂质载体为基础,具有优良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多药荷载性的新型纳米递药系统。以脂质纳米注射剂递送的多数药物克服了原注射剂体内半衰期短、药物溶解性差和不良反应大等缺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脂质体、注射乳、固体脂质纳米粒、药质体、脂蛋白等脂质纳米注射剂的临床与产品化应用现状,以及诊疗应用研究现状,为复杂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何军[2](2018)在《“纳米”技术类复杂注射剂的研究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技术为特征的复杂注射剂,由于其特殊的粒度、不同的功能性辅料、不同工艺过程对其释药行为均会产生影响,同时,此类制剂也缺乏药典收载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以及对于释药机制的完全了解,因此,此类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常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报告将围绕乳剂、纳米晶等注射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结合FDA和NMPA等相关法规要求,探讨此类复杂注射剂研发的总体思路,并结合案例探讨其开发过程中的研究要点,为此类制剂今后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臧云娜,俞森,杨劲[3](2018)在《FDA对吸入制剂与纳米注射剂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指导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吸入制剂和纳米注射剂给药后在靶器官富集发挥作用,其体内药动学行为和效应/毒性器官暴露量之间缺乏相关性,因此,仅凭经典药动学研究不足以评价其仿制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对此,FDA已明确要求首先采用群体生物等效性方法进行体外研究,结合药动学指标和临床终点指标共同评价仿制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着重介绍了FDA对于这2类制剂的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并根据指导文件重现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等效性结果。此外,还进一步推算了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等效粒径分布范围。该研究有助于在仿制药工艺研究阶段,帮助制剂研究人员确定目标制剂的理化性质、优化制剂工艺设计,确保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制剂进入临床阶段并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从而提升我国特殊制剂的一致性研究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余鹏灵,陈良柱,潘志坤,周巧仪,王琴[4](2017)在《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及在猪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并对其制备工艺和质量进行考察、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恩诺沙星的浓度,以拜有利注射剂为参照考察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结果显示: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恩诺沙星的含量为97.9%,平均粒径为(613.21±5.78)nm、PDI(0.22±0.02)、Zeta电位为-2.02mV。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和拜有利注射剂在猪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0.32±0.12)、(0.67±0.09)m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88±0.96)、(0.79±0.26)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99±1.37)、(4.49±1.25)h,AUClast分别为每小时(4.63±1.30)、(4.40±0.45)mg/L,MRTlast分别为(9.59±2.34)、(5.41±1.10)h;与拜有利注射剂相比,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操作简单、不易沉降、再分散性好,理化性质较稳定;与拜有利注射剂相比其Tmax、t1/2k明显增加(P<0.01),MRT显着延长(P<0.01)表明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且消除缓慢。(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慕溯[5](2017)在《9项医药科研成果首次公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YMG 慕溯)昨日,由市科技局举办,市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联盟、烟台药物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纳米注射剂产业化技术论坛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市成果发布会在烟台药物研究所召开。现场,9项科研成果首次在烟台公布,并吸引省内企业合作,促成其科(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17-07-07)
白彦宏,张群伟,高权强,陈伟达[6](2016)在《纳米炭注射剂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应用纳米炭注射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治疗,根据术中有无应用纳米炭注射剂分为纳米炭组(n=37)和对照组(n=31)。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钙水平及低血钙发生率,并分析有无包膜外侵患者术后血清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炭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个数分别为(9.46±2.34)枚、(3.13±0.66)枚,均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d纳米炭组血钙、血PTH水平分别为(2.26±0.11)mmol/L、(33.46±14.29)pg/m 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有包膜外侵患者中,纳米炭组和对照组术后血PTH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包膜外侵者中,纳米炭组术后血PTH及血钙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纳米炭组暂时性甲旁减、低钙发生率分别为8.11%和10.81%,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应用纳米炭注射剂提高了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并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甲状腺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阮祥春,丁伟,刘丽,王勇,曾明华[7](2015)在《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制备出稳定、高效、刺激性小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注射剂,对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各辅料,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筛选处方比例及制备过程所需条件,按筛选得到的处方称取各组分,再用高速组织匀浆机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处理后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制备纳米级混悬剂,并通过改变均质机的压力及均质的循环次数来进一步控制所得混悬剂中药物的粒径。