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吲哚论文-刘航帆

乙烯基吲哚论文-刘航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基吲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苯乙烯基吲哚,手性磷酸,底物控制,轴手性

乙烯基吲哚论文文献综述

刘航帆[1](2019)在《手性磷酸催化萘偶氮酯与3-乙烯基吲哚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基吲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它参与的主要反应类型有:[3+2]环加成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4+2]环加成反应等。近年来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反应早已成为了化学家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分为叁章内容:第一章:叙述了近年来吲哚的2,3位双键及乙烯基吲哚类化合物延伸双键作为反应构筑模块参与的各类反应。第二章:叙述了萘偶氮酯类化合物与乙烯基吲哚类化合物通过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通过改变底物2位取代基的大小,并调节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等来合成手性2,3'-偶联双吲哚衍生物3或3,3'-偶联双吲哚衍生物5。其产率和ee值均高达90%以上,并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第叁章:主要叙述上述手性双吲哚偶氮类化合物由中心手性至轴手性传递探索反应,通过改变氧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和浓度等条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轴手性的3,3'-偶联吲哚衍生物6,产率和ee值均高达90%以上,并且转化率cp大于0.95。(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2](2018)在《溶剂依赖的铑(Ⅲ)催化碳氢活化不对称合成炔基和单氟乙烯基异吲哚酮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Chem.Int.Ed.2018,57,4048~4052具有手性碳中心的异吲哚酮骨架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以及药物中间体中,但是目前报道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使用的底物主要限于3-羟基异吲哚酮、烯基苯甲酰胺和卤代苯甲酰基吲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物的多样性.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汪君课题组发展了一例溶剂依赖的不对称碳氢活化合成炔基和单氟乙烯基异吲哚酮的新方法.利用相同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贾祥贵[3](2017)在《强碱体系下以碳化钙为炔源合成N-乙烯基吲哚》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在强碱体系(KOH-DMSO)下,直接利用碳化钙为炔源合成N-乙烯基吲哚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不需要耐高压耐高温的设备。所用催化剂廉价易得,对环境友好,底物适用范围良好,部分产物的产率高达98%,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24期)

李嘉盛[4](2017)在《二乙烯基酮与吲哚啉-2-酮及苯并叁唑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环己-1,3’-吲哚啉]-2’,4-二酮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它的合成方法包括i)以3-氯亚甲基-吲哚啉-2-酮与Danishefsky二烯为原料的四步反应;ii)3-氯亚甲基-吲哚啉-2-酮与α,β-不饱和酮在仲胺的催化作用下来合成;iii)以2-(2-硝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和反-1-甲氧基-3-叁甲硅氧基-1,3-丁二烯为起始原料通过叁步来合成等。另外合成不对称的螺[环己-1,3’-吲哚啉]-2’,4-二酮方法也被报道。但是这些反应的步骤比较多,而且原始底物的价格比较昂贵,这限制了它在有机合成中的实际应用。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是一种原子经济反应,在药物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化学当中通过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构建C-N键是一类重要的反应,经常用到的氮杂环例如苯并叁唑、吲唑、四唑、1,2,4-叁唑都是很好的给体,它们的产物是很好的精细化工产品。然而,所报道得氮杂迈克尔反应仅限制于有一个C=C键的底物,例如α,β-不饱和酮、不饱和羧酸、不饱和酰胺、不饱和腈与和硝基烯等,并且复杂昂贵的催化剂被广泛使用。含有两个C=C键的不饱和烯酮,例如二乙烯基酮在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中在区域选择性控制上面临很多的问题,就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关于二乙烯基酮有选择性的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的报道。因此,本论文研究了一种简单的直接以吲哚啉-2-酮与二乙烯基酮为原料,通过有选择性的双迈克尔加成反应一锅法来合成螺[环己-1,3’-吲哚啉]-2’,4-二酮的方法。还研究了以二乙烯基甲酮与苯并叁唑和其他的N-杂环化合物在温和无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有区域选择性的迈克加成反应。论文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综述了螺环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以及杂环化合物的aza-Michael加成反应的进展。第二章:研究了以碳酸铯作为碱,二乙烯基酮和吲哚啉-2-酮的双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螺环吲哚酮类化合物。该方法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原子经济,拓展性比较好,对官能团有较好的耐受性。第叁章:研究了苯并叁唑与二乙烯基酮在碳酸铯的作用下的单aza-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含苯并叁唑烯酮类化合物。该方法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原子经济,拓展性比较好,对官能团有较好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马雅雯[5](2016)在《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材料在传感器、数据储存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潜在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发现极大促进了刺激响应材料的开发。氰基取代的寡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CNOPV)衍生物被报道具有AIE活性和刺激响应性能,如压致、热致、蒸汽致和电致变色等。本文基于CN-OPV骨架,通过引入具有强供电子能力的N-烷基吲哚基团设计合成了五个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CN-BIVBn,n=8,10,12,14,16)。探究其TICT效应、AIE性能及热致变色现象,并深入探讨结构与发光性质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考察了它们的形貌及光波导现象。1)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发现5个CN-BIVBn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TICT和AIE性能2)通过固体变温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N-BIVBn表现出了与烷基链长度紧密相关的热致变色性能:i)烷基链相对短的CN-BIVB8、CN-BIVB10和CN-BIVB12几乎没有热致变色性能;ii)初始CN-BIVB14发出黄绿色荧光,加热后荧光变为桔黄色,冷却后继续发桔黄色荧光;iii)CN-BIVB16则发出黄绿色(初始态)、桔黄色(加热后)和橙红色(冷却后)叁种颜色的荧光。3)通过DSC、广角X射线衍射和SEM研究了CN-BIVBn光学性质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CN-BIVBn热致变色机理4)荧光显微镜图片显示,CN-BIVB8、CN-BIVB10和CN-BIVB12具有光波导性质以上研究实验为后续的CN-OPV类衍生物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巍,王尚秋,周雪琴,刘东志,王丽昌[6](2015)在《苯乙烯基叁苯胺(吲哚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合成了5种系列化的苯乙烯基叁苯胺(吲哚啉)类硝基化合物,通过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含螺旋桨构型叁苯胺基团化合物比具平面刚性构型的9-苯基咔唑基团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ICT作用),同时在叁苯胺基团上引入给电子基团有利于增强化合物的ICT作用,而含吲哚啉基团化合物则比叁苯胺基团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ICT作用。(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09期)

