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抗菌肽论文-易宏波,王丽,熊云霞,蒋宗勇

肠道抗菌肽论文-易宏波,王丽,熊云霞,蒋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菌肽,DSS,结肠组织,乳铁蛋白肽

肠道抗菌肽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利用乳酸菌递呈抗菌肽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入侵机体时起着重要作用,其在正常状态下可保证机体处于健康状态。但肠黏膜屏障如果遭到破坏,肠道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生的毒素会通过肠黏膜屏障入侵机体,导致肠通透性增加、促炎因子含量升高和肠道菌群紊乱等,从而进一步引起机体腹泻,甚至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最新研究表明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除了具有广谱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外,还具有肠黏膜屏障护保功能。但是抗菌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以及给药方式局限等困难,利用乳酸菌作为外(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路则庆,胡喻涵,黄向韵,张煜,王凤芹[2](2019)在《富硒胞外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所产胞外多糖(EPS)和富硒胞外多糖(Se-E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Na_2SeO_3)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Na_2SeO_3+黄芪多糖(A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APS,Na_2SeO_3+E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EPS,Se-EPS组饲喂基础饲粮+560 mg/kg Se-EPS。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与Na_2SeO_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显着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着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a_2SeO_3+EPS、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中猪β-防御素1(pBD-1)和空肠、回肠中猪β-防御素2(pBD-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e-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内源抗菌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易宏波,王丽,熊云霞,蒋宗勇[3](2019)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肠道抗菌肽表达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等功能。断奶仔猪免疫力低下,抗菌肽在其肠道上皮抵抗病原菌入侵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效提升抗菌肽表达且不引发肠道炎症成为了营养调控仔猪肠道免疫力的研究难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通过调节抗菌肽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修饰,从而精准提升肠道抗菌肽表达。因此,HDAC成为营养调控肠道抗菌肽表达的重要靶点。本文就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及组蛋白修饰与HDAC调控肠道抗菌肽表达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营养物质通过HDAC促进肠道抗菌肽表达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营养调控肠道抗菌肽表达、提升断奶仔猪肠道免疫力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陶腾州[4](2019)在《刺参肠道源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鲜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为原材料,以多肽粗提物得率和抗菌活性为指标,采用甲醇浸提法和乙酸溶液浸提法提取仿刺参肠道中的多肽。选用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参数,得到浸提参数的最佳值。采用切向流膜包超滤技术制备出4组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多肽,并检测其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抗菌活性。使用Sephadex G-25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组分抗菌活性进行检测,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所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刺参肠道抗菌肽的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以粗提物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甲醇和乙酸浸提法进行优化,所得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浸提法为:料液比0.3 g/mL、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24h、离心转速8000 r/min,正交所能取得的最高得率为8.33%。乙酸浸提法为:料液比0.2 g/mL、浸提液浓度7%、浸提时间24 h、离心转速8000 r/min。正交所能取得的最高得率为7.41%。粗提物多肽含量测定结果:甲醇组为3.26 mg/mL,乙酸组为2.62 mg/mL。2.粗提物超滤结果分析及抗菌活性的测定采用切向流超滤系统将甲醇和乙酸粗提物分别分成4个分子量多肽组,分别为:<1kD、1~3kD、3~5kD、5~10kD,发现3kD以上组需通过4次超滤方可将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肽分开,3kD以下组则需要至少5次超滤才能将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分开。采用比浊法测试甲醇和乙酸超滤组不同分子量组的多肽对7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绘制各个细菌24 h的生长曲线,得到各分子量组多肽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小于1kD的甲醇超滤组多肽在甲醇和乙酸各分子量超滤多肽组中的抑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3.葡聚糖凝胶G-25层析纯化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对超滤后抗菌活性最强样品组进行Sephadex G-25层析纯化,经洗脱得到3种成分,分别记为P1、P2、P3。对得到的3种洗脱成分使用抑菌圈法和比浊法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P2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5 mm、15.7 mm、14.6 mm、13.9 mm、15.1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0μg/mL、1000μg/mL、2000μg/mL、3000μg/mL、2000μg/mL,P1与P3无抗菌活性。同时,分析了加热时长、加热温度及冻融次数对P2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加热时长及温度对P2影响不显着,冻融次数对P2影响显着;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P2在分离胶上为单一条带,分子量为4.5kD;最后通过HPLC对P2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2由5种物质构成。(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9)

