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去乙酰基巴卡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产地,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紫杉烷类
去乙酰基巴卡亭论文文献综述
马生军,刘建慧,马留纯,王颖,曹雪琴[1](2017)在《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比较5个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活性成分量的差异。方法利用甲醇和叁氯甲烷混合液超声浸提后再用甲醇溶解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比较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 Ⅲ)、叁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量及3者总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及其总量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10-DAB 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和3种紫杉烷类总量相对较高的3个产地及生长年限分别依次为HK4>SM3>SM2、ZL3>HK4>ZL4、ZL3>SM2>HK4、HK4>ZL3>ZL6。除10-DAB Ⅲ与叁尖杉宁碱量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外,其余各成分间均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间紫杉醇与3种紫杉烷类总量间呈现出同升同降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福建福州产区紫杉醇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河南开封3种紫杉烷类总量有别于其他产区。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对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通过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调控,继而达到获得更多紫杉醇原料药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3期)
朱凤芝,杨亚男,张昆,张傲薇,王敏[2](2016)在《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A-8、P2-A-10、P2-A-11、P2-A-12、P2-A-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信息,P1-A-19被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P2-A-8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2-A-11、P2-A-12、P2-A-13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中,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P1-A-19是首次发现的产10-DAB能力的微生物。(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7期)
卫强,张国升,刘金旗,戴一,尹伟[3](2014)在《红豆杉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成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抗肿瘤药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主要的合成原料,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就红豆杉中10-去乙酰基巴马亭Ⅲ成分中涉及的细胞培养、提取分离、废料转化、中药复方影响、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勇超,成元刚,黄恩发,杨靖,孟丽[4](2011)在《TLC-HPLC法检测发酵液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快速检测发酵液中10-DAB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产10-DAB内生真菌的发酵液为材料,比较TLC的叁种展开系统:丙酮-石油醚、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叁乙胺和环己烷-乙酸乙酯,及成分的不同比例关系对10-DAB展开效果的影响,再以HPLC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先浓缩发酵液,再以丙酮:石油醚=4:1作为展开剂,乙醇:浓硫酸=9:1为显色剂,最小检测限为0.3μg。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为培育和改良产10-DAB菌种以及发酵生产10-DAB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李松,张煜,周继蓉,王晓鹏,王兴红[5](2010)在《一株能水解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56。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56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首次发现成团泛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0年01期)
刘宝,孙成逊,江立,王晓鹏,王兴红[6](2009)在《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34。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34被鉴定为稻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raminea),首次发现稻草假单胞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9年01期)
郭玉婷,张臻,张经硕,王剑文[7](2008)在《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经寡聚半乳糖醛酸(oligogalacturonic acid,OGA)诱导的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细胞悬浮培养物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 Ⅲ,10-DAB Ⅲ)的量。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OGA处理云南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通过RP-HPLC法测定细胞和培养液中的10-DAB Ⅲ的量,甲醇-乙腈-水(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nm。结果 10-DAB Ⅲ在0.05~2.06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89.146X+27.067(R2=0.9996),细胞内、外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96%、100.72%,RSD分别为0.44%、0.81%。OGA(40μg/mL)可显着提高云南红豆杉细胞中10-DAB Ⅲ的量。结论 10-DAB Ⅲ的RP-HPLC方法可靠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红豆杉细胞诱导培养研究中的分析,OGA是10-DAB Ⅲ细胞生产的有效诱导子。(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8年01期)
洪东风,周文明,李玲玲,马海丹,李日升[8](2007)在《多西紫杉醇合成原料10-脱乙酰基巴卡亭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欧洲紫杉(Taxus Daecata)枝叶为原料,提取并分离活性成分10-脱乙酰基巴卡亭(10-DAB)。通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的筛选,得出以丙酮/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在65℃回流提取为最佳提取条件。改进了传统以二氯甲烷/水萃取条件,而以二氯甲烷/20%乙醇2%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降低了乳化提高了产品含量和收率。利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技术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并纯化了10-DAB,并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最后得到含量96.8%、总收率为67.2%的10-DAB。(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杨陶,李明,陈建民[9](2004)在《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制备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豆杉是我国珍稀植物,含有多种紫杉烷类化合物.以紫杉醇提取过程中的废料作为原料,首次将含7 木糖基 10 去乙酰基紫杉醇、7 木糖基 10 去乙酰基叁尖杉宁碱和7 木糖基 10 去乙酰基紫杉醇C叁种化合物的混合物通过氧化、水解反应脱去紫杉烷类化合物C 7位上的木糖基,然后进行肼解反应脱去C 13位上的侧链,最后利用重结晶纯化,得到10 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 DABⅢ).实验过程中用液质联用(LC/MS/MS)鉴定反应产物,通过核磁共振确认得到10 DABⅢ.结果表明,含10 去乙酰基巴卡亭Ⅲ母环结构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尤其是含木糖基的紫杉烷类化合物是能够转化为10 DABⅢ的.由于10 DABⅢ是半合成紫杉醇的原料,这对于提高紫杉醇的产量,缓解紫杉醇资源短缺的现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韩晓燕,刘斌,李培凡,元英进,李培凡[10](1999)在《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羟基保护反应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半合成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 10-去乙酰基巴卡亭 Ⅲ(10-DAB)的羟基保护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氯甲酸(2,2,2-叁氯)乙酯作为羟基保护基,获得7。10-二(叁氯乙氧基)-10一去乙酰基巴卡亭Ⅲ[7,10-di(Troc)-10-DAB]的反应为连串反应,受反应时间和温度影响较大。当反应温度为 80℃,反应时间为 2 min时,目的产物 7,10-di(Troc)-10-DAB的反应选择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99年10期)
去乙酰基巴卡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A-8、P2-A-10、P2-A-11、P2-A-12、P2-A-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信息,P1-A-19被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P2-A-8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2-A-11、P2-A-12、P2-A-13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中,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P1-A-19是首次发现的产10-DAB能力的微生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乙酰基巴卡亭论文参考文献
[1].马生军,刘建慧,马留纯,王颖,曹雪琴.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量的比较分析[J].中草药.2017
[2].朱凤芝,杨亚男,张昆,张傲薇,王敏.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
[3].卫强,张国升,刘金旗,戴一,尹伟.红豆杉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成分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李勇超,成元刚,黄恩发,杨靖,孟丽.TLC-HPLC法检测发酵液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的研究[J].生物技术.2011
[5].李松,张煜,周继蓉,王晓鹏,王兴红.一株能水解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和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
[6].刘宝,孙成逊,江立,王晓鹏,王兴红.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
[7].郭玉婷,张臻,张经硕,王剑文.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J].中草药.2008
[8].洪东风,周文明,李玲玲,马海丹,李日升.多西紫杉醇合成原料10-脱乙酰基巴卡亭提取工艺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
[9].杨陶,李明,陈建民.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制备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韩晓燕,刘斌,李培凡,元英进,李培凡.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羟基保护反应过程的研究[J].中草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