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癌细胞残留17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庆宗[1](2019)在《完全腔镜下与开放式手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完全腔镜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腔镜组28例,开放组32例。腔镜组手术方式:是经双侧胸乳晕区入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手术方式:在沿颈部衣领状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II、III、IV、VI区)、癌细胞转移数目比例,肿瘤的大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足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淋巴漏、皮下积液)等观察指标P>0.05无统计学差异。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24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多于开放组,两者的观察指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腔镜组年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放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式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相同,两者在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其利弊,但腔镜手术切口隐蔽性更强,其美容效果比开放组更直观。
冯方[2](2018)在《钠碘转运体NIS在甲状腺癌中非经典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放射性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1、低剂量和高剂量131I清甲效果;2、碘治疗抵抗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碘的摄取由细胞膜上的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所介导。尽管DTC的摄碘能力通常减低,部分研究发现DTC细胞质NIS相悖地升高。在乳腺癌等其他肿瘤细胞中,也发现细胞质NIS的上调。这些研究发现提示NIS可能具有摄碘以外的功能。此外,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这两个NIS高表达的肿瘤均是Cowden综合征(Cowden syndrome,CS)的主要临床表型,后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PTEN突变。因此,在本课题中,一方面旨在明确低剂量和高剂量131I的清甲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设想NIS在甲状腺癌中存在促肿瘤转移的功能,并且可能受到PTEN的调节。方法:在我科进行清甲治疗的患者,选取年龄≥16岁、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TNM分期为pT13、任何N分期和M0的病人,随机分配到1850MBq低剂量组和3700MBq高剂量组进行清甲治疗。69个月后评估清甲效果。清甲成功标准为:诊断剂量碘扫甲状腺床区未见显影,以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为阴性。基础研究中,我们采用NIS稳定转染的甲状腺癌细胞株BCPAP、FTC-133和8505C,使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转移能力,RhoA激活实验检测激活RhoA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NIS-LARG-RhoA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分别检测NIS蛋白水平和定位,qRT-PCR检测NIS mRNA水平,使用PTEN基因敲除,PI3K通路抑制剂后观察NIS的变化。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共278例患者纳入清甲剂量研究,低剂量组155例,高剂量组123例,清甲成功率分别为82.6%和86.2%(P=0.509)。在甲状腺癌细胞中,我们发现细胞质NIS结合LARG并激活RhoA,促进细胞的迁移。PTEN缺失,一方面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NIS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使NIS滞留于细胞质中,另一方面通过激活LARG-RhoA通路,增加NIS蛋白的稳定性而提高细胞质内NIS的蛋白水平。从而调节NIS的非经典功能。结论:1、1850MBq和3700MBq剂量的131I清甲效果相同。2、NIS在甲状腺癌中具有非摄碘依赖的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PTEN影响NIS的细胞内定位和蛋白水平以调节其非经典功能。
李丽娅[3](2016)在《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手术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侵犯喉气管的甲状腺癌手术疗效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侵犯喉、气管的甲状腺癌患者资料,统计其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和喉、气管功能恢复状况。选择13例年龄及性别配比的无喉气管侵犯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的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V3.0简体中文版)及头颈专用量表(EORTC QLQ HN35,V1.0简体中文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病例每3-6月定期随访,随访5年以上3例,3年以上9例,1年以上14例。术后发生转移或者复发5例,死亡1例。其1年、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14?14),100%(9?9),66.67%(2?3)。14例患者术后均能发音,发音近正常者4例,良好者7例,中等者1例,差者2例;14例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除2例局部复发未能拔除气管套管外,余12例均顺利拔管,拔管率85.71%,平均拔管时间为116(14-450)天;10例患者术后给予插胃管,术后均拔除胃管,平均拔胃管时间9(4-30)天,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无明显误咽及呛咳。13例喉气管侵犯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EORTC QLQ C30生活质量评估总健康情况评分为47.85±13.42,对照组评分为63.46±18.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6)。13例喉气管侵犯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EORTC QLQ NH35生活质量评估症状总分为636.00±103.47,对照组评分为538.77±142.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4)。不同术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同:表面削除术式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与其余各术式两两相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32,p=0.049)。气管环形切除端端吻合术式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与气管部分切除后骨筋膜瓣修复术式两两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时间、术后转移与复发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长期生存率和良好的喉气管功能。