于曦[5](2019)在《鲎素抗菌肽对感染鸡白痢沙门菌雏鸡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前期发现鲎素抗菌肽(Tachyplesin I,TP I)可以提高SPF鸡的生长性能,促进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产生,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以及提高产短链脂肪酸相关细菌Butyricicoccus和Blautia的丰度。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疾病,雏鸡感染后常出现急性败血症,感染鸡白痢雏鸡的肠道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害。受损肠道内微生态结构失调,导致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通过鲎素抗菌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对未来防治沙门菌感染具有研究价值。本实验研究了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后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鲎素抗菌肽对感染雏鸡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鸡源性乳酸菌对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感染雏鸡的盲肠内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揭示沙门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式,为丰富人为调控肠道菌群理论提供数据支持。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后会显着降低雏鸡生长性能(P<0.05),肠道组织与结构如肠黏膜、肠绒毛受到严重破坏,此外肝脏与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对感染雏鸡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会显着降低肠道内细菌的丰度水平,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P<0.05)并提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0.05)的丰度水平,在属水平上沙门菌会降低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P<0.05)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P<0.05)的丰度,并提高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0.05)与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P<0.05)的丰度水平。向感染沙门菌的雏鸡饮水中补充鲎素抗菌肽,能够提高感染雏鸡生长性能(P>0.05),同时可以减缓鸡白痢感染对肝脏与肠道的损伤情况。鲎素抗菌肽可以提高感染雏鸡属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能够抑制沙门菌感染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等细菌的变化趋势,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向感染鸡白痢雏鸡补充鸡源性乳酸菌制剂,发现乳酸菌-抗菌肽制剂比乳酸菌单独使用更能提高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鸡源性乳酸菌可恢复沙门菌感染形成的差异菌属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的丰度水平,增加丰度较低的Erysipelotrichaceae,Christensenellaceae,Peptostreptococaceae菌属的丰度水平,并使肠道菌群的结构在4周龄前达到稳定状态。综上,本研究验证了鲎素抗菌肽可以促进感染鸡白痢沙门菌雏鸡的生长状况,以及减少肠道和肝脏的炎症情况和损伤,并减缓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等细菌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通过补充鸡源性乳酸菌与抗菌肽制剂可以增加肠道内细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水平,恢复感染造成差异菌属的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梭菌目(Clostridiales)的丰度水平,但完全恢复肠道微生态原始结构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丰富了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以及鲎素抗菌肽对感染雏鸡肠道菌群变化的数据理论,为鲎素抗菌肽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建[6](2019)在《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禽细菌性疾病多与革兰氏阴性菌有关,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AGPs)的使用对于降低细菌性疾病的风险和促进动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使用AGPs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等危害。随着2020年AGPs全面退出饲料促生长类添加剂使用相关政策的明确,寻找新型安全的AGPs替代品成为当务之急。抗菌肽因其多靶点快速抑菌、抗菌谱广、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特性成为AGPs替代品的候选者之一。本试验首先在体外研究抗菌肽Api-PR19的杀菌效果和抗逆性,而后通过在肉鸡饲粮中添加抗菌肽Api-PR19,研究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抗菌肽Api-PR19在肉鸡无抗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一抗菌肽Api-PR19的体外杀菌活性和抗逆性研究本试验采用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巴氏杆菌ATCC19427、幽门螺旋杆菌ATCC4350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利用微量稀释法和微生物比浊法,离体检测抗菌肽Api-PR19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效果。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利用不同温度、pH、蛋白酶处理抗菌肽Api-PR19后,检测其杀菌活性。结果显示:1)抗菌肽Api-PR19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巴氏杆菌ATCC19427、幽门螺旋杆菌ATCC4350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MIC分别是0.2、0.4、0.1、0.8和1.6μg/mL;2)抗菌肽Api-PR19在第4 h时,杀菌效能达到最高。1×MIC与10×MIC浓度的抗菌肽Api-PR19相比,杀菌效能并没有显着增加;3)不同温度处理抗菌肽Api-PR19的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抗菌肽Api-PR19的杀菌活性逐渐降低,在80℃时降低到原来杀菌活性的70%左右;不同pH处理抗菌肽Api-PR19的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降低,抗菌肽Api-PR19的杀菌活性逐渐降低,当pH=2时降低到原来杀菌活性的72%左右;不同蛋白酶处理抗菌肽Api-PR19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Pepsin,3000-3500 NFU)、胰蛋白酶(Trypsin,250 NFU)和α-糜蛋白酶(α-chymotrypsin,1200 U)处理抗菌肽Api-PR19后,其杀菌活性分别降低到原来的52%、63%和82%左右。