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降水强度,土壤流失,影响
土壤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红[1](2019)在《分析研究不同降水强度对树台地区土壤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不同降水强度对树台地区土壤流失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基于对海原县树台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坡面径流观测场以及树台区域自动站、树台水土保持试验站气象观测员,展开在不同降水强度对同一下垫面径流观测小区造成土壤流失量的对比分析,并对同一降雨强度的条件下,不同下垫面径流观测小区造成土壤流失量的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朱娅秋,赵畅[2](2019)在《不同加筋方式对紫色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色土壤为对象,利用叁轴仪开展埂坎重塑土剪切试验,采用天然竹材为试验加筋材料,研究不同加筋方式下紫色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竹筋材料时,不同加筋方式均提高了紫色土壤的抗剪强度;(2)不同加筋方式对2个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不一样:黏聚力受到加筋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内摩擦角几乎没有变化;(3)试验中5种加筋类型下,土壤加筋效果不同,分别为圆圈混合型>圆圈平铺型>竹筋竖直型>竹筋混合型>竹筋平铺型,即圆圈混合型加筋效果最好,所有加筋试样的应力—应变形态在4种围压下均为硬化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张奇莹,徐盼盼,钱会[3](2019)在《泾阳原状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省泾阳南塬修石渡剖面(S_9~L_0)每隔1 m的系统取样,进行不同和相同垂直压力下的直剪试验,微观结构观察及含水率、干密度和孔隙率等物理性质的测试,研究原状黄土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结构参数与其抗剪强度表现出不同的各向异性特征;对于L_7以上的土层,垂直方向的抗剪强度基本大于水平方向抗剪强度,而L_7及以下土层垂直与水平抗剪强度的比值小于1;古土壤层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程度强于对应黄土层;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因素主要有孔隙率和含水率,孔隙率对水平抗剪强度的影响较为显着,而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与孔隙率相反;干密度与抗剪强度的大小成正比,但对其各向异性的影响不大。原状黄土抗剪强度之所以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土颗粒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及剪切过程中土颗粒的旋转和重新排列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发林,陈小伟,曾素平[4](2019)在《不同火干扰强度对枫香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干扰是影响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火干扰后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特征,为火后植被恢复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2014—2016年在湖南省株洲市枫香次生林内设置16块20 m×20 m样地进行试验,研究4种火干扰强度(对照、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火烧)后不同时间节点(火烧后3,30,180,360,720天)的枫香次生林的土壤容重(BD)、土壤斥水性(SWR)、有机质(SOM)、pH、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等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检验研究了土壤性质在同一时间节点不同火干扰强度之间以及同一火干扰强度下不同时间节点间的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火干扰后各时间节点下,BD、SWR、pH、TK均随火强度增大而增加,而SOM和TP随火强度增大而降低,不同火干扰间TN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同一时间节点内火干扰土壤与对照相比,低强度火干扰对BD、SWR、pH和SOM的影响不显着,中强度火对部分时间节点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影响,而高强度火对其影响均比较显着。同一强度火干扰后,BD、SWR、pH在不同时间节点间存在显着性差异,BD、SWR、pH在火烧后3天显着增大,然后逐渐减少;BD在火后360天恢复到火烧前状态,而SWR、pH则需720天。SOM仅在高强度火烧后360,720天与其他时间节点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火干扰后,SOM与火烧前相比先减少,后逐渐上升,火后360天逐渐恢复到火烧前的水平并维持稳定。中、高强度火干扰后,时间节点跨度越大,TK的差异越显着,而TN和TP仅在高强度火烧后差异显着。研究发现火干扰强度和时间节点对7种土壤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高强度火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大。火干扰后短期内引起地力衰退,影响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2年后土壤理化性质基本恢复到火烧前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寒冰,金晓斌,杨绪红,徐伟义,周寅康[5](2019)在《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土壤作为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排放核算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为有效识别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提高区域农田碳排放核算的可靠性,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肥、免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并引入土壤类型、作物等变量,分区建立各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统计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免耕相比,施化肥、增施有机肥、传统耕作将增大土壤碳排放强度,合并效应值分别为0.62、0.64和0.23;不采用秸秆还田将降低土壤碳排放强度,合并效应值为-0.17。模拟结果显示,各变量系数与Meta分析结果相一致,并通过累计概率的正态性检验。建立分区函数模型可为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和不同管理措施下针对性开展农田土壤碳排放核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胡卸文,侯羿腾,王严,杨瀛[6](2019)在《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火后泥石流典型起动物源,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的发生与其所在部位根系特征改变密不可分。为了研究林火过后火烧迹地根系变化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乡城县正斗乡仁额拥沟泥石流火烧区和未火烧区的土壤根系特征和抗剪强度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室内单根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旨在探究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区浅表层土壤中根系的数量、根径、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相较于未火烧区都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3. 15%,51. 35%,62. 98%,29. 10%;单根抗拉力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抗拉强度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但在根径相同的条件下,火烧区土壤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有所减小;火烧区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明显小于未火烧区根-土复合体,主要体现在根系抗拉力减小造成土壤黏聚力下降,而内摩擦角则变化不大,所得结果为火烧迹地浅表层滑坡形成机理剖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康慧,刘晨[7](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和水分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与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呼吸、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的影响,揭示土壤呼吸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进行对比性试验。放牧强度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50hm~2试验样地分为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梯度,3次重复。