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易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洪灾,经济易损性,IIM-TSDEA模型,中国
经济易损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华,李宁,胡爱军,徐选华[1](2014)在《基于IIM-TSDEA模型的洪灾经济易损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灾害的研究从关注致灾因子转移到易损性,并认为易损性是灾害的根本原因。作者在分析现有易损性研究基础上,从系统投入产出角度,提出洪灾易损性的内涵,构建洪灾易损性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IIM-TSDEA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1998年洪水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价,揭示洪灾直接经济易损性、间接经济易损性和总经济易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易损性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总的变动趋势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发现揭示承灾体易损性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对水平可以作为灾害管理绩效高低的评判标准,减灾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承灾体的恢复能力,使灾害易损性拐点出现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该文的理论及模型方法既能弥补目前洪灾易损性评估不涉及间接经济影响的不足,又可以克服评估中经常使用的评估方法的主观赋权的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02期)
张维佳,姜立新,李晓杰,杨天青[2](2013)在《汶川地震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易损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震级、高烈度地震的发生在某一区域是小样本事件,基于区域历史震例的震害预测方法对强震损失的快速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探讨利用时效性高的孤立强震震例进行震后的快速评估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了汶川地震的震害资料,以烈度区和行政区划为分类单元建立了汶川地震损失数据库。利用震区内130个县、市的震害数据,选用USGS PAGER系统中的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的函数模型计算得到了区域适用的人员死亡率。利用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记录,建立了极灾区、严重灾区、重灾区和受灾区的经济损失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震例对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相应的损失率能够较好地估计川滇地区强震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及经济损失。(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鑫,郭安宁,焦娇[3](2012)在《地震灾害经济易损性评估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灾害学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地震灾害经济易损性的评估模型,构造了易损性因素指标集及评语集,并对甘肃省13个地级市进行地震经济易损性风险评估,最终获取经济易损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易损性最高的地区为兰州市、金昌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易损性最低的地区为平凉市、酒泉市、定西市和甘南州;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由于评估指标对评估目标的影响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估是合适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陈和,刘贵政,蒲惠荧[4](2012)在《台风灾害承灾体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台风灾害研究注重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对灾害的影响,但现实情况不断显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对灾害有着重要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建立了广东省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广东统计年鉴2010》中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台风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2年04期)
李景宜[5](2011)在《洪灾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估与区划——以渭河下游洪泛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渭河下游洪泛区洪灾损失评估和抗洪减灾规划制定的需要,选取人口密度、GDP密度和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作为经济易损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影响度赋值和权重迭加,经堤防减灾效益校正后,进行洪灾易损度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西安市市区南部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且境内南山支流堤防较弱,因而属于洪灾易损度高风险区;西安市市区中部和北部地区、咸阳市市区北部以及临潼区中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发达,且临近的渭河干流部分堤防设防标准较低,因而属于较高风险区;咸阳市市区中部和南部、高陵县、临潼县北部和南部、渭南市市区以及华县西部均属于中等风险区;大荔县东部、华县东部和潼关县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虽然堤防减洪效益一般,但仍属于低风险区。最后,提出在目前水沙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加强堤防建设、提高堤防减洪效益是降低洪灾社会经济易损度、减少灾害损失的较为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王奋,蔡大鑫,谢瑞红,许向春[6](2010)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中社会经济易损性因子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中承灾体的分析,选取人口密度、非农业经济产值、耕地果园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四个因子作为易损性评价因子,探讨了对各因子在1km×1km单元格内进行精细化计算的方法,得到各因子在社会经济易损性指数中的权重,依据社会经济易损性指数绘制了海南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布图。(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S2期)
张海玉,程先富,马武[7](2010)在《洪涝灾害经济易损性模糊评价——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水灾害是洪水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降水量、人口密度、产值等因子在洪水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有一定意义。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在GIS和模糊数学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易损性风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将安徽沿长江地区洪涝的易损性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高度易损性、较高度易损性、中度易损性、较低度易损性、低度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沿江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在马鞍山、芜湖市、铜陵市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耕地面积广阔的滨江下游平原区。这些地区应积极兴修水利,大力发展避洪产业。(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0年01期)
王海博,邹乐乐[8](2009)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能源经济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表明在四大主要能源行业经济易损性下降的同时,其价格易损性却是在不断上升的。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和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易损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期刊2009年01期)
王永利,丁俊,王德伟,魏伦武,倪师军[9](2006)在《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方法体系。在对评价因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对康定城2005年和2020年的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康定城市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6年02期)
曾群华,郭跃,赵纯勇[10](2004)在《物元理论在危岩滑坡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以万州为例,应用物元理论分析说明危岩、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特点。进行区域易损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获取各种易损性参数,为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提供基本资料。根据万州50a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了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对该区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计算出其易损度。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各易损程度指标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判断综合易损度(CVD)与计算结果相符合。最后提出减灾工作应在传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物元理论采用可拓学方法,提出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简单思路,以期为滑坡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经济易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高震级、高烈度地震的发生在某一区域是小样本事件,基于区域历史震例的震害预测方法对强震损失的快速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探讨利用时效性高的孤立强震震例进行震后的快速评估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了汶川地震的震害资料,以烈度区和行政区划为分类单元建立了汶川地震损失数据库。利用震区内130个县、市的震害数据,选用USGS PAGER系统中的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的函数模型计算得到了区域适用的人员死亡率。利用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记录,建立了极灾区、严重灾区、重灾区和受灾区的经济损失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震例对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相应的损失率能够较好地估计川滇地区强震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及经济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易损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华,李宁,胡爱军,徐选华.基于IIM-TSDEA模型的洪灾经济易损性评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张维佳,姜立新,李晓杰,杨天青.汶川地震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易损性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13
[3].李鑫,郭安宁,焦娇.地震灾害经济易损性评估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西北地震学报.2012
[4].陈和,刘贵政,蒲惠荧.台风灾害承灾体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2
[5].李景宜.洪灾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估与区划——以渭河下游洪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
[6].王奋,蔡大鑫,谢瑞红,许向春.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中社会经济易损性因子的计算[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
[7].张海玉,程先富,马武.洪涝灾害经济易损性模糊评价——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J].灾害学.2010
[8].王海博,邹乐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能源经济易损性分析[J].中国能源.2009
[9].王永利,丁俊,王德伟,魏伦武,倪师军.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评价[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
[10].曾群华,郭跃,赵纯勇.物元理论在危岩滑坡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
标签:洪灾; 经济易损性; IIM-TSDEA模型;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