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作用论文-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

截留作用论文-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

导读:本文包含了截留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园林乔木,林冠截留量,林冠截留体积,径流控制率

截留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1](2018)在《8种园林乔木林冠对雨水截留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冠截留对雨水径流产流过程有直接的作用,然而我国在城市雨洪管理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关注较少。为此,选择8种典型园林乔木,即毛白杨、银杏、圆柏、国槐、龙爪槐、雪松、紫叶李、西府海棠,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内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16场降雨事件中不同树木林冠对雨水的截留效果,并对林冠的雨水截留体积与场地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降雨条件下,两种针叶乔木圆柏、雪松对雨水的截留率较高,随着降雨量的增大,8种乔木林冠的截留率均有所降低;(2)16场降雨中国槐、雪松及银杏的总林冠截留体积明显大于其他5种树木,截留量与林冠覆盖面积对林冠的雨水截留体积都有显着影响;(3)林冠截留产生的径流控制率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域乔木种类构成及林冠覆盖下垫面条件下,16场降雨中林冠截留效应对研究区域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4%。综上,合理的林木种类搭配以及林冠覆盖率的增加都能有效减少雨水产流,林冠截留效果应该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的考虑范畴,相关的设计计算也应该考虑林冠所产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09期)

张钰,刘利,赵海蓉,吴福忠,谭思懿[2](2018)在《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冰兴,石亚楠,牟文燕,曾祥峰,陈希娟[3](2017)在《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农田退水中氮、磷和PPCPs的截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是河流湖泊污染的主要来源,农田退水中含有的大量氮、磷以及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等新型有机污染物造成湖泊、河流污染。本研究通过饱和土柱实验,研究零价铁和生物炭两种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模拟农田退水中的氮、磷和PPCPs(卡马西平、布洛芬、双酚A)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在1 m L·min~(-1)流速,p H=7,磷初始浓度为11.73 mg·L~(-1)的条件下,生物炭对磷不存在截留作用,而零价铁对磷的截留量为88.7mg·kg~(-1);同样条件,卡马西平、布洛芬、双酚A初始浓度为5 mg·L~(-1),生物炭对这3种污染物的截留量分别为328.0、99.8、385.4 mg·kg~(-1),分别是零价铁截留量的57.5、66.5和83.8倍。不同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截留效果不同,在处理实际农田退水时,应考虑多种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刁艳芳,王亚平,范世香,高雁,王刚[4](2016)在《3种针叶林对降雨截留作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密云水库油松林和大兴安岭落叶松林3种针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截留容量作为衡量指标。截留容量指标不受气象因素及雨前枝叶的干湿程度的影响,只与林冠自身的特征因素有关,所以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林分类型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的差别。根据实测林冠截留资料,利用相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3种林分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并以莱因斯利公式为基础,计算了各自的截留容量公式。通过分析3种林分林冠的特性以及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出:3种针叶林截留容量与降水量关系大致趋势相同,贡嘎山峨眉冷杉林与密云水库油松林的截留容量随降雨量增加的速度比大兴安岭落叶松快;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最强,其次为密云水库油松林,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最小。(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亚莹[5](2016)在《沟塘湿地对农田排水氮磷污染的截留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沟塘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是截留、转化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关键场所,具备有蓄水节流、净化排水等多重功效,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沟塘湿地生物生态截污示范工程的构建和沟塘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监测为主要研究内容,监测降雨期农田排水水质,分析氮磷输出特点;研究湿地优势植物生长特性,分析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污染的去除作用;监测沟塘湿地示范工程运行前后水质氮磷污染物含量,综合分析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前,示范区农田排水沟渠水中TP浓度为0.35mg/L,TN浓度为5.82mg/L,NH_4~+-N浓度为1.98mg/L。