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壳体稳定同位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滇中湖泊,孟氏螺蛳,稳定同位素,区域气候
壳体稳定同位素论文文献综述
甘国其[1](2016)在《滇中湖泊现生孟氏螺蛳壳体稳定同位素变化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生物及其壳体对湖泊环境变化具有响应敏感、快速等特征,包含年际或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信息,已成为古环境学与古湖泊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壳体同位素组成特征作为识别古环境、古气候的有效指标,已在众多湖泊研究中的得到了应用。选择同一种生物壳体对于认识同位素所代表的环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滇中湖泊,如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以及异龙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孟氏螺蛳壳体及宿生水体的同位素组成测定,利用多指标、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食物对生物壳体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并分析了现生生物壳体同位素组成与湖泊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由此讨论了孟氏螺蛳壳体对区域温度、降水量等气候环境指标的响应机制。本文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湖水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一定程度上受降水同位素组成和气温的影响;滇中湖泊现生孟氏螺蛳壳体δ~(13)C和δ~(18)O的值4月偏正,9月、11月和12月偏负,从生长层分析可以得出,螺层>体螺层>壳顶。异龙湖和杞麓湖孟氏螺蛳壳体碳稳定同位素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受气候、水环境、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壳体稳定同位素对其宿生水体的响应主要体现在孟氏螺蛳壳体碳同位素对电导率环境信息的反映,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系,而对水温、pH水环境参数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反映。孟氏螺蛳壳体稳定氧同位素对其宿生水体环境参数各项指标都没有发现良好的反映和录。3水草对孟氏螺蛳壳体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草δ~(13)C水草对孟氏螺蛳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水草δ~(15)N水草对孟氏螺蛳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C/N比值对孟氏螺蛳壳体碳氧同位素的影响。水草干湿比值、碳含量和氮含量与孟氏螺蛳壳体同位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指标对生物壳体没有重要影响。4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同位素的组成直接影响湖泊水同位素组成与分馏,孟氏螺丝的壳体稳定同位素对水草稳定同位素敏感响应和高度相关,另一方面,气温通过调节湖泊流域内的水循环,控制水分的蒸发平衡以及湖泊水位,气温升高时,湖泊水富集重同位素。(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3)
朱莉莉[2](2014)在《陆生蜗牛壳体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生蜗牛化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是一种良好的古环境信息载体,常被用于古环境古气候的重建研究,但由于缺少古环境因子对蜗牛壳体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机理性研究结论,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对现代蜗牛壳体的环境效应进行探讨,而单纯的野外采样研究很难分离出单独环境因素的贡献。因此,本研究结合野外与实验室养殖实验研究,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来确定环境参数对壳体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到较为确切的结果。本文取得以下研究结论:1.蜗牛壳体的矿物相:SEM观察发现蜗牛新生壳体矿物层中存在呈现出紧密堆积的六方方解石球粒,说明蜗牛壳体在生长过程中经历过凝胶的形成和陈化结晶的过程。XRD数据也同时显示蜗牛壳体形成初期存在少量六方方解石,随着时间会转化为文石相,蜗牛生长过程中存在碳酸钙矿物相变现象。本文将蜗牛壳体的形成过程归纳为碳酸钙凝胶的形成、碳酸钙球粒的形成、矿物相的转变和后继生长四个阶段。该理论还需要更多的生物学、矿物结晶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数据来证实。2.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蜗牛Achatina fulica进行实验室培育。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下,同种食物喂养的蜗牛壳体有非常稳定的分馏值,不同食物类型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莴苣叶、玉米粉和饲料喂养的蜗牛壳体相对于食物的分馏值分别为16.70‰±0.2‰,10.57‰±0.2‰,10.65‰±0.2‰;食用C3植物莴苣的蜗牛壳体中碳同位素组成与食物之间的分馏值接近先前诸多的研究结果(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13.3‰--15.2‰),而C4植物玉米以及混合饲料的结果则低于这个范围。在20~30℃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Achatina fulica壳体碳酸盐δ13C并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无机碳酸盐对其影响也很小,环境中的CO2对蜗牛壳体的碳同位素组成贡献值约为20%,主要由食物控制的蜗牛壳体碳同位素,贡献组约为80%;并得到与所食食物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δ13Cs=0.6665 δ13Cv+6.2301。