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有所降低。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生存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时间、术后转移与复发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伍植文,罗胜,赖立扬,刘经尚[4](2012)在《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位素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38例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行I131核素及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首次手术25例,第2次手术13例,并同时行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例。术后应用I131核素及甲状腺激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行I131核素治疗及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随访1~5年,均存活,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白血病及肺组织纤维化等发生。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性核素治疗及甲状腺激素治疗是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金田[5](2012)在《针对甲状腺病理的外科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根据甲状腺疾病病理的生物学行为,其治疗及手术方式也是不同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在近几年的临床手术原则的变化不大,根据国内外的指南,手术方式相差不大。绝大多数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不需要治疗,需6-12个月随诊1次。甲状腺癌虽然相对罕见(占所有癌症的2%)[3],但却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在过去1520年,其发病率稳步攀升[6]。最近10年,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超过其他任何癌症,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速度也排在第三位[5]。有文献报道,疾病分布女性占2/3,男性占1/3,每100位男女中,约有1人在其一生中最终会被诊断为甲状腺癌[21]。虽然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3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47岁[6]。文献报道,流行病学统计表明甲状腺癌的5年相对总生存率为96.9%[20]。对于术前诊断,主要依赖甲状腺癌疑似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测,细针穿刺技术(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影像学检测和喉镜检查等来术前评估甲状腺疾病。由于大多数甲状腺癌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首次手术方式选择正确与否对预后尤为重要。可疑恶性和诊断不明的甲状腺肿物,包括囊性肿物和实性肿物,经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应重复FNAC检查,这样可使其中30%-50%患者明确诊断[16],如果重复检查仍不能确诊,尤其结节较大、固定者,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外科医生常根据其结果来决定手术方式。但有时由于冰冻切片的假阴性造成二次手术,甚至治疗失败,影响预后。因此如何根据冰冻切片的结果,结合临床及术中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目的:讨论甲状腺疾病病理诊断的外科策略,特别是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外科应对。对象和方法:对于我院我科2011年的所有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例进行分析,2011年我科共进行1580例甲状腺手术,其中甲状腺良性肿瘤854例,甲状腺恶性肿瘤726例。回顾分析我院我科2011年所有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疾病病理诊断的外科策略,特别是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结合临床的外科应对策略。
陈同,林志超,张祝好,蔡鹏[6](2010)在《30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再次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30例进行研究,总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体会。结果:术前误诊以及选择手术方式不当是导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本组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再次手术,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出现术后出血。术后随访显示1例3a后死于骨转移,2例5a后死于肺转移。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甲状腺癌术前确诊率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从而避免二次手术。
王晨光,刘永平,张鹏程,叶玉祥[7](2010)在《甲状腺癌再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甲状腺切除术后诊断为甲状腺癌而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75例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处理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资料。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再手术患者肿瘤残留率为58.7%(44/75);并发症中喉返神经损伤5.3%;术前CT扫描的灵敏度为76.9%(20/26)。结论甲状腺癌不规范手术的肿瘤残留率较高,慎重的再手术是必要的。对于再手术切除范围、术前检查灵敏度问题、手术时机及预防并发症等要引起重视。
孙伟[8](201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近3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术前误诊导致近期再手术16例(45.7%),术后病理示残癌率56.3%(9/16)。因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致再手术共16例(45.7%)。1年以内再手术的6例,其中4例为首次手术不规范所致。1年以上的10例中,有2例为首次手术不规范所致。由于首次手术不规范导致的复发或转移多集中于1年内,而首次手术规范操作仍复发的多发生于5年之后。其它原因导致的再手术3例(8.6%)。对所有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至少做到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次全切术,其中11例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均常规探查颈血管鞘周围淋巴结并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行择区或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发生并发症者5例(14.3%)。其中,声音嘶哑2例,均于术后5个月恢复;手足抽搐3例,经补钙治疗后缓解。全部35例采用电话或来院定期复查随访236个月,未发现死亡病例,除2例甲状腺癌姑息切除术患者外,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误诊及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术者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强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王育生,郭献庭[9](2010)在《甲状腺癌误诊误治78例分析》文中指出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全身肿瘤中约占1.0%~1.3%[1]。由于对甲状腺癌的误诊及手术方法不当,致使再手术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我院