在降雨初始时,径流中TP高达0.49mg/L,TN高达9.73mg/L,NH_4~+-N高达3.03mg/L。降雨期间,示范区农田排水中氮和磷的输出均先增加后降低。降雨停止一定时间后,氮磷含量又有所回升。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排放负荷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着极显着的正相关性(P<0.01)。(2)在植物繁盛期,沟塘湿地内优势植物芦苇和茭草的根、茎叶对氮磷的吸收量均大于12mg/g,植物体中的N、P积累量主要与植物的生物量存在线性相关。通过收割芦苇和茭草的地上部分,每年每公顷可直接从水体中去除约1130kg的氮和145kg的磷。水芹作为浮岛栽培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去除水体氮磷效果好,而且管理方便又可多次收割食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3)示范工程全年对氮的平均去除率达34.7%,对磷的平均去除率达41.0%,6月份脱氮效果最好,削减率达49.3%,10月份的除磷效果最好,削减率达52.5%。可以得出,季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去除氮磷的效果,夏秋季节温度、气候适宜,此时湿地去除氮磷效果最好,与之相反,低温季节湿地去除氮磷的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郝卓,高扬,张进忠,于贵瑞[6](2015)在《红壤丘陵区冬季大气湿沉降化学特征及森林冠层对其截留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亚热带千烟洲流域的冬季湿沉降化学特征及森林穿透雨进行研究,揭示亚热带流域森林冠层对大气湿沉降中的营养元素(C、N、P、S)及金属元素(K、Ca、Na、Mg、Al、Fe、Mn、Zn)的截留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亚热带丘陵区冬季大气湿沉降以酸沉降为主,p H变化范围在3.49~7.0之间,冬季酸沉降离子中以SO_4~(2-)和NO_3~-为主,其月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4.68 kg·hm~(-2)和0.36 kg·hm~(-2),痕量金属元素中以Zn、K、Ca沉降为主,其沉降通量分别为1.72、0.56、0.36 kg·hm~(-2);2森林林冠对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总氮(DTN)、总磷(TP)以及痕量元素Ca、Mg、Mn有明显的截留与离释作用,离释百分比达到64.69%、206.75%、301.38%、137.94%、405.25%、1 226.60%;而对Zn、SO2-4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吸收百分比为73.50%和12.51%,显着降低了亚热带流域冬季酸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宋丹丹[7](2015)在《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水文学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研究林冠截留降雨问题中,过去通常采用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指标,最近又提出了林冠截留容量指标。本文主要对林冠截留容量的概念和确定方法进行阐述,对山东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单棵雪松、长白山天然林和辽宁东部人工林的林冠(树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同时对叁个指标的特点及评价截留作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另外还建立了林冠截留容量的经验模型和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并对其合理性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林冠截留容量是理想状态下的林冠截留量。按相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用实测降雨截留相关点据的上包线来近似代表林冠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截留容量不仅可以充分揭示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而且可以满足在不同林分之间进行比较的需要。(2)林冠截留容量符合降雨截留的一般规律。在雨量较小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降雨量增加到某一值后,林冠达到饱和,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达到最大值,趋于稳定。(3)通过分析比较,人工林对小于28 mm的中小雨量截留作用较强,且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较快,而天然林对小于28 mm的中小雨量截留作用较弱,但对大于28 mm降雨的截留作用较强,且天然林的饱和截留量大于人工林。而且得出,林冠枝叶空间分布越均匀,达到饱和截留容量的速度则越快;而饱和截留容量(截留容量的最大值)与林冠枝叶总量有关,林冠枝叶总量愈大,饱和截留容量就愈大。(4)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公式表达,其中的参数反映了林冠特征。用建立的经验模型和半经验半理论模型拟合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效果都较好。经验模型中,参数k反映了关系曲线的弯曲度,这是由林冠层枝叶的空间分布均匀程度决定的;而参数I0反映的是林冠饱和截留量,取决于林冠枝叶总量的多少。半经验半理论模型中,参数W反映了林冠的饱和截留量,也取决于林冠枝叶总量的多少;参数H反映的是林冠达到饱和时的大气降雨量;参数β可由W与H的值来确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7)