3.对于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的机理研究方面,在湿度和饮用水818O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温度对蜗牛壳体氧同位素影响为0.206‰/℃;Achatina fulica壳体8180值与环境中温度之间的经验方程为:103lnα(Aragonite-H2O)=-2.7044*106T2+61.692.可以推断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控制条件研究,能够找到很好的建立起陆生蜗牛壳体8180和温度、湿度、降雨等生态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定量指标体系。4.通过在中国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野外样品采集发现,现代陆生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和蜗牛生长季节的平均降水量AMP、平均温度AM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前者相关性更强(R=0.695;n=18;p<0.05),后者较弱(R=0.521;n=18;p<0.05),然而,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和海拔、纬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前者更强(R=0.688;n=18;p<0.05),后者较弱(R=0.586;n=18;p<0.05)。根据讨论,后两者与蜗牛壳体碳酸盐的碳同位素之间的相关性是通过前两者的间接作用达到的,环境中的降水(AMP)和温度(AMT)是影响自然界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从而引起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改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野外陆生蜗牛壳体很好地记录了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信息;在中国东部,蜗牛壳体碳同位素值与蜗牛活动期间平均降水(AMP)和平均温度(AMT)的关系表示为:δ13C snail shell=10.33-7.65 log T-3.89 log P(R=0.764;n=18;p<0.05)。(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李祥忠,刘卫国[3](2012)在《青海湖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 Bird)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对盐度的可能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形类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已成为恢复湖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代用指标,而其氧同位素分馏及环境意义目前还缺乏研究.为评价青海湖介形类壳体氧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在青海湖进行系统的表层沉积物和水样的采集,测定表层沉积物中的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 Bird)和相应水样的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控于水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除温度的影响外,还可能受到盐度的影响,随着盐度变化,该种壳体与水体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呈减小趋势,而两者的氧同位素组成均呈偏正趋势.青海湖意外湖花介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间接反映水体盐度的变化,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聂志阳[4](2011)在《松科1井白垩纪中期介形类化石壳体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介形类壳体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构建起了松辽盆地白垩系中浅层高分辨率碳、氧稳定同位素演化剖面,初步揭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中期古气温和古湖泊环境的演化。介形类壳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数据揭示了至少5次正偏移地质事件和一个剧烈的负偏(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1)
万晓樵,王焯,司伟民[5](2011)在《晚白垩世介形类壳体稳定同位素尝试——以松科1井南孔样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垩纪中期的全球温室气候引发的迅速同位素波动具有全球的同期性,可作为地质历史中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在诸多陆相沉积体系中,湖泊沉积记录保存了相对连续的古气候信息,是恢复陆相高分辨率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变的有利依据。松辽盆地为大型白垩纪沉积盆地,对其研究可以提供大陆内部的古气候信息。对白垩纪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常采用全岩样品的分析手段。然而,陆相湖盆同位素组成复杂,全岩样品难免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尝试利用松科1井连续的介形类壳体为材料获取原生碳酸盐,为稳定同位素的高精度古气候恢复提供有效指标。尝试的首要工作是仔细开展采样分析、化石壳体挑选和受成岩影响样品的排除的每一步骤。在实体显微镜下精心剥离出纯净的化石壳体,然后对纯净壳体、含充填物壳体和围岩3种样品进行抽样对比,印证实验所用的介形类化石样品的可靠性,明确化石材料受成岩作用影响微弱。测试结果显示,松科1井介形类壳体碳氧同位素保存了长期连续的气候历史记录,深入研究能为中国甚至东亚白垩纪同期陆相研究提供稳定同位素标准序列。