考察所制备的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的性状、通针性、稳定性、粒径分布以及样品中药物的含量等指标。用6、7、8、9及12号针头和10ml注射器,在剧烈振摇后抽取混悬液,并通过记录每分钟抽取量来评价通针性;用重分散性及沉降体积比来评价该制剂的稳定性;用激光粒度仪来测量药物粒径分布及粒子的ζ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查药物含量。[结果]用离子型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做润湿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助悬剂,所制备的氟苯尼考纳米混悬剂品质良好。所得混悬液为乳白色,通针性良好,叁小时内的沉降体积比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长时间放置分层后,轻摇即可迅速重新分散均匀,重分散性较好。测得样品粒径为93+11mm;样品颗粒电位为-24.3±1.5mv:样品的粘度系数为0.287±0.031。样品的沉降体积、重分散情况及稳定性均符合质量要求,且药物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润湿剂协同使用可以得到稳定、高效、刺激性小的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注射剂。[意义]很多药物由于水溶性差导致难以充分吸收利用,通过微粉化,固体分散,环糊精包合等药剂学技术和手段来改变药物离子分散程度提高溶出面积或依赖其他载体的溶解性来加速药物溶出,这些方法提高药物溶解度的作用有限。氟苯尼考属于难溶性药物,所以普通制剂吸收利用度较低,制成纳米混悬剂提高了难溶性药物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了制剂的刺激性,增加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戴杰,程亮,程丽芳,陈大为,张文芳[8](2013)在《LY294002白蛋白结合型纳米注射剂的制备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LY294002白蛋白结合型纳米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进行表征。方法:以NabTM法成功制备LY294002白蛋白纳米乳剂及其冻干制剂,利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形态、结构表征;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纳米乳剂颗粒为球形或椭球形,冻干粉复溶后粒径约40 nm,Zeta电位约-45 mV,药物包封率约99%,体外24 h释放81.2%。LY294002以无定形被白蛋白包裹。结论:纳米乳剂性质稳定,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其新型给药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3年14期)
魏晓兰,韩英瑞,权丽辉,刘春雨,王玉蓉[9](2011)在《姜黄素二癸酸酯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介质研磨法工艺参数对纳米粒子粒径大小的影响,并制备与评价姜黄素二癸酸酯(CurDD)纳米混悬注射剂。方法纳米粒子采用平行星式球磨仪制备;纳米粒子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DSC等表征;纳米混悬剂的体内释放特性采用大鼠体内方法评价。结果球磨仪介质研磨法中投料比、转速和研磨小球的重量等参数对于粒度的影响显着,该方法可制备500nm左右的CurDD纳米粒子,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大鼠体内释放结果显示,花生油分散的CurDD纳米混悬剂体内释放时间可持续至少15天。(本文来源于《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1-11-04)
卢秀霞,龙晓英,袁飞[10](2010)在《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进行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评价。方法采用家兔体外溶血性试验与家兔体内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0.004%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3 h内无溶血以及无红细胞凝集反应,按20μg/kg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无血管刺激性。结论在有效剂量下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无溶血及血管刺激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纳米注射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纳米"技术为特征的复杂注射剂,由于其特殊的粒度、不同的功能性辅料、不同工艺过程对其释药行为均会产生影响,同时,此类制剂也缺乏药典收载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以及对于释药机制的完全了解,因此,此类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常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报告将围绕乳剂、纳米晶等注射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结合FDA和NMPA等相关法规要求,探讨此类复杂注射剂研发的总体思路,并结合案例探讨其开发过程中的研究要点,为此类制剂今后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注射剂论文参考文献
[1].高谐,丁杨,周建平.脂质纳米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2].何军.“纳米”技术类复杂注射剂的研究和开发[C].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2018
[3].臧云娜,俞森,杨劲.FDA对吸入制剂与纳米注射剂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指导原则[J].中国新药杂志.2018
[4].余鹏灵,陈良柱,潘志坤,周巧仪,王琴.恩诺沙星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及在猪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17
[5].慕溯.9项医药科研成果首次公布[N].烟台日报.2017
[6].白彦宏,张群伟,高权强,陈伟达.纳米炭注射剂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
[7].阮祥春,丁伟,刘丽,王勇,曾明华.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8].戴杰,程亮,程丽芳,陈大为,张文芳.LY294002白蛋白结合型纳米注射剂的制备与性质[J].中国新药杂志.2013
[9].魏晓兰,韩英瑞,权丽辉,刘春雨,王玉蓉.姜黄素二癸酸酯纳米混悬注射剂的制备及评价[C].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1
[10].卢秀霞,龙晓英,袁飞.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试验[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