叶建军,魏裕基,肖衡林,徐维生,李恒威[8](2014)在《初绿化屋顶对雨水截留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屋顶绿化是管理城市雨水的手段之一。通过对比监测模拟初绿化小区(绿化层结构为SBS防水层+3cm碎砖泄水层+4cm人工基材层+景天植被层)和本地区流行的常规屋面小区,在2012年1年内对所有降雨的截留量和在两次暴雨下的径流分钟流量,研究了华中地区气候条件下初绿化屋顶对屋面径流的截留作用和对单次降雨径流过程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屋面,初绿化屋面能通过截留更多雨水而减少屋面径流量,全年比常规屋面减少屋面径流量176.4mm(占年降雨量的23%);初绿化屋顶对强降雨截留作用比对弱降雨小,对超强降雨的截留作用有限;降雨前基材含水量越低,初绿化屋顶截留效果越好;初绿化屋顶对持续时间长的降雨有更大的截留能力。两次暴雨径流过程观测表明,相对于常规屋面,即使绿化基材含水饱和,初绿化屋顶也可以滞留雨水,延迟径流产生,延长径流时间,降低径流洪峰和减少径流总量。(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05期)

张捷[9](2014)在《马尾松人工林林冠对氮磷硫的截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对大气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对氮磷硫等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一般是通过污染物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的乔灌层植物、地面的草本植物及枯落物和地下部分植物的根系、土壤(微生物)等组分之间相互转化来实现的,特别是地上部分乔木树种的冠层对降水中污染物离子的影响过程是截留效应的关键。马尾松(pnus massoniana)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因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有关马尾松纯林(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及马尾松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mixed forests)在旱季、雨季不同时期林冠对降雨再分配以及对全磷(TP)、硝态氮(N03--N)、铵态氮(NH4+-N)、硫(S)含量的影响很少深入探讨。本文采用动态监测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观测了宜宾高县来复镇1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以及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全年的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并对其TP、NH4+-N、NO3--N、 S的含量进行了同步取样分析,以期为研究马尾松林林冠对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降雨量级大小影响林冠对降雨的截留量。不同林龄的马尾松林纯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雨水截留量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级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加对降雨的截留量增加,旱季林冠对降雨的截留量小于雨季的截留量,32年生马尾松林对降雨的截留量小于18年生马尾松林截留量。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对降雨的截留量也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其对降雨的截留量大于马尾松纯林的截留量,在秋末落叶后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截留能力显着减弱。2)降雨量级大小影响林冠截留氮磷硫含量。不同林龄马尾松纯林及其针阔混交林中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TP.NH4+-N、NO3--N、S含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随着降雨量的增加TP、NH4+-N、NO3--N、S含量明显减小。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纯林中旱季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TP、 NH4+-N、NO3--N、S月平均含量显着高于雨季,TP、NH4+-N、NO3--N、S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的变化十分明显,但18和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氮磷硫总含量差异不显着,在雨季中林龄对树干茎流、穿透雨中氮磷硫的月平均含量没有显着影响,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中NH4+-N、N03--N月平均含量显着低于两个马尾松纯林,秋末落叶后针阔混交林的TP、NH4+-N、NO3-·-N、S月平均含量都显着降低,从穿透雨、树干茎流的氮磷硫总含量来看,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最高,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含量最低,经过针阔混交林冠层后,穿透雨中的NO3--N、TP、S和NH4+-N总含量降低。不同林分类型对树干茎流、穿透雨中氮硫的总含量都有显着影响,而对磷的总含量没有显着影响。3)18、3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纯林及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大气降雨中TP的输入量为0.028kg.hm-2,NH4+-N的输入量为0.2378kg.hm-2,NO3--N的输入量为0.3442kg.hm-2,S的输入量为5.471 kg.hm-2。3个人工林林冠层对S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林冠层对TP、NH4+-N.NO3--N、S都有吸附能力。从林分年龄来看32年生马尾松林的截留效果优于18年生的马尾松林;从林分类型来看,18年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对污染物质的截留效果优于18、32年马尾松人工林纯林。因此,在马尾松人工纯林内混交阔叶树种可以起到很好的提高截留过滤氮磷硫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4-01)

蒋尚明,袁先江,周玉良,许浒,金菊良[10](2013)在《巢湖流域塘坝灌溉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截留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描述巢湖上游塘坝灌溉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截留作用,运用SCS模型构建塘坝灌溉系统降雨径流模拟模型,推算农田氮磷养分随径流的流失量,依据安徽省肥东八斗灌溉试验站试验成果,统计得出作物月均灌溉水量,进而实现对塘坝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分析,合理估计了塘坝灌溉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截留量与截留率,结果说明塘坝灌溉体系能实现水和营养素氮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多次循环利用,是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治理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叁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0-24)

截留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截留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8种园林乔木林冠对雨水截留作用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8

[2].张钰,刘利,赵海蓉,吴福忠,谭思懿.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3].吴冰兴,石亚楠,牟文燕,曾祥峰,陈希娟.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对农田退水中氮、磷和PPCPs的截留作用[J].生态学杂志.2017

[4].刁艳芳,王亚平,范世香,高雁,王刚.3种针叶林对降雨截留作用的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5].张亚莹.沟塘湿地对农田排水氮磷污染的截留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

[6].郝卓,高扬,张进忠,于贵瑞.红壤丘陵区冬季大气湿沉降化学特征及森林冠层对其截留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2015

[7].宋丹丹.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8].叶建军,魏裕基,肖衡林,徐维生,李恒威.初绿化屋顶对雨水截留作用研究[J].给水排水.2014

[9].张捷.马尾松人工林林冠对氮磷硫的截留作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4

[10].蒋尚明,袁先江,周玉良,许浒,金菊良.巢湖流域塘坝灌溉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截留作用分析[C].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叁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2013

标签:;  ;  ;  ;  

截留作用论文-游宇,车伍,张伟,罗乙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