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归因论文-刘敏,张欣艺,赵银

人际归因论文-刘敏,张欣艺,赵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归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归因,生活满意度

人际归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张欣艺,赵银[1](2019)在《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人际归因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744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探究其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归因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硕士研究生对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较为满意;研究生在人际交往时倾向于将交往成功进行内归因,将交往失败进行外归因;研究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人际交往归因在成就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若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引导积极人际归因模式的建立;建立制度保障,培养合理成就动机的形成;点面教育相结合,提高生活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张建明,姚荣英,李爽,庄蔚然,张晨晨[2](2019)在《皖北地区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归因倾向状况及其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归因倾向的状况,讨论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皖北地区抽取9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情绪管理得分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较好的高于较差的(P<0.01和P<0.05),经常和监护人聊天的得分高于从不和偶尔的(P<0.01),学习和生活令父母满意的高于不满意的(P<0.01),与老师、同学关系较好高于较差和一般(P<0.01);初中生人际归因倾向状况表现为男生能力得分高于女生(P<0.05)。八和九年级能力得分均高于七年级(P<0.05),九年级努力和情境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P<0.05和P<0.01)。独生子女情境和运气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越低外控性因子运气得分越高(P<0.05)。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力和努力得分均高于一般的(P<0.05),运气得分高于一般和较好(P<0.01和P<0.05)。从不、偶尔和监护人聊天的学生运气得分高于经常聊天的(P<0.01);情绪管理能力得分与内控性因子努力成正相关(P<0.01),与外控性因子情境成负相关(P<0.01)。结论:在家庭条件、父母学历等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改善孩子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昳[3](2019)在《人际归因倾向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网络使用偏好与强化敏感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探讨病理性网络使用、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使用偏好及强化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共选取哈尔滨市及唐山市2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网络使用偏好问卷》、《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外归因倾向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年级与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着;人际内归因倾向的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着。(2)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着。(3)网络信息偏好的年级、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着;网络交易偏好的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着,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显着;网络娱乐偏好的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显着。(4)大学生强化敏感性具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奖励敏感性的年级与生源地的主效应显着;惩罚敏感性的年级与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着。(5)人际外归因倾向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呈显着正相关,人际内归因倾向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相关不显着;人际外归因倾向、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网络社交偏好、网络娱乐偏好、网络信息偏好呈显着正相关;强化敏感性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人际归因倾向及各种网络使用偏好呈显着正相关。(6)网络社交偏好与网络娱乐偏好在人际外归因倾向与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间起中介作用。(7)强化敏感性可以调节网络社交偏好、网络娱乐偏好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高强化敏感性水平下,网络社交偏好与网络娱乐偏好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预测作用显着;而在低强化敏感性水平下,网络社交偏好与网络娱乐偏好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预测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璐嘉,刘威[4](2018)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影响:人际归因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直接效应,以及人际关系归因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大学生交往归因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山东某高校随机选取的7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交回避和苦恼呈显着负相关(P<0.05)。2)社交回避和苦恼与成功归因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失败归因呈显着正相关(P<0.05),成功归因与失败归因呈显着负相关(P<0.05)。3)人际归因的两种方式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交回避与苦恼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均P<0.05)。结论人际归因是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社交回避和苦恼的中介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林雪,连赟猛[5](2018)在《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采用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选取的独立学院的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应对方式在性别、籍贯和是否独生子女这叁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而背景归因和运气归因与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终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总体人际归因方式趋向于外控性,应对方式趋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田雪娅[6](2016)在《社会支持与人际归因对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对其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积极友谊质量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自信,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愿意选择寄宿制这样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帮助家长分忧,帮助他们照顾他们自己没时间照顾的孩子,还提供专门制定的有营养和规律的食宿,保障了学生在学校的安全,不必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往返,节省时间,也避免了交通图中的学生人身安全隐患。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欢迎和肯定,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庭教育由于家长的个体差异和专业性不足,难免在家庭的教育中容易产生一些偏差和不足,而寄宿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不足。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寄宿制学校减少了学生和家长的接触时间,与走读生相对比,就没有了必要的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独立自我的适应缓冲空间,也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寄宿制学校这个日益增长群体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寄宿制学校初中生这个群体的友谊质量进行研究,研究一探讨了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友谊质量的特点及社会支持与人际归因对其的影响,研究二以八年级六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对叁个班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干预,进行了8次关于同伴交往的干预课程,另叁个班级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用友谊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和干预效果主观反馈,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在对实验组进行辅导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友谊质量与其性别和家庭情况(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并无显着关系,与一般的走读制学校学生情况不同;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友谊质量和社会支持、人际归因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两个维度与人际归因中内归因的努力维度可以显着预测友谊质量,通过对社会支持和人际归因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友谊质量;本研究设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方案能有效提高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友谊质量,可以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马利暖[7](2016)在《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冲突应对方式(Coping Style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是指个体在人际冲突中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人际归因(Interpersonal attribution)即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原因解释时表现出的一种稳定倾向。人际关系满意度(Interpersonal Satisfaction)是个体对其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的总体评价和感受。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和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态,为解决该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的农民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8份,研究结论如下:1.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归因的总体倾向是内控的,能力维度上年龄和工作年限差异显着,情境维度上年龄和职级差异显着,运气维度上,职级差异显着,努力维度上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职级差异均不显着。2.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采用倾向依次为支配、逃避、让步、妥协、整合。支配维度上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显着,妥协维度上工作年限差异显着,整合维度上年龄差异显着。逃避和让步维度上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级差异均不显着。3.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关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教育程度和职级上差异均不显着,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上有显着差异。4.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归因和人际冲突应对方式对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显着预测作用。5.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归因在人际冲突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6、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归因辅导对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陆明[8](2016)在《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和社交焦虑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测验)中的24道人际关系归因题和交往焦虑感量表(IAS),对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归因中努力归因的人数最多,人际归因存在显着的学科性质差异;(2)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呈正态分布,高分组的学生数多于低分组,大部分学生处于中间组,并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3)大学生人际归因的能力、努力因素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负相关,其情境、运气因素与社交焦虑存在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6年02期)