(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王焯[6](2010)在《松科一井南孔白垩纪中期介形类化石壳体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中获取了连续的、高分辨率的、较少受到后期破坏或影响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地质记录,用介形类化石壳体为材料,在生物鉴定分类基础上进行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高精度测定,以期得到高分辨率的松辽盆地白垩纪中期古环境、古气候信息。本研究共采集岩心样品1003个,发现介形类化石557个,鉴定出15个化石组合带,测得252组碳氧同位素和189组微量元素比值数据。在分析整理、讨论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松科一井南孔介形类化石壳体保存了长期的、连续的气候历史记录,展示了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序列和微量元素比值序列。作为大陆科学钻井,目前所得到的数据和各种资料有可能为中国甚至全球白垩纪同期陆相研究提供良好的稳定同位素序列标准。2)氧同位素数据在青山口组2、3段反映出最高的气候温度标志,自此后逐渐降温。这与同期海相研究认为的气候趋势变化相一致。同时,氧同位素还受到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3)碳同位素数据揭示了至少5次正偏移地质事件和一个剧烈的负偏移地质事件。其中最大的负偏移事件反映了在松辽古湖盆演化过程中,因为湖泊萎缩,湖平面骤降,湖内生物大量灭绝,有机碳埋藏量相对减少,氧化量增加,导致大量的12C迅速溶解于水体中,水体沉积的碳酸盐δ13C在短期内急剧下降。4)Sr/Ca与Mg/Ca比值受到盐度、温度和沉积矿物的共同控制。能反映出青山口组2、3段盐度由低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姚家组盐度整体低于青山口组3段,其中,姚家组1、2盐度的相对稳定,姚家组3段盐度又逐步增高;嫩江组1段和2段之间出现比值最低的区域,并且变化突然、迅速,推测可能受到降温的影响,并可能与氧化-还原环境、pH值改变和沉积中的碳酸盐沉积成分变化有关。5)将介形类化石壳体地球化学测验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由所呈现的频谱图看出,所有数据中δ18O数据受周期性规律影响力最大,还原回原始δ18O序列,则说明它受到周期性气候影响最强烈。因此在同期各组数据中,相对而言,氧同位素是最好的古气候(古温度)指示剂。δ13C数据受到若干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其中有一个为主打影响因子,但影响力弱于温度对δ18O的作用。Sr/Ca、Mg/Ca比值则受到2到3个影响因子几乎等作用力影响。尤其是Mg/Ca比值,认为它受到至少温度、盐度和自生矿物的近等力共同作用。且由频谱图的幅值可以看出,仅盐度而言,对Sr/Ca的影响大于对Mg/Ca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0-05-01)
张虎才,陈玥,樊红芳,杨明生,常凤琴[7](2007)在《河蚬分布的气候环境及壳体稳定同位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地考察和对现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中国大陆河蚬现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 mm(800~1400 mm)、1月平均气温大于0℃(0.5~4.5℃)、温暖湿润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环境之中。河蚬壳体在生长过程中记录了气候环境和水体性质的信息。利用碳酸盐自动装置与Finnigan MAT-253型质谱仪联机对河蚬壳体δ18O和δ13C的值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壳体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效应和生态习性差异造成全壳的δ18O值变化较小,江苏一帆河、古黄河、江西绵江和云南滇池4个采样区(点)之间变化仅为1.4‰;河蚬壳体不同部位δ18O值记录了生长过程中的季节性温度变化;随纬度增高壳体δ13C值富集轻同位素组成,有变负的趋势;雨热同期气候环境下的一帆河、古黄河地区现代河蚬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变化位相非常相似,反映了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对气候环境的响应。(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07年03期)
李军,余俊清[8](2002)在《黄旗海介形类及其壳体稳定同位素环境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黄旗海冬季坚固的冰封面作为稳固的司钻平台 ,在湖泊中央成功地获取了高质量的湖底连续沉积岩芯。对其中长 1 1m的HQH4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属种古生态和壳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 ,在 1 0 2 0 0aB .P .前后黄旗海进入了稳定的湖泊阶段。在此之前 ,介形类的丰度极低。介形类的最大丰度出现在 1 0 2 0 0 -680 0aB .P .,反映了早全新世期间黄旗海较高的生物生产率。在此期间 ,介壳的δ18O值的变化范围较大 ,反映了黄旗海水体氧同位素组成在全新世早期的变幅较大。从 680 0aB .P .起 ,介形类的丰度突然大幅度降低 ,介壳δ18O值随后降低 ,反映了中全新世黄旗海湖水变深 ,湖底还原性显着增强。从 3 2 0 0aB .P .起 ,湖泊水位显着下降 ,湖底氧化条件明显增强 ,介形类的丰度继续下降 ,直到大约 1 3 0 0aB .P .才出现回升(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02年04期)
严正,叶莲芳[9](1983)在《碳酸盐矿物及某些海洋生物壳体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列举出用不同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从而加以对比和讨论以供有关单位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3。(本文来源于《东海海洋》期刊1983年04期)
