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群体论文-熊龙英,文力浩,唐林轩

教授群体论文-熊龙英,文力浩,唐林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分科设学,新文学

教授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熊龙英,文力浩,唐林轩[1](2018)在《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存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现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学科门类的划分,以及新文学自身的发展为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出现提供了土壤。作家型教授这一有着双重身份的群体在参与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文学、文化、教育共生共存的特征,他们在参与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熊龙英,陈亚琼[2](2018)在《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参与现代教育的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存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现象。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一般学贯中西,其参与现代教育彰显了现代人文内涵,赋予了中国现代教育全新的发展内涵,对我国大学文学教育乃至文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施要威[3](2017)在《民国时期大学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大学知识分子(1)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中的学术精英,他们在价值观念、理想抱负以及角色行为等方面,都与传统读书人有了根本不同。在外敌入侵、政治混乱、文化落后等诸多内忧外患的影响下,民国大学知识分子群体依然在总体上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并取得令人称道的教育和学术成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大学知识分子,他们留下了值得深入挖掘的精神资源。西南联大教授群体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叁校教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合体,他们是近代大学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人物。西南联大作为一所存续时间只有八年的临时大学,至今仍在不断地被人纪念和书写,其主要原因在于联大人尤其是联大教授的精神品格能够感召后人。通过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文化性格的考察来理解近代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条可取的研究路径。本研究在对相关历史文献梳理和解读的基础上,综合借鉴知识分子的相关理论资源,用“理想类型”来把握西南联大教授群体文化性格的内涵,然后分析其文化性格生成和展现的影响因素,接下来考察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角色行为和实践活动,最后基于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考察和论述,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民国大学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生成与展现。民国大学知识分子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个新兴群体,他们需要进行身份建构来确立自己的社会位置,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总体而言,近代大学的兴起为其身份建构奠定了制度基础;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是民国大学知识分子主要的人员构成;现代学术的引进为其身份构建奠定了知识和思想基础;报刊杂志是民国大学知识分子构建外部权势网络的主要媒介。正是因为凭借这些条件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身份和文化认同,以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为代表的民国大学知识分子才能在战争环境下坚守其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文化性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对史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从精英意识、忧患意识、自由求真精神、独立批判精神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在贫乏的物质条件和严酷的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精英身份大打折扣,但其精英意识却越发得以凸显。西南联大教授群体对学术价值的体认是其精英意识的内在支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其精英意识的核心表征。其次,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忧患意识是其爱国情感的深沉表达,其忧患意识在教育和学术活动、公共舆论和诗词创作中都有所体现。第叁,对于西南联大教授群体而言,学术自由与追求真理是相辅相成的理想信念。在追求自由方面,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不仅捍卫自己的学术自由,而且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在追求真理方面,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不仅自己表现出求真精神,而且使求真精神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第四,在西南联大教授那里,独立和批判有着紧密联系。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学术独立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学术独立于西方,学术独立于政治,个体独立于团体;与此同时,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批判精神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层面都有所体现。西南联大教授群体文化性格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层面的。首先,文化传统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教育理念、救国济世情怀、文化认同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日军空袭、通货膨胀、政策和政治局势以及云南当地环境等构成复杂的现实环境,对联大教授的文化性格和角色行为构成了严峻考验;第叁,学术共同体内部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学术氛围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必要的保障作用;最后,学术志趣和个性差异增强了西南联大教授群体在严酷环境下的学术定力,也使其文化性格有了多样化的呈现。以上四个层面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均等地对联大教授群体发挥作用,而是交织在一起对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程度乃至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文化性格不只表现为抽象的价值理念,它还在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为其提供精神力量和内在支撑。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秉持通才教育理念,以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开展探究性教学,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教育成就。其次,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科研活动虽然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但他们仍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科学研究,在理论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第叁,在现实环境的激励下,西南联大教授群体通过报刊杂志、集会演讲、联名通告、广播电台等多种途径参与公共舆论表达公共关怀。第四,西南联大教授群体充分运用各自的学术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在促进云南教育发展、支持抗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南联大教授群体是民国大学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物,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基于对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的考察和论述,我们进一步从总体上理解民国大学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并从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自由与责任、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等五对复杂关系与矛盾中理解文化性格的生成与展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8-27)