常明琴,张红,李阳[7](2015)在《“一锅串联法”合成2-[(E)-2-2-氯-1-甲基-3-吲哚基)乙烯基]喹啉-3-羧酸(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以2-(溴甲基)喹啉-3-甲酸乙酯(4)与2-氯-1-甲基-3-吲哚醛(5)为起始化合物,通过简便有效的"一锅法"反应,首次将吲哚环引入2-苯乙烯基喹啉骨架模型,从而得到一新颖结构的双杂环化合物,即(E)-2-(2-(2-氯-1-甲基-1H-3-吲哚基)乙烯基)喹啉-3-羧酸(3),其结构通过波谱数据和元素分析得以证实。(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6期)

李国柱[8](2015)在《基于乙烯基双膦酸四乙酯(VBP)的1,3-偶极环加成区域选择性地合成缀合双膦酸酯基团的吡咯里嗪和螺吲哚酮-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多用途的合成子,乙烯基双膦酸四乙酯(VBP)可被用于合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双膦酸酯类化合物.N-烷基α-氨基酸与羰基化合物缩合脱羧形成不稳定的甲亚胺叶立德是获得1,3-偶极子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相比其他途径获得偶极子的研究来看显得很少.一系列的芳香醛类化合物/靛红及其衍生物、氨基酸、VBP通过CeO2/蒙脱土催化的高立体选择性、高效率的一锅法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出了一系列缀合双膦酸酯基团的毗咯里嗪、螺环吲哚吡咯里嗪类的化合物.提出了基于实验事实的反应机理.利用VBP、芳香醛类/靛红及其衍生物和N-烷基-α-氨基酸进行的高效率地一锅法的1,3-偶极环加成策略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缀合双膦酸酯基团的吡咯里嗪/螺环吲哚吡咯里嗪类化合物.每个目标产物的结构都通过1H NMR、31P NMR、13C NMR, HSQC、HMBC、IR、MS进行了表征.每一个化合物结构骨架中的个别氢原子和大部分碳原子得到了明确归属.丰富并拓展了羰基化合物和N-烷基-α-氨基酸以缩合脱羧形式产生甲亚胺叶立德的底物范围,并促使VBP与之反应,进一步丰富了VBP参与的与以脱羧形式产生的甲亚胺叶立德发生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所用原料易得,收率良好.所采用的“一锅法”操作简单、损耗低、效率高.首次观察到并且分离出了1,3-偶极子间的偶合产物,并对偶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由此提出了基于实验事实的反应机理.支持了以往报道中对该类反应机理的预测.对于个别目标化合物,反应结束后直接以固体形式从反应体系中析出,避免了柱层析.若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工业化生产方面将有巨大前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优于文献报道的原料的合成方法,比如:用MOMCl对联二萘酚的两个羟基进行保护时,我们避免了柱层析分离甚至都不用萃取就可高效率高产率地获得原料.MOM保护了的(S)-3-甲酰基-联二萘酚脱除保护基时,我们采用了THF做溶剂直接加浓盐酸进行水解,这相比于文献中应用CH2C12做溶剂用浓盐酸脱保护基所需要的20h的效率要高很多.促使我们下一步建立一种通过不对称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缀合手性含膦酸酯基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张洪浩,石枫[9](2014)在《基于有机催化的吲哚衍生醇的不对称形式乙烯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催化乙烯基化是向分子中立体选择性地引入烯基的高效途径,而现有的方法绝大多数需要依赖乙烯基金属试剂(或类金属试剂)才能实现(Scheme 1)[1]。我们在先前的工作基础上[2],首次通过有机不对称催化高化学选择和立体选择性地实现了邻羟基苯乙烯对吲哚衍生醇的不对称形式乙烯基化反应(up to>95:5 cr,>95:5 E/Z,97:3 er)[3],并合成了一系列异吲哚-β-咔卟啉衍生物(本文来源于《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9-29)