壳体稳定同位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生蜗牛化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是一种良好的古环境信息载体,常被用于古环境古气候的重建研究,但由于缺少古环境因子对蜗牛壳体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机理性研究结论,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对现代蜗牛壳体的环境效应进行探讨,而单纯的野外采样研究很难分离出单独环境因素的贡献。因此,本研究结合野外与实验室养殖实验研究,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来确定环境参数对壳体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到较为确切的结果。本文取得以下研究结论:1.蜗牛壳体的矿物相:SEM观察发现蜗牛新生壳体矿物层中存在呈现出紧密堆积的六方方解石球粒,说明蜗牛壳体在生长过程中经历过凝胶的形成和陈化结晶的过程。XRD数据也同时显示蜗牛壳体形成初期存在少量六方方解石,随着时间会转化为文石相,蜗牛生长过程中存在碳酸钙矿物相变现象。本文将蜗牛壳体的形成过程归纳为碳酸钙凝胶的形成、碳酸钙球粒的形成、矿物相的转变和后继生长四个阶段。该理论还需要更多的生物学、矿物结晶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数据来证实。2.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蜗牛Achatina fulica进行实验室培育。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湿度下,同种食物喂养的蜗牛壳体有非常稳定的分馏值,不同食物类型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莴苣叶、玉米粉和饲料喂养的蜗牛壳体相对于食物的分馏值分别为16.70‰±0.2‰,10.57‰±0.2‰,10.65‰±0.2‰;食用C3植物莴苣的蜗牛壳体中碳同位素组成与食物之间的分馏值接近先前诸多的研究结果(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13.3‰--15.2‰),而C4植物玉米以及混合饲料的结果则低于这个范围。在20~30℃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Achatina fulica壳体碳酸盐δ13C并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无机碳酸盐对其影响也很小,环境中的CO2对蜗牛壳体的碳同位素组成贡献值约为20%,主要由食物控制的蜗牛壳体碳同位素,贡献组约为80%;并得到与所食食物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δ13Cs=0.6665 δ13Cv+6.2301。3.对于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的机理研究方面,在湿度和饮用水818O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温度对蜗牛壳体氧同位素影响为0.206‰/℃;Achatina fulica壳体8180值与环境中温度之间的经验方程为:103lnα(Aragonite-H2O)=-2.7044*106T2+61.692.可以推断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控制条件研究,能够找到很好的建立起陆生蜗牛壳体8180和温度、湿度、降雨等生态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定量指标体系。4.通过在中国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野外样品采集发现,现代陆生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和蜗牛生长季节的平均降水量AMP、平均温度AM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前者相关性更强(R=0.695;n=18;p<0.05),后者较弱(R=0.521;n=18;p<0.05),然而,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和海拔、纬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前者更强(R=0.688;n=18;p<0.05),后者较弱(R=0.586;n=18;p<0.05)。根据讨论,后两者与蜗牛壳体碳酸盐的碳同位素之间的相关性是通过前两者的间接作用达到的,环境中的降水(AMP)和温度(AMT)是影响自然界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从而引起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改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野外陆生蜗牛壳体很好地记录了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信息;在中国东部,蜗牛壳体碳同位素值与蜗牛活动期间平均降水(AMP)和平均温度(AMT)的关系表示为:δ13C snail shell=10.33-7.65 log T-3.89 log P(R=0.764;n=18;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体稳定同位素论文参考文献
[1].甘国其.滇中湖泊现生孟氏螺蛳壳体稳定同位素变化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朱莉莉.陆生蜗牛壳体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4
[3].李祥忠,刘卫国.青海湖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inopinataBird)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对盐度的可能响应[J].湖泊科学.2012
[4].聂志阳.松科1井白垩纪中期介形类化石壳体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万晓樵,王焯,司伟民.晚白垩世介形类壳体稳定同位素尝试——以松科1井南孔样品为例[J].现代地质.2011
[6].王焯.松科一井南孔白垩纪中期介形类化石壳体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7].张虎才,陈玥,樊红芳,杨明生,常凤琴.河蚬分布的气候环境及壳体稳定同位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
[8].李军,余俊清.黄旗海介形类及其壳体稳定同位素环境记录[J].盐湖研究.2002
[9].严正,叶莲芳.碳酸盐矿物及某些海洋生物壳体的稳定同位素分析[J].东海海洋.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