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配功能论文-雷针,高传胜

再分配功能论文-雷针,高传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分配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差距,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机理分析

再分配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雷针,高传胜[1](2019)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叁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叁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9年05期)

万海远[2](2019)在《强化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在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上,如何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提升人民从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等问题,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陈春霞[3](2018)在《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法是我国经济规范的根本法律,可以首先对国家整体再分配功能的有效条件,帮助社会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进行总结,并从建立完善的输入分配经济法律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监管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叁方面,论述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8年17期)

余益伟[4](2018)在《再分配制度的结构、关系与功能:瑞美德叁国比较与镜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再分配制度体系由税收和社会保障两大制度构成,两大制度的结构与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不同的再分配机制,影响到再分配功能的发挥。从结构、关系与功能角度,瑞典、美国、德国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具有典型性。文章建立再分配制度的结构-关系分析框架,对叁国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的结构特征、相互间作用关系和再分配功能进行分析与比较。叁国经验与比较提示我国,构建合理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应注重制度结构的健全性与制度间关系的契合性。(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余益伟,丁学娜[5](2016)在《结构、关系与功能: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收入再分配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在其快速现代化阶段(1955—1990年)以较小的社会支出规模实现了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并未出现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而扩大的情况。日本收入再分配机制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制度绩效,以二者的合理结构作为支撑,以关系融合形成功能互补,以与经济发展相包容的公平可持续性作为制度设计之考量,综合形成了日本收入分配调节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田冰[6](2015)在《对社会分配公正的探究——以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分配制度体现着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收入分配领域矛盾日积月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与日俱增。而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充分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弥补现有分配制度留下的不足,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32期)

李全娣[7](2015)在《关于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的几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资源经由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划归每个经济主体,其中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经济主体通过按劳分配实现资源的二次分配过程,经济法则是社会实现二次分配的主要法律依据。本文通过介绍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原则与特点,阐述了经济法实现再分配功能的几个途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31期)

卢盛峰[8](2015)在《改革财政体制 积极发挥再分配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作用应当得到足够重视。为了增进社会公平,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通过财政政策强化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转型期社会经济特征是诱发财政收入分配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1-19)

李爽[9](2014)在《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彰显——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与日俱增,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改革的评价、影响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调节器,特别是经济法,其特有的再分配功能能够弥补现有分配制度留下的遗憾与不足,其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理念恰好与公平分配观、可持续发展观高度契合。要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大力彰显经济法的应有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29期)

彭逸涵[10](2014)在《试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益资源会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最终划归每个收入主体。其中,初次分配是在物质资源的生产过程完成的,它是在经济领域内部按照生产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的第一次分配过程。再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完成的基础上,各个收入主体通过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实现的资源利益的第二次分配过程。根据法律调整的作用领域,民商法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初次分配的调整实现生产环节的社会公平和效率;而经济法则是通过对社会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二次分配和调整,实现消费环节的社会公平和效率。(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中旬刊)》期刊2014年09期)

再分配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问题在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上,如何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提升人民从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等问题,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分配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雷针,高传胜.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研究[J].中国劳动.2019

[2].万海远.强化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

[3].陈春霞.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分析[J].纳税.2018

[4].余益伟.再分配制度的结构、关系与功能:瑞美德叁国比较与镜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8

[5].余益伟,丁学娜.结构、关系与功能:日本快速现代化时期收入再分配机理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6

[6].田冰.对社会分配公正的探究——以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

[7].李全娣.关于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

[8].卢盛峰.改革财政体制积极发挥再分配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9].李爽.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彰显——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4

[10].彭逸涵.试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原则[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

标签:;  ;  ;  ;  

再分配功能论文-雷针,高传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