段德河,殷勤,王守国,顾庆,游书力[10](2014)在《手性磷酸催化的C(3)-取代吲哚和甲基乙烯基酮不对称串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3位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的吲哚啉并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化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有效的途径来合成这类化合物.其中以方便易得的吲哚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利用不对称去芳构化环化串联的方法最为简单高效,但多数工作都是从色胺或色醇衍生物出发,合成二氢吡咯并吲哚啉或二氢呋喃并吲哚啉化合物.因此,发展其他类型的吲哚衍生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环化反应显得非常有必要.作者课题组发展了手性磷酸催化的吲哚衍生物与甲基乙烯基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环化串联反应.以5 mol%(R)-SPINOL为骨架的手性磷酸(R)-4c为催化剂,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构建了一系列手性吲哚[2,3-b]并氢化喹啉化合物,而且该催化体系对于克级规模反应同样能够获得很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乙烯基吲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ngew.Chem.Int.Ed.2018,57,4048~4052具有手性碳中心的异吲哚酮骨架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以及药物中间体中,但是目前报道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使用的底物主要限于3-羟基异吲哚酮、烯基苯甲酰胺和卤代苯甲酰基吲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物的多样性.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汪君课题组发展了一例溶剂依赖的不对称碳氢活化合成炔基和单氟乙烯基异吲哚酮的新方法.利用相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基吲哚论文参考文献

[1].刘航帆.手性磷酸催化萘偶氮酯与3-乙烯基吲哚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溶剂依赖的铑(Ⅲ)催化碳氢活化不对称合成炔基和单氟乙烯基异吲哚酮化合物[J].有机化学.2018

[3].贾祥贵.强碱体系下以碳化钙为炔源合成N-乙烯基吲哚[J].山东化工.2017

[4].李嘉盛.二乙烯基酮与吲哚啉-2-酮及苯并叁唑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马雅雯.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

[6].李巍,王尚秋,周雪琴,刘东志,王丽昌.苯乙烯基叁苯胺(吲哚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15

[7].常明琴,张红,李阳.“一锅串联法”合成2-[(E)-2-2-氯-1-甲基-3-吲哚基)乙烯基]喹啉-3-羧酸(英文)[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8].李国柱.基于乙烯基双膦酸四乙酯(VBP)的1,3-偶极环加成区域选择性地合成缀合双膦酸酯基团的吡咯里嗪和螺吲哚酮-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9].张洪浩,石枫.基于有机催化的吲哚衍生醇的不对称形式乙烯基化反应[C].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10].段德河,殷勤,王守国,顾庆,游书力.手性磷酸催化的C(3)-取代吲哚和甲基乙烯基酮不对称串联反应[J].化学学报.2014

标签:;  ;  ;  ;  

乙烯基吲哚论文-刘航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