王嵘,谭思洁,张弘[4](2016)在《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运动健身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运动健身方法进行调查,从天津市17所高校随机抽样选取了1 517名教授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健身方法进行研究,找出适合该群体身体状况的健身方法,以期为增进教授身体健康、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6年13期)

王嵘,熊发洲,张弘[5](2016)在《天津市高校女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参与体育锻炼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对天津市高校女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涉及天津市17所高校的510名女教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教授群体身体状况和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为增进女教授身体健康,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2期)

李苑[6](2012)在《人文科学研究的标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6月25日电(李苑)本报6月23日在头版刊出长篇通讯《为了中华文化之树常青——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群体纪事》后,在知识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知识界不少人士认为,报道将目光集中在这个有代表性的贡献群体,勾勒出北大国学院教授群体之精神。(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2-06-26)

庄建[7](2012)在《为了中华文化之树常青》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在发生的事情,着实让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按捺不住高兴。80岁上,他又去了良渚。“过去把良渚文化划为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区,认为它比龙山落后,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严教授说,近一两年,先后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城墙、内城,在城北,发现了5公里(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2-06-23)

韩戍[8](2012)在《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华大学是五卅惨案后由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脱离出来,国人自办的一所着名学府。其“收回教育权”的办学宗旨,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在前十二年间(1925—1937)一度吸引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前来任教。胡适、罗隆基、徐志摩、王造时、诸青来、彭文应等在光华任教期间,通过言论批评的形式与国家权力产生激烈交锋,光华由此成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大本营。吕思勉、钱基博、蒋维乔等在光华任教期间埋首着述,教书育人,力图将光华打造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重镇。从两种教授中间可见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抗争精神,以及传统士大夫式的“为中国文化请命”的精神。本文着力于研究光华建校前十二年的教授群体,重点梳理他们在光华任教期间的政治言论、学术研究、公共交往,试图展现不同时期的教授对学校不同阶段风气的铸造,发掘他们为光华留下的这两种对立而又互补的精神传统。(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李陈续[9](2011)在《一个“最”字别样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国际上最新的技术!”“这是全国最大的项目!”“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设计!”在合肥工业大学采访,经常听到这样的介绍。脱口说出一个个“最”字的,是那些文质彬彬,甚至有些寡言少语的教授们。 “工科大学当以‘创新报国’为己任,我们的教授在产学(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1-12-21)

吴锦旗[10](2011)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群体的和而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奇迹。西南联大的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促成了中国当时最优秀的叁所大学和最杰出的学术精英的汇聚,并且还有了长达九年的成功合作,而其办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拥有一批具有"民主传统、自由理念和宽容精神"的教授群体。西南联大的教授群体是由一群思想各异、行为自主、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学者们所构成,在这个特殊群体中从校长到教授都有相似的教育背景,他们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国外留学和考察的经历,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可谓学贯中西。而且这些学者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大多属于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成为联大教授的意识形态。西南联大的教授群体也是最具有独立性的一个群体,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少受党派的约束。西南联大教授群体认同和坚守的价值谱系成为他们相互合作、共事、团结的基础,这些价值谱系是:潜心学术而避免内部纷争;宽容精神和民主信念;党派之间和平共处。西南联大教授群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谱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学精神具体化,是一种大学文化的自觉,是教授群体在大学融合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集体觉悟,他们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既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群体可谓是当时国内学术精英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谱系,而这恰是现代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和灵魂。(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教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存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现象。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一般学贯中西,其参与现代教育彰显了现代人文内涵,赋予了中国现代教育全新的发展内涵,对我国大学文学教育乃至文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授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熊龙英,文力浩,唐林轩.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

[2].熊龙英,陈亚琼.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群体参与现代教育的特征及其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3].施要威.民国时期大学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王嵘,谭思洁,张弘.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运动健身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6

[5].王嵘,熊发洲,张弘.天津市高校女教授群体健康状况及参与体育锻炼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6].李苑.人文科学研究的标范[N].光明日报.2012

[7].庄建.为了中华文化之树常青[N].光明日报.2012

[8].韩戍.在政治与学术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2

[9].李陈续.一个“最”字别样情怀[N].光明日报.2011

[10].吴锦旗.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群体的和而不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教授群体论文-熊龙英,文力浩,唐林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