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训论文-彭静雯

科学规训论文-彭静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规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科,学科规训,学科建制,科学规训

科学规训论文文献综述

彭静雯[1](2017)在《科学规训对知识生产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塑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科规训是在学科生成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科功能理论。正是在社会建制的过程中,学科具备了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强制功能,拥有了规训的合法化权力力量。基于知识的权力正发生于科学进入大学时,它是学科规训理论的逻辑起点。科学不仅改变了知识生产的形态,促进了现代学科门类体系的建立,而且以"体制化"的力量给几乎所有的学科都烙上了"科学"的印记。因此,学科规训的实质就是科学规训。一旦科学规训的藩篱套住大学场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在对个体的形塑上,就形成了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纯粹理性的人为目标,强调抽象的观念与确定性的学习内容,并以"可算度性"来评价个体的学业成就。(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7年05期)

肖显静[2](2017)在《科学之于环境:从“规训”走向“顺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科学的认识是对实验对象和实验者的"规训",由此使得科学所获得的规律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实验室中的规律——科学规律或人工自然规律。这样的科学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放之四海而兼准"的普遍性,只具有特定的实验室背景下的普遍性。因此,称为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如果要想使得这样的科学应用取得成功,就需要"规训"地方环境,使之尽量与实验室环境相一致,即与科学规律成立的条件尽量一致。此时,如果"让环境适应科学",而不是"让科学适应环境",必然造成地方环境的破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变科学的上述"规训"特征,走向"顺应",直接面向大自然,发展"地方性科学"。"地方性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探讨适应于各个地方环境的认识及其应用,能够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7年02期)

向天宇[3](2016)在《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鲍德里亚与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分析后现代语境下广告对科学话语的征用,对人的身体生成了无形的规训权力,并阐释出当今科学话语与广告中关于身体的规训之间形成的新关系,这种关系更新了原有的规训,是一种带着抵抗原有规训意味的转向。(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6年02期)

周琴[4](2014)在《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教育学学科规训功能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对学科概念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表现为现代系统科学倡导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科规范范式和教学体系。从现代系统科学视角出发,基于现代系统科学制度化、规范化要求,首先从知识属性和组织属性两个层面展开并阐释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内涵,其次从促进功能和规限功能两个层面重新审视并考量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梁剑宏[5](2010)在《学科规训:中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演变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学科规训的视角来看,知识、学科发展过程中,学科规训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壮大。同时规训也剥离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致使人文和科学都仅仅被作为一种"器"来进行传授,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累积、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科范式的规训等方面,统一的人文世界裂变为科学与人文对立的两种知识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教学》期刊2010年06期)

白雅娟[6](2008)在《科学主义规训教育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用科学规训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使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本文从教育的哲学意蕴、文化意蕴和教育的研究独特性方面解读了这种困境的原因,并重新从教育和科学的角度对这种困境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视角。(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陈学东[7](2004)在《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绪论、八个专题性论述和结语组成。 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主旨、提纲以及写作意义做了详细说明,简单介绍了各专题性论述的主要内容,澄清了论文中的主要概念、观点,特别是提供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思路等,指出本论文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出近代学科规训制度产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其重要的社会影响,总结学科规训制度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存在在本体论意义上可能性,提供一个关于学科规训制度的清晰概念,厘清它的来龙去脉,进而结合学科规训制度来思考当前学科制度建设当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第一章从科学和学科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学科和学科规训制度的概念由来、基本含义和特征,探讨了学科规训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场所和基本形式,揭示了学科规训制度作为一种权力和规训的双重存在方式,对于科学和学科的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指出学科规训制度本质上就是把不同的知识资源部分结合成相互关联的特定知识种类的手段。 第二章以学科规训制度的确立、成熟和创新为线索,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对学科规训制度与科学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科规训制度在整个科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发展,内在地制约着科学中心的形成及其走向。 第叁章以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化的基元,介绍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的历史进程,指出学科规训的制度化安排具有重要的学科奠基意义,它不仅为近代科学的出现提供了最基础的规训保障,而且作为一种内在力量,促进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这对于认识学科规训制度化安排本质和意义,理解现代科学的产生的根源和动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四章认为传统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实际上受到了学科建制化表象的蒙蔽,并没有能够真正认清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相反,哈耶克倡导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真实地揭示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科规训制度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对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揭示。 第五章从近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视角上,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阐述了学科规训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揭示了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认同的内在原因。这对于寻求学科规训制度的发展与社会整合的良性机制,以及维护知识生产与消费的生态系统和促进未来科学的大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以范式为案例研究,认为范式本质上代表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规训系统,它通过象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形式来贯彻到所有的考试、书写、检查、研讨班等一系列规训形式中,它为各门学科提供一种解题的模式。范式在科学革命前后的变化,实质上也表现为用新的规训系统来指导新的常规科学。只有把范式看作是一种规训系统,才能对范式概念的内涵得到真正的理解。 第七章通过对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和确立的历史过程的详尽考察,系统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在近代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揭示了近代中国学科规训制度确立之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近代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传统文化与代表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西学之间的深层矛盾,时刻影响着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这对于今天制定正确的学科规训计划,具有极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人类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的方式和路径,进而导致传统学科规训制度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产生了危机和矛盾。因此,现代学科规训制度的重建应该着力于提供一种包含人文意蕴的规训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和“复活”主体,重新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强大的支持。 结语概述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以及在写作上创新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4-06-01)

科学规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室科学的认识是对实验对象和实验者的"规训",由此使得科学所获得的规律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实验室中的规律——科学规律或人工自然规律。这样的科学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放之四海而兼准"的普遍性,只具有特定的实验室背景下的普遍性。因此,称为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如果要想使得这样的科学应用取得成功,就需要"规训"地方环境,使之尽量与实验室环境相一致,即与科学规律成立的条件尽量一致。此时,如果"让环境适应科学",而不是"让科学适应环境",必然造成地方环境的破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变科学的上述"规训"特征,走向"顺应",直接面向大自然,发展"地方性科学"。"地方性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探讨适应于各个地方环境的认识及其应用,能够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规训论文参考文献

[1].彭静雯.科学规训对知识生产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塑型[J].高教探索.2017

[2].肖显静.科学之于环境:从“规训”走向“顺应”[J].思想战线.2017

[3].向天宇.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J].新闻传播.2016

[4].周琴.现代系统科学视野下教育学学科规训功能的考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

[5].梁剑宏.学科规训:中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演变简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0

[6].白雅娟.科学主义规训教育的困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7].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

标签:;  ;  ;  ;  

科学规训论文-彭静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