张涛,周旻[9](2015)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归因风格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医学生人际归因风格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大二学生355名,采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在内外归因上存在显着差异(t=-10.67,P<0.01),在成败归因上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t=-13.47,P<0.01),在内外归因上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家庭所在地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失败归因上,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之间交互作用显着(F=3.95,P=0.02)。结论:医学生人际归因上倾向于采用外归因,尤其对人际失败归因更是如此,在人际失败归因上,城市独生子女与否不存在差异,农村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倾向于外归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张彩婵[10](2015)在《医学院新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际归因、社会支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学院新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际归因、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层整群抽取梅州某医学院444名大一新生进行团体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与人际归因的各维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P<0.01);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外归因、能力归因能够显着预测人际关系困扰(R2=0.185,P<0.001)。结论:人际归因、社会支持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人际归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归因倾向的状况,讨论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皖北地区抽取9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情绪管理得分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较好的高于较差的(P<0.01和P<0.05),经常和监护人聊天的得分高于从不和偶尔的(P<0.01),学习和生活令父母满意的高于不满意的(P<0.01),与老师、同学关系较好高于较差和一般(P<0.01);初中生人际归因倾向状况表现为男生能力得分高于女生(P<0.05)。八和九年级能力得分均高于七年级(P<0.05),九年级努力和情境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P<0.05和P<0.01)。独生子女情境和运气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越低外控性因子运气得分越高(P<0.05)。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力和努力得分均高于一般的(P<0.05),运气得分高于一般和较好(P<0.01和P<0.05)。从不、偶尔和监护人聊天的学生运气得分高于经常聊天的(P<0.01);情绪管理能力得分与内控性因子努力成正相关(P<0.01),与外控性因子情境成负相关(P<0.01)。结论:在家庭条件、父母学历等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改善孩子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归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张欣艺,赵银.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人际归因的中介效应[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

[2].张建明,姚荣英,李爽,庄蔚然,张晨晨.皖北地区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归因倾向状况及其关系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3].李昳.人际归因倾向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网络使用偏好与强化敏感性的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陈璐嘉,刘威.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影响:人际归因的中介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

[5].林雪,连赟猛.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

[6].田雪娅.社会支持与人际归因对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7].马利暖.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8].陆明.大学生人际归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培训.2016

[9].张涛,周旻.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归因风格的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

[10].张彩婵.医学院新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际归因、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

标签:;  ;  ;  ;  

人际归因论文-刘敏,张欣艺,赵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