王庆祝[10](2006)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癌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左右,但却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统计显示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大多数甲状腺癌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尤其是近五年文献的复习,从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型、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甲状腺癌做了概述,其中重点论述了放射性131Ⅰ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包括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对转移灶的治疗。甲状腺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射线辐射、激素影响、摄入碘量等与其发病有关。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其中,主要包括癌基因RET/PTC、TRK、ras及抑癌基因P53等。一些细胞因子同样在甲状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深入认识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将有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可将甲状腺癌分为滤泡上皮细胞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及未分化癌)和滤泡旁细胞癌(即髓样癌)两大类。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临床上常见,预后较好,两者又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未分化癌临床最少见,恶性程度高,患者5年生存率最低。髓样癌可分为家族型和散发型两种,因肿瘤结节可分泌降钙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肾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活性物质,临床上患者可出现腹泻、心悸、头晕等表现。甲状腺癌目前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后随访时的肿瘤标志物。B超、CT、MRI是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重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则主要依靠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分化型甲状腺癌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其目的是去除全部的肿瘤病灶。手术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病灶的位置、大小、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大部分临床医师推荐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放射性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一次或多次131Ⅰ清除术后残存甲状腺组织的治疗(简称清甲治疗)以及多次阶段性的大剂量131Ⅰ转移灶治疗两个方面。甲状腺癌外科手术后进行清甲治疗的原因主要有:131Ⅰ去除残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后更容易通过血清Tg水平测定及131Ⅰ全身显像早期发现肿瘤复发;能提高全身显像的敏感性,发现以前扫描未能显示的较小病灶;可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组织、具有死亡或复发的高危因素、出现远处的转移时,如果一般情况尚可,血白细胞高于3.0×109/L,未处于妊娠或哺乳期间均可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一般应给予低碘食物,停用甲状腺素片4-6周,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颈部超声等常规检查。对131Ⅰ清甲治疗的最佳剂量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当前国内外大多数的专家主张使用2.8-5.5GBq(75-150mCi)的剂量,具体的量则取决于临床医师的选择。在131Ⅰ治疗的5-7天后,可以进行全身扫描,这对存在血清Tg高水平但先前影像学检查为阴性的病例是很重要的。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肺、骨或其他软组织,大多数医生推荐使用3.7-7.4 GBq(100-200mCi)的固定剂量治疗转移灶,并且主张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给予不同的131Ⅰ量。大部分患者都要经过三次以上的治疗才能获得治愈或得到控制。131Ⅰ治疗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个月。131Ⅰ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患病的年龄、病程的长短、转移病灶的大小、位置和分布等方面。早期发现转移灶并及时进行131Ⅰ治疗是该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及131Ⅰ治疗后均应给以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这样做有双重的目的:纠正患者的甲减状态;通过减少TSH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目标是使血清TSH处于较低或检测不出的水平,FT3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的目的是评价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性并且监测癌肿复发情况。血清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经过治疗血清Tg应当处于不能被检出的状态,其浓度增加提示甲状腺癌的转移或复发。131Ⅰ全身显像通常可以作为Tg测定的补充手段,通常给予病人74-185MBq的131Ⅰ后2-3天开始进行显像。作者认为放射性131Ⅰ治疗无论是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模式或手术治疗的有益补充,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是有作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疗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年龄大于40岁转移率和死亡率较高,手术对甲状腺癌无转移病灶疗效较好,但单纯手术很难将甲状腺全部切除,往往残留部分甲状腺和肿瘤组织。131Ⅰ扫描能显示手术后的残余组织或远处转移灶,大剂量的131Ⅰ能有效地治疗转移灶和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灶主要依靠131Ⅰ的内放射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一般疗效较差或不确定。