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适宜用量论文-窦超银,王鼎新,孟维忠,佟威,陈伟

氮肥适宜用量论文-窦超银,王鼎新,孟维忠,佟威,陈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适宜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肥,滴灌,风沙土,玉米

氮肥适宜用量论文文献综述

窦超银,王鼎新,孟维忠,佟威,陈伟[1](2019)在《风沙土玉米滴灌氮肥适宜用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风沙土地区玉米滴灌适宜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高水(IH)和低水(IL)条件下研究高氮(FH)、中氮(FM)和低氮(FL)3种施氮水平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低水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植株生长,植株较高,叶面积指数较大;高水条件下增施氮量对植株生长促进作用小于低水条件。2种灌水条件下,地上物质干质量和鲜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地上物质含水率、茎粗和叶片叶绿素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小。施氮量增加提高了穗长、穗粗、行粒数等考种指标值,从而提高了产量,低水高肥和高水高肥处理产量分别为13.0和13.7 t/hm2,较低肥处理高出20.4%和17.1%。【结论】在风沙土地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尤其灌水量小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结合试验结果在辽西北风沙土地区玉米滴灌种植施氮量推荐为300 kg/hm2。(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汪俊玉,刘东阳,宋霄君,武雪萍,李晓秀[2](2018)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番茄氮肥适宜用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田间小区7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化肥施氮量结合基施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品质、硝态氮累积、土壤电导率及土壤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肥可显着提高番茄产量,但过量施肥不仅不会提高番茄产量,还会降低番茄品质; 2)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有较大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其中对0~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最为显着; 3)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表明施氮量越高,电导率随之增加越显着,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风险越高; 4)除CK处理外,其它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p H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与土壤环境质量,推荐华北温室秋冬茬番茄施用200 kg/hm~2有机N+250 kg/hm~2无机N,P2O575 kg/hm~2,K2O 450 kg/hm~2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8年06期)

刘艳妮,马臣,于昕阳,翟丙年,李紫燕[3](2018)在《渭北旱塬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渭北旱区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系统适宜氮肥用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冬小麦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表观利用率表现为显着降低趋势,3季冬小麦均在施氮150 kg·hm~(-2)时达到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残留显着增加,当施氮量在75~150kg·hm~(-2)时,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超过150 kg·hm~(-2),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显着增加.综合考虑保证冬小麦既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又能保持收获前后土壤硝态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150 kg·hm~(-2)是渭北旱区冬小麦较为合理的施氮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巧玲,阚建鸾,周志宏,金晶晶,苏建平[4](2017)在《如皋地区莴苣氮肥适宜用量筛选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索江苏省如皋市莴苣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施肥结构,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养分配比,以"红剑青香玉"莴苣为试材,进行了"2+X"动态优化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莴苣的增产效果明显,且优化施氮处理能显着提高莴苣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7.30%~102.02%和8.83%~130.18%。莴苣生物产量与施氮水平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如皋市莴苣栽培中推荐每667m~2纯氮用量为20kg,对应的P_2O_5、K_2O每667m~2施用量分别为6、9kg。(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赵霞[5](2016)在《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产量性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河县对两个主推玉米新品种吉单631与吉单441,进行5个不同氮肥处理试验,每个试验处理3次重复,分别进行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指标的调查,从中找出两个品种适宜氮肥下的最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6年14期)