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Api-PR19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抗菌肽Api-PR19具有耐高温、耐强酸的抗逆性特点,对α-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较好的抗性,但对胃蛋白酶较为敏感。试验二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艾拔益加(AA)肉鸡63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7个重复。5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ON)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2)抗生素组(AGP)饲喂基础饲粮和4.96 mg/kg恩拉霉素;3)低剂量组(AP1)饲喂基础饲粮和100 mg/kg抗菌肽Api-PR19;4)中剂量组(AP2)饲喂基础饲粮和200 mg/kg抗菌肽Api-PR19;5)高剂量组(AP3)饲喂基础饲粮和300 mg/kg抗菌肽Api-PR19。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显着降低了肉鸡饲养前期(1-21 d)和饲养全期(1-42d)的料重比(P<0.05),对饲养后期的料重比有改善的趋势(0.05<P<0.10),且AP2组的料重比最低;2),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42 d法氏囊指数无显着性影响,但AP1和AP2组显着降低了肉鸡第21 d法氏囊指数(P<0.05);3)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各阶段流感亚型H_5抗体水平和第14、21、28 d肉鸡的亚型H_9抗体水平无显着改善作用(P>0.05),但显着提高了第7 d肉鸡亚型H_9抗体水平;4)由预测肉鸡饲粮中抗菌肽Api-PR19的最适添加水平回归方程得知,饲养前期抗菌肽Api-PR19的最适添加剂量为267.0 mg/kg(R~2=0.424),饲养后期的最适添加量为222.9 mg/kg(R~2=0.325)。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并为肉鸡早期免疫防线构建与完善起一定促进作用。试验叁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于第21和42 d采集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道黏膜样品和盲肠食糜样品。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第21和42 d冲洗后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固定好的肠段制成切片,经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肠道形态;黏膜样品通过RT-qPCR技术测定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和氨基酸转运载体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在各肠段的表达情况;通过微生物的绝对定量,检测盲肠细菌总数和特定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抗菌肽Api-PR19对回肠肠道形态有显着改善作用;对饲养后期肉鸡(22-42 d)的十二指肠肠道形态有显着改善作用;2)抗菌肽Api-PR19显着上调了第21 d肉鸡十二指肠黏膜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和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y~+LAT2、CAT1)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第42 d各肠段营养物质转运载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影响;3)抗菌肽Api-PR19对第21d和42 d肉鸡空肠及第21 d肉鸡十二指肠sIgA的分泌有改善作用(P>0.05);4)抗菌肽Api-PR19显着减少了后期肉鸡盲肠有害菌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的数量(P>0.05),并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盲肠微生物的丰度。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Api-PR19可改善肉鸡肠绒毛组织形态,增加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小肠免疫,并且减少盲肠有害微生物的数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综合改善了肠道健康。综上所述,抗菌肽Api-PR19在体外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消化道抗逆性。抗菌肽Api-PR19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改善了肉鸡肠绒毛组织结构,增加了小肠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的表达,减少盲肠有害菌的数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了肉鸡的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平,孙玉龙,廖吉林[7](2019)在《抗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微生物含量及绒毛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微生物含量及绒毛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76±0.02)kg的21 d断奶的杜×长×大仔猪672头,根据个体大小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2头。试验分为1~14 d和15~28 d两个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60 mg/kg盐霉素,抗菌肽组饲喂基础日粮+0、50或100 mg/kg抗菌肽。试验进行28 d。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28 d体重(P <0.05),1~14 d和1~28 d日增重(P <0.05),1~14 d、15~28 d、1~28 d采食量,显着降低了1~28 d料重比(P <0.05)。随着日粮抗菌肽添加水平的升高,28 d体重、1~14 d、15~28 d及1~28 d日增重显着升高(P <0.05)。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14和28 d干物质、14 d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照组较抗菌肽组显着降低了14和28 d粪中大肠杆菌含量(P <0.05),且总厌氧菌、梭菌和大肠杆菌含量随抗菌肽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着降低(P <0.05);与抗菌肽组相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了回肠总厌氧菌含量(P <0.05)。饲喂对照组日粮的断奶仔猪较抗菌肽组显着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 <0.05),显着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 <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日粮添加抗菌肽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绒毛形态及降低粪中有害菌含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08期)

