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固态发酵,正交试验
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阳,宋鹏,杨灵红,陈五岭[1](2011)在《锰过氧化物酶高产菌株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锰过氧化物酶(MnP)产生菌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以MnP产生菌出发,首先确定Mn2+质量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MnP活性的影响优化培养基,进而探索最佳发酵条件。以菌种驯化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基质含水率作为主要观察因素,以MnP活性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培育条件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015mmol/g的Mn2+和质量浓度为0.1%的吐温-20。发酵时间为5d,菌悬液接种量为0.5%,培养温度为37℃,固态培养基基质含水率为85%。经测定,MnP活性提高到20.69U/g。(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1年09期)
周德明,冯友仁,梁帅[2](2009)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低能N+注入,对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锰过氧化物酶(Lip)活力均较高的菌株N1023进行诱变,研究了不同能量和不同剂量N+离子诱变后菌株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突变菌株的产酶活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能量和不同N+离子剂量注入对菌株有显着影响,诱变菌株N1023j产Mnp和Lip双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7.29%和22.58%,同时诱变菌株N1023j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韦元雅[3](2009)在《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的筛选、诱变选育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地球上廉价、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生物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关键的一步,但由于它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不定型的芳香环聚合物,很难被降解,因此给全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生物技术便成为环境界和生物界愈发关注的新生力量。如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来分解和转化木质素成了新的研究课题,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研究热潮。目前人们对木质素酶的研究多集中于白腐菌,并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为模式菌。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合成的木质素降解酶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胞外过氧化物酶系,包括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其中MnP在工业和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从自然界筛选出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其产MnP较低,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故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改良,使其获得更高的酶活是广泛应用的前提。同时,迄今为止,大多关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的研究多为液体发酵,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无法有效应用在大规模生产中。因此,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长有褐色或者乳白色锈斑的树皮上分离出4株可以降解染料的菌株,结合乳酸钠法测酶活,筛选出1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W3,其MnP活力为8.59Wg,经形态鉴定为黄孢原毛平革菌。由正交试验确定出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酶浓度为1.5mg/mL,酶解时间为2h,酶解温度为30℃。其中所采用的酶液是将蜗牛酶(S)(5mg/mL)、纤维素酶(C)(4mg/mL)用pH5.0的0.4 mol/L NH_4Cl-0.3%β-巯基乙醇0.2mol/L磷酸缓冲液溶解,按S:C=5:4配比而成。随后用波长为632.8nm,输出功率为12mw,光斑直径为1.5mm的He-Ne激光在照射距离30cm处对制备出的原生质体进行激光诱变。通过对突变株的酯酶同功酶谱、产酶能力及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选育出产酶能力较强、遗传稳定性良好的7#菌株作为工业发酵的新出发菌株,其MnP活力为14.28U/g。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方案为:添加浓度为0.015mmol/g的Mn~(2+)和浓度为0.1%的Tween-2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体的固体发酵条件为:菌种驯化时间5d,接种量0.5%,发酵温度37℃,发酵基质含水率85%。在该条件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固体发酵,其MnP活力达到20.71U/g。实验证明,亲本菌株经过激光诱变和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其MnP活力提高了141.1%。(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低能N+注入,对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锰过氧化物酶(Lip)活力均较高的菌株N1023进行诱变,研究了不同能量和不同剂量N+离子诱变后菌株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突变菌株的产酶活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能量和不同N+离子剂量注入对菌株有显着影响,诱变菌株N1023j产Mnp和Lip双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7.29%和22.58%,同时诱变菌株N1023j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阳,宋鹏,杨灵红,陈五岭.锰过氧化物酶高产菌株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饲料研究.2011
[2].周德明,冯友仁,梁帅.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
[3].韦元雅.高产锰过氧化物酶菌株的筛选、诱变选育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D].西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