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阅读情境真正走进文本

创设阅读情境真正走进文本

陆容(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四川德阳6184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12-02

今天我教学了《搭石》一课。教学初,我按照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就课题质疑。孩子们大胆质疑:

什么是搭石?

文中写谁搭石?

怎么搭的?

人们怎么走搭石的?

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

以上是我列举的孩子们的疑问。在教学中我请孩子们就疑问在合作小组中去寻找答案。在交流时,他们非常活跃,都能将寻找到的答案进行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随之解决,使我觉得很轻松。最后我补充了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孩子思考片刻后纷纷发言,令我十分惊喜,比我引导着讲一节课的效果还要好很多,教学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了。由此可见,创设适当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受到本堂课的启发,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景十分必要。总结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创设阅读教学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即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阅读教学情景。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学生自己质疑,可以是教师提点,还可以是课文前导读中提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而努力思考,从而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激发兴趣,设置疑问。即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后,必要地对学生提出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或学生自己自愿地能对文本质疑。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本文的题目就是质疑的最佳点,无需教师引导,他们就能提出与文本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上课开始,我抓住"爬山虎"这一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请他们说说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学生兴趣极高。之后我才板书课题,请孩子们就课题质疑,放在他们兴味正浓时,质疑效果就很好。如他们提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又是怎样爬的?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一大重点。有了问题,强烈的释疑愿望成了他们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于是,我提供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寻找答案,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他们。但并不是放任不管,我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提出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从而感悟到要学习叶圣陶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做好笔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问题情境应该宽松、民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敢问、爱问、乐于解答,必须改变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宽松、民主的问题情境,提供适应学生阅读探究的学习环境。

如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例,我在教学中,完全尊重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尽量交给他们。同时,我还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他们的讨论,我在组长的安排下完成他们给我的任务,孩子们觉得老师今天真"可爱",这样的课真有趣(这是从孩子们的日记中看到的)。这样也拉拢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希望看到的吗?

二、创设阅读教学迁移情境。

迁移情境指的是教师将一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等,正确有效地迁移到另一个特定的未知情境中运用,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创设迁移情境就是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改变学生"你讲我记,你不讲我不会"的坏习惯,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判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江南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这三个特点都在段首明确提出。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小镇早晨的第一个特点--安静,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引导他们如何找中心句,如何划出具体的描写安静的地方,如何积累这一段中的优美词句……当孩子们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我让他们在小组内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小镇早晨的后两个特点。结果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孩子们不仅懂得了课文的内容,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而且,部分孩子在汇报时还说以后的习作也要学着作者这样写出一段的中心句,再来具体叙述,文章思路清晰……

上述的教学,在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就迁移到其他的内容中学习,孩子们对文本的感受深了,学到了知识,老师也觉得很轻松,这样的迁移教学何乐而不为?

三、创设阅读教学活动情境。

学习文字教材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怎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这就需要创设活动情境,将枯燥的文本转化为有趣的活动。创设活动情境,即围绕语文学习的内容,创设一些有价值而且使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因为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很容易达到吸收新知识的目的。

如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解题时,我让孩子们理解"失信",就出现了多种答案,与它的原意相差甚远,怎样让孩子们能深入理解"失信"的含义呢?我在课上突然想到让孩子们表演文章内容。起初孩子们兴趣极高,跃跃欲试,我请了几个孩子上台表演,但"演员"和"观众"都止不住的嘻笑,我知道,他们还没有深入文本,没有真正进入情境。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不同角色在说话时的不同心理活动,尤其是对宋庆龄心理活动的把握。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终于能入情入境了,一堂课下来,还意犹未尽,对"失信"的含义也有了正确的理解,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课学生是很乐于上的。

但并不是针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创设活动。活动也要体现它的价值,要用在能用的地方,用在该用的地方。其实语文活动非常广泛,如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读书会、演讲、习作展评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悟语文知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创新,根据语文知识的不同来创设不同的阅读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把握从表层性的体味感知过渡到深层次的领悟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标签:;  ;  ;  

创设阅读情境真正走进文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