每个放牧强度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处理(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不同水分处理小区内,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用根钻法测定根系现存量,根袋法测定根系净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和群落地下生物量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土壤呼吸速率随着降水的增多显着增加(P<0.05);在整个生长季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群落地下生物量在减水50%处理下显着降低(P<0.05),根系净生长量在增水100%处理下最高,显着高于减水50%处理(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在干旱的荒漠草原,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和群落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瑕,杨凤军,张文慧,靳亚忠,高凤[8](2019)在《间作对分蘖洋葱与番茄根际土壤磷转化强度及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间作分蘖洋葱能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养分吸收。本试验主要研究间作后分蘖洋葱和番茄根际土壤中磷细菌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变化,以揭示该间作体系磷细菌改善作物磷营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盆栽试验选用茄科连作8年的设施土壤,番茄品种为‘东农708’,分蘖洋葱品种为‘五常红旗社’。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单作、分蘖洋葱与番茄间作及无苗对照等4个处理。在定植23 d、30 d和37 d取样,测定植株干重及磷浓度。同时用抖根法取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测定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磷细菌的转化强度。采用PCRDGGE方法测定磷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1)间作后,番茄地上和地下干重增加,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干重减少,在37 d差异达到显着水平。2)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增加,在23 d和37d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细菌数量在23 d时显着降低,有机磷细菌数量在间作37 d时显着升高。间作期间分蘖洋葱和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均显着高于无苗对照。间作23d时,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着升高,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着降低;而间作37 d时,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着升高,且间作期间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着高于无苗对照。3)间作37 d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壤pH显着升高,EC值显着降低,且各处理土壤pH均高于无苗对照,土壤EC值均低于无苗对照。间作30 d时番茄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显着升高,间作37 d时显着低于单作。间作期间分蘖洋葱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着,番茄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低于无苗对照,而分蘖洋葱均高于无苗对照。间作后番茄植株磷浓度和磷吸收量显着高于单作处理,分蘖洋葱植株磷浓度显着高于单作处理,而磷吸收量显着低于单作处理。4)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条带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着高于其单作处理,而间作分蘖洋葱显着低于其单作处理。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有机磷细菌的条带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前期显着高于单作番茄,后期显着低于单作。而间作分蘖洋葱与对应单作比较差异不显着。【结论】间作分蘖洋葱通过改变番茄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提高了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促进植株磷浓度和磷吸收量增加,改善了番茄磷营养。(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童翠芸,王占林,张得芳,樊光辉[9](2019)在《白云杉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光照强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白云杉最适生长的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含量,通过盆栽试验人工控制6组土壤水分含量,用红蓝光源模拟光照,设置11个光合有效辐射梯度,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光照强度下白云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白云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含水量为12%~17%时,既能保证白云杉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又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白云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当光照强度为800~1 000μmol/(m~2·s)时,既能保证白云杉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又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当土壤水分含量为12%~17%、光照强度为800~1 000μmol/(m~2·s)时,白云杉的光合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硕,李富祥,李振松,周晓鑫,仝宗永[10](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威宁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威宁地区栽培草地的建植常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e)和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通过在建植均匀的草地上进行分群分区放牧,研究了不同羊群的放牧强度对人工栽培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放牧利用下的群落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着降低(P<0.05),而低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下的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放牧利用降低了鸭茅和白叁叶的频度和盖度;放牧利用对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着(P>0.05),但是在高放牧压力处理中,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平均升高32%;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草产量和草地恢复能力分析,贵州威宁地区的栽培草地最适载畜量应该在17~23 SU/hm~2。(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4期)
土壤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紫色土壤为对象,利用叁轴仪开展埂坎重塑土剪切试验,采用天然竹材为试验加筋材料,研究不同加筋方式下紫色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竹筋材料时,不同加筋方式均提高了紫色土壤的抗剪强度;(2)不同加筋方式对2个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不一样:黏聚力受到加筋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内摩擦角几乎没有变化;(3)试验中5种加筋类型下,土壤加筋效果不同,分别为圆圈混合型>圆圈平铺型>竹筋竖直型>竹筋混合型>竹筋平铺型,即圆圈混合型加筋效果最好,所有加筋试样的应力—应变形态在4种围压下均为硬化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红.分析研究不同降水强度对树台地区土壤流失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2].朱娅秋,赵畅.不同加筋方式对紫色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张奇莹,徐盼盼,钱会.泾阳原状黄土–古土壤序列抗剪强度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刘发林,陈小伟,曾素平.不同火干扰强度对枫香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李寒冰,金晓斌,杨绪红,徐伟义,周寅康.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J].资源科学.2019
[6].胡卸文,侯羿腾,王严,杨瀛.火烧迹地土壤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7].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康慧,刘晨.不同放牧强度和水分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与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关系[J].草地学报.2019
[8].吴瑕,杨凤军,张文慧,靳亚忠,高凤.间作对分蘖洋葱与番茄根际土壤磷转化强度及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9].童翠芸,王占林,张得芳,樊光辉.白云杉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光照强度的响应[J].青海大学学报.2019
[10].李硕,李富祥,李振松,周晓鑫,仝宗永.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威宁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