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怠速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托车发动机,二次补气,配气相位,残余废气系数
怠速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李祖成,张青,周照强,吕晓惠[1](2018)在《二次补气和配气相位对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一款摩托车发动机加装二次补气装置后怠速稳定性提升的原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原机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模型标定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二次补气发动机仿真模型。利用以上模型分析二次补气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原机怠速不稳的主要原因为其残余废气系数过高。为解决原机怠速不稳问题,从配气相位出发,研究在对原机动力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降低残余废气系数的方法。结果表明:将排气相位整体提前可以将残余废气系数降至二次补气发动机的水平,且扭矩下降最大值不超过2%。(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华国胜,何博[2](2017)在《喷油时刻对于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于燃油喷射时刻与发动机怠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林海110 mL摩托车上的实验表明:适当提前燃油喷射时刻,对于怠速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朱少敏,周伟,刘广义[3](2017)在《汽油发动机怠速稳定性神经网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油机怠速时存在转速波动大﹑稳态恢复性差﹑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怠速工况下的单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以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怠速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建立在控制器下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中搭建怠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依据PID控制和单神经网络控制原理,设计PID控制器和单神经网络控制器;将PID控制器和单神经网络控制器嵌入到怠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网络控制器下怠速波动小,能较快收敛于目标转速;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很强的鲁棒性;单神经网络控制精度高,能有效提高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可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华国胜,何博[4](2017)在《喷油时刻对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燃油喷射时刻与发动机怠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林海110 m L摩托车上的试验表明:燃油喷射时刻适当提前,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刘鲨,张振东,尹丛博,程强[5](2016)在《汽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怠速工况运行品质是影响汽车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完成目标发动机喷油、点火系统控制匹配的基础上,以提高怠速运行稳定性为目标开发了怠速模糊控制器,编写了输入变量的模糊化、模糊推理过程以及模糊输出量的精确化等控制软件.采用模糊控制可以避免因汽车发动机怠速运行工况复杂造成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且可在发动机怠速工况时对转速进行较好的控制.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能有效改善汽车发动机的怠速运转稳定性,怠速运行质量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邓猛,曾东建,韩志强,张少朋[6](2014)在《柴油机关键控制参数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经典PID控制算法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控制参数和转速波动曲线。为了降低经典PID控制中由积分作用引起的超调量,设计了积分分离PID控制器,实现了根据输入偏差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引入积分作用。试验结果证明:在怠速闭环控制中,积分分离PID控制较经典PID控制有明显优势;水温较低时转速波动低于10r/min,水温较高时转速波动低于3r/min,能够较好地满足怠速稳定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2)
李锐,王都,袁荣棣[7](2013)在《基于仿人智能的怠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汽油机怠速工况下的转速稳定性控制问题,实现快速稳定达到目标怠速值。建立了怠速模式下的发动机均值模型。对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策略的怠速控制器设计方案,并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怠速控制方面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5期)
刘志军,黄若琼[8](2012)在《PID控制在汽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PID控制的原理以及该理论在汽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通过在标定开发中对汽油机点火角、气路的P/D控制,以及I相的综合控制,实现了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波动小于30 min/s的工程开发要求;分析了PID各项对怠速转速稳定控制的作用及影响程度,总结了标定过程中PID的调整规则。(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李岳林,王立标,曾志伟,杜宝杰,汤彬[9](2010)在《汽油机怠速稳定性的复合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机怠速不稳定是目前怠速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怠速控制的稳态和动态特性,研究模糊控制方法在怠速控制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模糊-PID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与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显着地减小怠速波动,且在加载空调负载时,其瞬态最大波动幅值仍低于±15 r/min;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适合于实车应用。(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0年03期)
苏岩,刘忠长,郭亮,雷霆[10](2008)在《基于PID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的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ID控制方法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经典PID控制参数和起动边界条件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参数的在线整定,实现了在不同起动条件下对不同阶段怠速稳定性最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怠速控制中,模糊PID控制较经典PID控制有明显优势;在各种油量下起动达到目标转速后,均可在30个循环内将转速平滑过渡到目标转速,怠速波动幅值≤±5 r/min。(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怠速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于燃油喷射时刻与发动机怠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林海110 mL摩托车上的实验表明:适当提前燃油喷射时刻,对于怠速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怠速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力,李祖成,张青,周照强,吕晓惠.二次补气和配气相位对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和动力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8
[2].华国胜,何博.喷油时刻对于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摩托车技术.2017
[3].朱少敏,周伟,刘广义.汽油发动机怠速稳定性神经网络控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
[4].华国胜,何博.喷油时刻对摩托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7
[5].刘鲨,张振东,尹丛博,程强.汽车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试验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6
[6].邓猛,曾东建,韩志强,张少朋.柴油机关键控制参数对怠速稳定性的影响[C].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7].李锐,王都,袁荣棣.基于仿人智能的怠速稳定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
[8].刘志军,黄若琼.PID控制在汽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2
[9].李岳林,王立标,曾志伟,杜宝杰,汤彬.汽油机怠速稳定性的复合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
[10].苏岩,刘忠长,郭亮,雷霆.基于PID对柴油机怠速稳定性控制的研究与优化[J].内燃机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