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6](2016)在《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氮肥适宜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安徽省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生产中氮肥不合理施用的现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小麦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氮肥用量为36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7 710 kg/hm~2,但与300 kg/hm~2、24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着;240 kg/hm~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均明显高于处理360 kg/hm~2。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经济效应,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40 kg/hm~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赵书军,李车书,邱正明,佀国涵,徐大兵[7](2016)在《恩施州高山萝卜适宜氮肥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湖北省恩施州作为鄂西山区高山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的代表性种植区域,探讨了高山萝卜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萝卜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趋势,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时萝卜的生物量最高;氮素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磷素和钾素表观利用率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萝卜的VC含量,但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以上时VC含量明显降低;施用氮肥明显降低了萝卜的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考虑萝卜的生物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在该研究条件下恩施市萝卜的适宜施氮量为210~270 kg/hm2。(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明日[8](2016)在《直播冬油菜适宜密度与氮肥用量配合增产的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革,油菜生产以直播为核心的轻简化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投入对保障直播油菜产量和收益具有重要意义。群体和个体发展不协调会影响直播油菜增产,而氮肥与密度相配合调控群体和个体的生长状况可以提高产量。为了探明适宜的密度与氮肥配比及其增产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对两年两点5个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明确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的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地上部群体竞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密度和施氮量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目标产量下的合理群体大小及相应的施氮量与播种量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量和施氮量显着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与低播种量(1.5kg/hm2)相比,增加播种量(3.0、4.5和7.5 kg/hm2)籽粒产量显着增加5.8~128.5%;与不施氮相比,提高施氮量(60、120、180和240 kg/hm2)籽粒产量增加59.8~879.6%。播种量和施氮量均较大时会出现减产效应,当施氮量240 kg/hm2时,播种量7.5kg/hm2的产量与4.5 kg/hm2相比最多减产486 kg/hm2。各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增加播种量能增加收获密度,实现群体增产效应,但对单株角果数存在抑制作用,播种量增加(3.0、4.5和7.5 kg/hm2)则收获密度最大增幅为451.7%,而单株角果数减少5.0~128.0%。施氮对单株角果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施氮量(60、120、180和240 kg/hm2)角果增加27.6~418.6%。2.增加播种量和施氮量明显促进了收获期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分配以及氮素的吸收利用。与低播种量(1.5 kg/hm2)相比,播种量的增加(3.0、4.5和7.5 kg/hm2)使收获期群体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别提高了4.3~121.3%和0.8~134.7%;个体最大降幅分别为356.1%和361.3%。与不施氮相比,增加施氮量(60、120、180和240 kg/hm2)则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别增加了39.1~928.3和62.5~1086.6%,个体增加了9.7~616.3%和32.2~925.9%。收获系数随着播种量的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收获系数随播种量和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收获期的氮含量随着播种量增加逐渐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增加播种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幅为2.0~90.7%,而施氮后氮肥表观利用率明显的下降,最大降幅为66.0%。在各生育期中,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则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增加播种量和施氮量显着提高了各个生育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3.增加播种量和施氮量促进群体生长,而在施氮量一定时,提高播种量会抑制个体的生长。增加播种量显着抑制了苗期、越冬期和蕾薹期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冠幅的增长,提高施氮量则促进了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冠幅的增加。对群体形态特征而言,增加播种量能促进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冠幅的增加;施氮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冠幅大于不施氮处理且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增加。各时期群体干物质表现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冠幅一致。4.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配合产生不同强度的地上部竞争,地上部竞争的增强会抑制产量进一步增加。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条件下的生态场面积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生态场面积数值达到107.5、433.3和567.5时,最大理论产量分别为2425、2537和3116 kg/hm2。生态场面积与产量关系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群体强烈的地上部竞争,导致籽粒产量下降。因此要合理设置密度与施氮量的配比,在发挥密度群体增产效应和氮素生长促进效应的同时应避免地上部空间竞争加剧对产量的影响。通过单株氮用量建立目标产量下的合理群体,当目标产量在1000~2500 kg/hm2之间时,要构建3100~9918万个/hm2的角果群体,同时应保证5115~8563 kg/hm2和45.4~125.5 kg/hm2的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为保证群体充足的氮素供应,施氮量应达到180~240 kg/hm2之间,当收获密度在21.0~116.1万株/hm2之间时,施氮量应为180 kg/hm2;当收获密度在15.3~92.7万株/hm2之间,施氮量应为240 kg/hm2;播种量视具体的目标产量区间而定。(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赵城[9](2016)在《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在大田条件下,选用了基因型差异较大的糯小麦农大糯50222(N50222)和非糯小麦轮选987(LX987)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氮肥处理(0,100,200,300 kg?hm-2),从小麦产量与品质两方面,为不同基因型小麦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两品种小麦个体干物质积累均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粒重下降,且变化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增施氮肥,轮选987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及转移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农大糯50222与其呈相反趋势。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S”型变化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受到抑制。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两品种小麦产量均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N100处产量达到最大。农大糯50222小麦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0.9%,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高于轮选987。增施氮肥,两品种小麦籽粒中各淀粉含量均降低。小麦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除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淀粉粒的粒径大小和淀粉粒分布均受到影响,改变了小麦淀粉内部组成结构。增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籽粒淀粉的糊化特性,且轮选987的糊化特征参数较农大糯50222相应处理更高。施氮量增加,轮选987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增加,而农大糯50222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可通过调节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和粒度分布来影响其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进而影响小麦淀粉品质。两品种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农大糯50222蛋白质含量高于轮选987。从产量与品质方面可得出,两品种小麦最适氮肥用量均为100 kg?hm~(-2)。(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6-06-01)

伍德春,肖习明,刘丰国,周健华,张顺陶[10](2015)在《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中的氮肥适宜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水稻为7.3%~42.5%,全年8.3%~41.3%;氮肥最高施用量为水稻78.1kg/hm2,油菜62.3kg/hm2,全期72.4kg/hm2;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水稻75.8kg/hm2,油菜58.0kg/hm2,全期70.9kg/hm2。土壤碱解氮与油菜、水稻施氮增产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土壤施氮前后碱解氮增量与施氮量符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氮肥适宜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田间小区7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化肥施氮量结合基施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品质、硝态氮累积、土壤电导率及土壤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肥可显着提高番茄产量,但过量施肥不仅不会提高番茄产量,还会降低番茄品质; 2)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有较大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其中对0~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最为显着; 3)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表明施氮量越高,电导率随之增加越显着,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风险越高; 4)除CK处理外,其它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p H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与土壤环境质量,推荐华北温室秋冬茬番茄施用200 kg/hm~2有机N+250 kg/hm~2无机N,P2O575 kg/hm~2,K2O 450 kg/hm~2为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适宜用量论文参考文献

[1].窦超银,王鼎新,孟维忠,佟威,陈伟.风沙土玉米滴灌氮肥适宜用量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2].汪俊玉,刘东阳,宋霄君,武雪萍,李晓秀.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番茄氮肥适宜用量探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

[3].刘艳妮,马臣,于昕阳,翟丙年,李紫燕.渭北旱塬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8

[4].李巧玲,阚建鸾,周志宏,金晶晶,苏建平.如皋地区莴苣氮肥适宜用量筛选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7

[5].赵霞.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产量性状试验[J].吉林农业.2016

[6].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氮肥适宜用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

[7].赵书军,李车书,邱正明,佀国涵,徐大兵.恩施州高山萝卜适宜氮肥用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

[8].明日.直播冬油菜适宜密度与氮肥用量配合增产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9].赵城.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的筛选[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

[10].伍德春,肖习明,刘丰国,周健华,张顺陶.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中的氮肥适宜用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5

标签:;  ;  ;  ;  

氮肥适宜用量论文-窦超银,王鼎新,孟维忠,佟威,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