王鹏[8](2019)在《AhR/IL-22/Stat3信号通路在肠道菌群调节抗菌肽分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胃肠道中含有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以及寄生虫等大量的微生物,统一称为共生菌。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共生菌参与宿主食物消化,维生素合成,脂肪代谢等生理过程;除此之外,其亦在肠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参与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及调节,且主要影响肠道黏膜固有免疫。研究表明,无菌鼠的肠道黏膜免疫严重受损,以sIgA水平降低,肠上皮细胞萎缩,PP淋巴结减少为表现,但是在其接受菌群移植后,此表型消失。肠道屏障主要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及生物屏障。其中机械与免疫屏障主要由肠道上皮细胞构成,包括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肠道免疫屏障包括获得性免疫与固有免疫,其中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发挥主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参与黏膜固有免疫的主要细胞,参与形式主要是肠道上皮细胞分泌一系列抗菌肽(主要包括溶菌酶,RegⅣγ,隐窝素及分泌型磷脂酶A2)来限制肠道共生菌的过度生长从而调节肠道内稳态。抗菌肽产生和分泌减少,可导致肠内菌群易位入血引起肠源性感染。此外,潘氏细胞引起的抗菌肽表达受损还可以损伤细胞,诱导自噬发生,主要表现为LC3的过表达。研究指出,IL-22Rαt/IL-10Rβ/Stat3信号通路在肠道上皮细胞分泌抗菌肽的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综上所述,在维持肠道内稳态的过程中,肠道上皮细胞及其抗菌肽的分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抗菌肽的分泌是否依赖于肠道菌群尚不明确。AhR,环芳香烃受体,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表面。近年来,由于AhR在外部环境与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链接作用而受到免疫研究的广泛重视。近期研究显示:菌群可以通过活化AhR从而促进IL-22的分泌。生理情况下,AhR的内源性配体主要为色氨酸经菌群代谢成为的吲哚酸以及经肠道上皮细胞代谢成为的犬尿酸,尤其是吲哚酸是人体内AhR的重要配体。然而,AhR的表达是否依赖菌群及其对肠道抗菌肽分泌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本次研究中,我们假设,肠道共生菌可以产生激活AhR的物质从而上调AhR/IL-22/Stat3信号通路,从而使黏膜抗菌肽分泌增加,影响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第一章 肠道共生菌影响肠屏障及抗菌肽的表达目的观察肠道共生菌对肠屏障及抗菌肽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6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平均随机分成叁组,4联抗生素清除菌群组(Abx),菌群清除后接受正常小鼠菌群移植组(FMT),正常饮食小鼠组(Normal)。首先观察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共生菌的清除效果,其次观察不同分组小鼠肠粘膜形态学及抗菌肽分泌的改变。结果Abx可以清除大量的肠道共生菌,且FMT可以有效定植小鼠的肠道菌群。Abx组小鼠肠道黏膜明显萎缩,肠绒毛缩短,肠粘膜隐窝变浅。FMT组较Abx组肠黏膜形态学有显着改善,与正常组小鼠无差异。Abx组小鼠抗菌肽分泌量显着小于其余两组,FMT组抗菌肽表达水平与正常饮食组无差异。结论小鼠肠道共生菌对肠道黏膜形态学的稳定以及抗菌肽的分泌产生关键作用第二章 AhR/IL-2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引起的抗菌肽分泌减少目的明确AhR/IL-22/Stat3信号通路在共生菌与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6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平均随机分成叁组,4联抗生素清除菌群组(Abx),菌群清除后接受正常小鼠菌群移植组(FMT),正常饮食小鼠组(Normal)。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其AhR表达情况,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检测IL-22与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Abx组小鼠肠道AhR分布明显稀疏,且菌群定植之后出现明显改善,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正常组水平。分子生物学实验显示,尽管叁组小鼠Stat3表达没有差异,但是Stat3的磷酸化水平在Abx组明显降低。尽管FMT组有少量改善,但是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除此之外,IL-22表达水平在Abx组也显着减少。结论AhR/IL-22/Stat3同路参与了菌群与肠道粘膜免疫屏障中抗菌肽分泌的调节。第叁章 激活AhR活化IL-22/Stat3信号通路可以修复菌群改变导致的肠粘膜损伤目的外源性注射AhR激动剂激活AhR观察IL-22/Stat3通路的活化情况,以及肠道粘膜形态学改变与抗菌肽的表达。明确该通路在菌群与肠屏障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24只6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平均随机分成四组,4联抗生素清除菌群组(Abx),菌群清除后接受正常小鼠菌群移植组(FMT),正常饮食小鼠组(Normal),抗生素清除菌群加激动剂组(Abx+Ficz)。首先观察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共生菌的清除效果,其次观察不同分组小鼠肠粘膜形态学及抗菌肽分泌的改变,最后检测IL-22/Stat3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加入AhR激动剂后,抗生素清除小鼠肠黏膜形态学接近FMT组。且肠黏膜分泌抗菌肽水平明显升高。与FMT组相近,但是较正常组仍然偏低。检测其IL-22/Stat3通路显示,加入AhR激动剂后,该通路转录水平明显升高,Stat3磷酸化水平显着增加。结论外源性激动AhR可以活化IL-22/Stat3信号通路,减轻肠道粘膜免疫屏障由于菌群紊乱导致的损伤。但是不可以使之完全恢复。(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3-20)

