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社会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制度,新中国,全国重点大学,出版方,优势学科,图书出版,科研优势,学术出版,出版工作
经济社会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推出“新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丛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新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丛书”,是“十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11-27)
苏泽龙[2](2019)在《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以交城县为中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迁,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有鉴于此,本文以文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近代交城以"制皮业"为中心的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探讨了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流域内区域经济变迁的关系。同时笔者对近代以"交子毛"而闻名的交城商业进行全面考察,希望在此基础上拓宽对晋商研究的学术视野。(本文来源于《地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熊金武[3](2019)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研究——基于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生了从传统的、前科学的经济思想向现代的、科学的经济学转型。拉卡托斯科学革命纲领方法论有利于理解经济思想范式变革。通过构建经济思想演进机制,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转型,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的可能方向,说明社会经济思想形态的复杂性,留学生、海归经济学家、传教士等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息息相关。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需要坚守本土经济思想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国独特的问题意识,面向实际经济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雅静[4](2019)在《《生计、生态与秩序——近代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林业经济和社会变迁》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民众生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叁百年前,我国西南地区的民众智慧性地将林业生产与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充分重视生计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使林业成为生计的保障,民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贵州清水江及都柳江流域的苗侗民族,世代以林业生产为主要的生计方式,随着两大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日渐脆弱,政府和民众不得不在生计(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林闽钢,霍萱[5](2019)在《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以1997、2008年经济危机为关键节点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节点对制度变迁意义重大,是当今历史制度主义的核心议题。考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急速性以及社会保障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及时回应表明,两次经济危机成为社会保障加速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导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加速转型和加速调整。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应以社会投资战略为核心,促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性升级,使其成为主动推动经济整体发展的有效系统。(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雪娇[6](2019)在《20集大型纪录片《激荡中国》:聚焦经济社会 勾勒变迁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平台相继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作品,从各个视角回顾、展现新中国70年来经历的发展变化,力图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新中国。日前在优酷视频等平台播出的20集大型纪录片《激荡中国》,便是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从经济社会发(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10-23)
周狄,潘洵[7](2019)在《经济救亡与社会变迁:全面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封锁加剧,国内经济形势剧变,抗战也成了加速中国社会内部生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这一时期兴起的工业合作运动,是在特殊的形势下以工业合作的方式开展动员、组织生产的经济救亡活动。战时四川的工业合作,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经济救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发后方资源、支持持久抗战的必然产物。四川"工合"良好的产销业绩不仅服务于抗战救亡需求,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四川"工合"的福利政策有利于促进城乡建设,教育培训又使得合作社社员观念发生改变,增强了抗战救国意识。作为战时生产动员及农村手工业发展模式之一,工业合作至今仍有一定的思想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史文静,陈阳[8](2019)在《集体经济变迁视域下乡村社会网络与主体认同——基于慈溪徐福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乡村原有共同体凝聚力逐渐削弱,村民主体认同有待重塑。以宁波慈溪徐福村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乡村社会网络的各类节点人物,分析乡村集体经济对村民主体文化认同的影响。在集体经济变迁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底层架构依旧根植于熟人关系结构。新的集体主义文化应尊重历史脉络及村民日常生活实践,发挥农民个体能动性,以经济+宗族的深层结构构成的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乡村连接机制,构建新农村主体新的伦理和审美文化。(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青,李嵱,杨旭民[9](2019)在《石头城社会经济的复合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头城,气候和社会经济变化的复合性影响表现出"人—水—梯田—作物—森林"诸要素的关联反映。干热河谷灾变、工业化农业、文化土壤和人口流失等,是纳西传统山地农业系统面临主要问题及挑战。各种"建设""发展"的力量正强烈干预纳西山地生活,对当地环境、农业及食物系统造成根本性影响,而传统智慧的衰微无疑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2期)
郭圣莉,尹露[10](2019)在《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中的适应性变革:上海社区治理4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上海作为全国社区建设的先导者,以"两级政府、叁级管理"为中轴,不断地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社区建设与治理模式。就其具体进程来看,其社区治理体系变迁可概括为叁大阶段:一是,社区治理体系的萌芽与初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以社区服务的出现与开展;二是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表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职能;叁是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表现为全面重建上海的街道社区体系。本文对上海社区治理发展过程进行了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梳理,并以"国家—地方政府—社区"的运动逻辑为分析框架,考察上海社区在四十年变迁进程背后的逻辑,发现上海在城市社区治理领域取得的众多突破均是国家与地方对改革的适应性变革的共同结果,即国家政策、地方创新、微观主体的共同作用。国家政策为全国社区发展建设提供了合法性和推动力,而地方创新则展现了地方政府和基层社区面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问题的实践的创新性和特殊性。(本文来源于《城市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经济社会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迁,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有鉴于此,本文以文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近代交城以"制皮业"为中心的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探讨了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流域内区域经济变迁的关系。同时笔者对近代以"交子毛"而闻名的交城商业进行全面考察,希望在此基础上拓宽对晋商研究的学术视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社会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推出“新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丛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2].苏泽龙.明清以来文峪河流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以交城县为中心的研究[J].地域文化研究.2019
[3].熊金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研究——基于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框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4].李雅静.《生计、生态与秩序——近代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林业经济和社会变迁》评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林闽钢,霍萱.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以1997、2008年经济危机为关键节点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张雪娇.20集大型纪录片《激荡中国》:聚焦经济社会勾勒变迁图景[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7].周狄,潘洵.经济救亡与社会变迁:全面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合作[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
[8].史文静,陈阳.集体经济变迁视域下乡村社会网络与主体认同——基于慈溪徐福村的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9].杨青,李嵱,杨旭民.石头城社会经济的复合变迁[J].新西部.2019
[10].郭圣莉,尹露.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中的适应性变革:上海社区治理40年[J].城市治理研究.2019
标签: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社会制度; 新中国; 全国重点大学; 出版方; 优势学科; 图书出版; 科研优势; 学术出版; 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