目前,对甲状腺癌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131Ⅰ+甲状腺激素”模式,可以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显着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部分患者可予以治愈。资料与方法:36例甲状腺癌患者,男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5±10.4岁。所有患者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均经手术切除,病理为乳头状癌24例,滤泡状癌11例,未分化癌1例。所有病例在用131Ⅰ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前,均行131Ⅰ全身显像(WBI),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都显影,1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伴有肺转移和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骨转移的患者转移灶均显像,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伴纵隔软组织转移患者经螺旋CT确诊,但131Ⅰ扫描转移灶不显影。甲状腺癌术后无转移灶患者口服131Ⅰ60-150 mci/次,总剂量为60-300 mci,旨在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伴有甲状腺功能性转移灶时,则120-200mci/次,累积剂量为600mci。两次间隔3个月以上。结果:20例无转移病灶的甲状腺癌患者残留甲状腺经一次去除17例,其中16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二次去除3例,均为乳头状癌;3-6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均不显像。10例甲状腺癌并肺转移患者经2个疗程,5例并骨转移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转移灶不再摄取131Ⅰ,随访3年、5年未见异常显影,且Tg测定均为阴性;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伴纵隔转移灶患者,去除治疗三个月后残余甲状腺消失,但纵隔转移灶无变化,后转入光子刀治疗。结论131Ⅰ在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也消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131Ⅰ可去除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采用较大的去除剂量和标准固定剂量治疗甲状腺癌,不但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清除有效,而且对能对分化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并骨或肺转移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也能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因该治疗无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预防复发和治疗转移的常规疗法。
二、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癌细胞残留17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癌细胞残留1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完全腔镜下与开放式手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制量 |
4.技术路线路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钠碘转运体NIS在甲状腺癌中非经典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低剂量和高剂量碘-131清甲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病人纳入标准 |
2.实验设计 |
3.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清甲成功率 |
3.影响因素 |
4.再次治疗 |
5.副反应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二部分 钠碘转运体NIS在甲状腺癌中的非经典功能的研究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
2.主要试剂 |
3.RNA提取和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
4.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
4.1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4.2 细胞膜蛋白的提取 |
4.3 细胞质(不含ER)蛋白的提取 |
4.4 蛋白浓度测定 |
4.5 免疫印迹 |
5.PTEN瞬时转染 |
6.激活型RhoA pull-down实验 |
7.免疫共沉淀 |
8.siRNA敲除NIS、PTEN、LARG、DPAGT |
9.免疫荧光 |
10.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中的NIS |
11.PIP3 pull-down实验 |
12.PNGase F去除糖基化实验 |
13.环己先亚胺实验(Cycloheximide chase assay) |
14.细胞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assay) |
15.细胞摄碘率测定 |
16.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ec PCR,MSP) |
17.数据统计 |
第三章 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NIS蛋白缺失的原因初探 |
1.Western blot无法在甲状腺癌细胞株中检测出NIS的表达 |
2.蛋白质谱探测Nthy-ori-3-1 细胞中NIS |
3.NIS基因甲基化解释甲状腺细胞株NIS表达的缺失 |
4.维甲酸诱导MCF7中NIS的表达,却不能诱导甲状腺细胞株的NIS |
5.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外源性NIS结合LARG激活RhoA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 |
1.外源性NIS增加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
2.NIS增加细胞迁移能力的机制为激活RhoA |
3.NIS通过与LARG结合激活RhoA |
4.细胞质NIS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更为显着 |
5.小结 |
第五章 PTEN对 NIS蛋白水平和细胞内定位的影响 |
1.PTEN siRNA敲除增加甲状腺细胞株中的NIS水平 |
2.PTEN siRNA敲除增加的NIS主要位于细胞内 |
3.PTEN siRNA敲除未增加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率 |
4.PTEN敲除增加PCCL3和MCF7 内源性NIS的蛋白含量 |
5.PTEN突变增大大鼠甲状腺组织NIS的表达 |
6.PTEN敲除增加NIS蛋白水平的机制 |
6.1 PTEN敲除增加NIS蛋白的稳定性 |
6.2 PTEN敲除增加NIS蛋白水平依赖于LARG |
6.3 PTEN敲除增加LARG而 PTEN过表达减低LARG |
6.4 RhoA的激活参与增加NIS的蛋白含量调节 |
7.NIS增加PTEN敲除后激活的RhoA水平 |
8.PTEN缺失通过PIP3 增加LARG而增加RhoA激活 |
9.PTEN缺失影响P53 而对NIS负反馈调节 |
10.PTEN过表达对甲状腺细胞NIS的影响 |
11.小结:PTEN确实增加NIS蛋白含量及机制 |
第六章 PTEN-PI3K通路抑制NIS糖基化而影响NIS在细胞定位 |
1.NIS糖基化与细胞内定位的关系 |
2.PI3K/AKT/mTOR抑制剂促进NIS糖基化 |
3.PI3K/AKT/mTOR抑制剂增加细胞膜NIS减少细胞质NIS |
4.PTEN敲除抑制糖基化 |
第七章 PTEN调节NIS糖基化的机制的研究 |
1.PTEN或 PI3K通路可能影响到N糖基化第一步中的关键酶 |
2.PTEN和糖基化酶DPAGT1 敲除去糖基化的协同作 |
3.PI3K/AKT/mTOR抑制剂逆转siDPAGT1 的去糖基化作用 |
第八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 |