杜霞,向琼昊,刘泽彬,孟江海,李琳[9](2018)在《新生仔猪肠道抗菌肽的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抗菌肽(AMPs)由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或分泌的一类防御性肽类活性物质,在肠道的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猪肠粘膜上皮细胞可分泌β-防御素2(BD2)、β-防御素3(BD3)、RegIIIγ、溶菌酶(LYS)和血管生成素4 (ANG4)等多种抗菌肽。文章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分析新生仔猪RegIIIγ、ANG4、BD2、BD3和溶菌酶等抗菌蛋白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抗菌肽的mRNA水平在出生后均逐渐升高,但在断奶后的表达水平降低,随后又显着升高。此外在肠道中最主要的抗菌肽是溶菌酶和RegIIIγ,意味着这两种抗菌肽在肠粘膜的先天免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磊,焦先婷,魏真真,刘斌,刘晓艳[10](2018)在《孕前和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大鼠肠道菌群及抗菌肽cathelicidin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大鼠肠道菌群及抗菌肽cathelicidin(cathelicidin antimicrobial peptide,CAMP)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组)、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及维生素D补充组(VDS组)各8只。通过特殊饲料饮食构建大鼠孕前和孕期维生素D缺乏模型。母鼠孕第14日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子鼠4周龄时,取血检测25(OH)D水平;取粪便检测肠道菌群;取结肠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大鼠CAM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孕前和孕期维生素D缺乏模型构建成功。C组、VDD组及VDS组子鼠肠道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050±0.016、0.028±0.013及0.033±0.021。与C组相比,VDD组子鼠肠道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结肠CAM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降低(均P<0.05)。与VDD组相比,VDS组子鼠肠道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CAMP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致子代大鼠结肠CAM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肠道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孕期维生素D补充后,子代大鼠结肠CAMP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肠道乳酸杆菌的丰度也有升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肠道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探究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所产胞外多糖(EPS)和富硒胞外多糖(Se-E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Na_2SeO_3)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Na_2SeO_3+黄芪多糖(A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APS,Na_2SeO_3+E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EPS,Se-EPS组饲喂基础饲粮+560 mg/kg Se-EPS。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与Na_2SeO_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显着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着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a_2SeO_3+EPS、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中猪β-防御素1(pBD-1)和空肠、回肠中猪β-防御素2(pBD-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e-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内源抗菌肽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抗菌肽论文参考文献

[1]..利用乳酸菌递呈抗菌肽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路则庆,胡喻涵,黄向韵,张煜,王凤芹.富硒胞外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易宏波,王丽,熊云霞,蒋宗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肠道抗菌肽表达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9

[4].陶腾州.刺参肠道源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D].烟台大学.2019

[5].于曦.鲎素抗菌肽对感染鸡白痢沙门菌雏鸡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王建.饲粮添加抗菌肽Api-PR19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李平,孙玉龙,廖吉林.抗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微生物含量及绒毛结构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8].王鹏.AhR/IL-22/Stat3信号通路在肠道菌群调节抗菌肽分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9].杜霞,向琼昊,刘泽彬,孟江海,李琳.新生仔猪肠道抗菌肽的表达特征[J].激光生物学报.2018

[10].王磊,焦先婷,魏真真,刘斌,刘晓艳.孕前和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大鼠肠道菌群及抗菌肽cathelicidin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标签:;  ;  ;  ;  

肠道抗菌肽论文-易宏波,王丽,熊云霞,蒋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