1.已发表论文1影印版 |
2.已发表论文2首页影印 |
(3)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手术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的治疗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 |
2.2.2 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的程度 |
2.2.3 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案 |
2.2.4 术后辅助治疗 |
2.2.5 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术后疗效评估 |
2.2.6 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术后生存质量评估 |
2.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 |
3.2 喉气管侵犯程度 |
3.3 治疗方案 |
3.4 生存率 |
3.5 喉气管功能 |
3.5.1 发音功能 |
3.5.2 呼吸功能 |
3.5.3 吞咽功能 |
3.6 生存质量评估 |
3.6.1 纳入生存质量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5) |
3.6.2 评分结果 |
3.6.3 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术后生存状况 |
4.1.1 根治性手术 |
4.1.2 保守性手术 |
4.1.3 姑息性手术 |
4.1.4 其他辅助治疗 |
4.2 喉气管功能的重建和恢复 |
4.2.1 发音功能 |
4.2.2 呼吸功能 |
4.2.3 吞咽功能 |
4.3 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 |
4.3.1 生活质量的评估 |
4.3.2 影响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4)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位素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38例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 |
3.2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I131核素治疗 |
3.3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甲状腺激素治疗 |
(5)针对甲状腺病理的外科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手术方式 |
2.3 判读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甲状腺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病理的情况分析 |
3.2 确诊病例的病理及手术方式 |
3.3 假阴性病例的病理及手术方式 |
3.4 不能明确诊断病例的病理及手术方式 |
3.5 甲状腺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甲状腺病理的判读 |
4.2 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方式 |
4.3 术中冰冻病理假阴性的甲状腺癌的早期再治疗 |
4.4 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癌的治疗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30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曾行手术原因及方式: |
1.3 再次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甲状腺癌再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再手术方法 |
1.2.1 手术的标准 |
1.2.2 手术方式 |
1.3 再手术间隔时间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再手术术后并发症 |
2.2 再次手术情况 |
2.3 再手术前彩超检查 |
2.4 再手术前CT检查 |
3 讨 论 |
3.1 再手术问题 |
3.2 甲状腺癌再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 |
3.3 再手术的术前检查问题 |
3.4 手术时机问题 |
3.5 再手术并发症 |
(8)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甲状腺癌误诊误治7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防止甲状腺癌再手术治疗的对策 |
3.2 甲状腺癌首次及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 |
(10)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部分 |
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
甲状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机制 |
甲状腺癌的分型 |
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 |
甲状腺癌的诊断 |
甲状腺癌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论文部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31)I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及治疗转移灶的临床观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癌细胞残留17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全腔镜下与开放式手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D]. 袁庆宗.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7)
- [2]钠碘转运体NIS在甲状腺癌中非经典功能的研究[D]. 冯方.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3]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手术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D]. 李丽娅.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4)
- [4]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位素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38例的疗效[J]. 伍植文,罗胜,赖立扬,刘经尚. 实用临床医学, 2012(11)
- [5]针对甲状腺病理的外科应对策略[D]. 金田. 吉林大学, 2012(10)
- [6]30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治疗体会[J]. 陈同,林志超,张祝好,蔡鹏. 河北医学, 2010(10)
- [7]甲状腺癌再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 王晨光,刘永平,张鹏程,叶玉祥. 东南国防医药, 2010(05)
- [8]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的临床分析[D]. 孙伟. 山东大学, 2010(08)
- [9]甲状腺癌误诊误治78例分析[J]. 王育生,郭献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01)
- [10]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D]. 王庆祝. 郑州大学, 2006(05)
标签:甲状腺论文; 肿瘤论文;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论文; 甲状腺球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