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氧化剂论文-涂川俊,夏金童,蒋许欢,窦钦宝,王昭

复合型氧化剂论文-涂川俊,夏金童,蒋许欢,窦钦宝,王昭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型氧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电解槽,预焙阳极,沥青粘结焦,抗氧化机理

复合型氧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涂川俊,夏金童,蒋许欢,窦钦宝,王昭[1](2011)在《复合型抗氧化剂对预焙阳极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提出了在预焙阳极材料用煤沥青输送至熔化槽脱水前直接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并制备了新型预焙阳极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和抗氧化性能分析等方法表征了预焙阳极材料的显微结构、氧化度以及添加抗氧化剂前后沥青的微观结构,并探讨了预焙阳极材料的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的AlF3/Li2CO3(AlF3与Li2CO3质量比为2∶3)的预焙阳极材料的体积密度达到1.55 g/cm3,经过900℃煅烧后其氧化度值仅为15.7%,比不添加抗氧化剂的预焙阳极材料的氧化度值降低了10.6%。在沥青炭化成焦过程中,这种复合型抗氧化剂镶嵌在炭质本体中,使得沥青焦与石油焦的活性状态趋于一致,直接降低了沥青焦中不饱和键的活性点数量,阻挡O2、CO2等氧化性气氛与阳极接触面微孔的接触,从而减少预焙阳极材料的过量消耗。(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夏宝宣[2](2010)在《复合型煤抗氧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通过对煤抗氧化剂的研究可以减少煤自燃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亦可将其用于标准物质的制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复合型煤抗氧化剂,对于复合型煤抗氧化剂中主抗氧剂(聚合型受阻酚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叁(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合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讨论了各因素、水平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并以各产物的初熔点(熔点)和收率两个指标确定合成的关键因素及工艺参数;通过红外光谱对各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复合型煤抗氧化剂对于煤样性质的影响研究,确定了煤的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制备的抗氧剂、阻化剂通过热重分析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探讨了不同类型抗氧化剂的动力学特征,并从活化能角度评价抗氧化剂的性能。研究表明,影响主抗氧化剂中间体——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摩尔比和催化剂的添加量;最佳合成条件是:以BF_3·Et_2O作催化剂,加入量为对甲酚质量的0.5%,以甲酚与双环戊二烯摩尔比为3:2的比例,在反应温度80℃下滴加双环戊二烯,2h内滴加完毕。在滴加完双环戊二烯之后再反应1h。影响主抗氧化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异丁烯用量和反应时间;最佳合成条件是:以硫酸作催化剂,加入量为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质量的1.5%,每100g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通入异丁烯0.5mo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0℃。影响辅助抗氧化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摩尔比和催化剂用量;最佳合成条件是:以叁乙胺为催化剂,添加量为2,4-二叔丁基苯酚质量的1%。反应物摩尔比(叁氯化磷:2,4-二叔丁基苯酚)取1:3.0,在40℃下向2,4-二叔丁基苯酚中滴加叁氯化磷,40-60℃下反应2h,然后升温至120℃反应3h。以主抗氧化剂和辅助抗氧化剂为原料制备复合型煤抗氧化剂,主、辅抗氧化化剂摩尔比为2:1。对加入不同抗氧化剂的煤样进行热重实验分析,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对其燃烧活化能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百分比)抗氧化剂的煤样比不加抗氧化剂的煤样燃烧活化能增加明显,加入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煤样比加入单一抗氧化剂煤样活化能增加7 kJ/mol,这说明主、辅抗氧化剂之间发生了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0-06-30)

江屈强[3](2006)在《复合型氧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鞭炮药剂对氧化剂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DTA方法的实验研究,初步确定了复合型氧化剂配方中的基本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改变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获得了烟火效果较为理想的A、B两个系列的复合型氧化剂配方,并通过机械感度的研究,最终确定了A、B两个系列的复合型氧化剂的配方,分别为:催化剂A3~8%,高氯酸钾55~60%,硝酸盐37~42%;催化剂B3~8%,高氯酸钾63~68%,硝酸盐29~34%。 分别研究了两个系列复合型氧化剂中各组分对该复合型氧化剂性能的影响,证明了催化剂A、催化剂B、硝酸盐和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都可以改善复合型氧化剂的烟火效果;同时也研究了复合型氧化剂与还原剂对鞭炮药剂性能的影响。通过机械感度的研究,证明了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会使烟火药剂变得很敏感,得出了复合型氧化剂中不宜加入多硝基化合物的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首次发现了对高氯酸钾热分解过程有很好催化作用的催化剂B;首次给出了鞭炮药剂烟火效果表征参数的定义、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研究出了A、B两个系列复合型氧化剂的配方。(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江屈强,刘玉海[4](2006)在《一种复合型氧化剂的正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以催化剂、高氯酸盐、硝酸盐和多硝基化合物为组分的复合氧化剂配方。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3.15%的催化剂、53.27%的高氯酸盐、36.32%的硝酸盐和7.26%的多硝基化合物配制成的复合氧化剂具有较大的响度。(本文来源于《火工品》期刊2006年02期)

赵勤[5](2003)在《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类及肉类制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氧化作用造成产品的味道变化和色泽的快速褪变比微生物造成的褪变更快。通过对脂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氧化剂的研究,获得了一种高效新型抗氧化剂ATX-1号,它有效控制肌肉蛋白和脂肪的氧化,使萨拉米存储12个星期后色泽、过氧化值、味道无任何变化。(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03年05期)

陈琳,陈育平,伍焜贤,苏亦用[6](2000)在《猪油中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几种没食子酸酯对猪油氧化的抑制作用,以及与其它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考查了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型抗氧化中增效剂的配比,发现没食子酸辛酯与柠檬酸及蛋氨酸按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刘国敏[7](1998)在《以茶多酚为主的复合型抗氧化剂对油炸食品保鲜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茶多酚及由茶多酚与BHT、TBHQ混合,并用柠檬酸作增效剂组成的复合型抗氧化剂对油炸食品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油炸食品有很强的保鲜作用,它与BHT、TBHQ组成的复合型抗氧化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保鲜效果顺序为茶多酚+TBHQ>茶多酚+BHT>茶多酚。(本文来源于《广州食品工业科技》期刊1998年02期)

夏枫耿,蔡丹智[8](1997)在《油脂复合型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抗氧化剂─—煎炸油稳定剂.比较了煎炸油稳定剂与单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指出煎炸油稳定剂是高效的食用油脂抗氧剂.(本文来源于《广州食品工业科技》期刊1997年01期)

复合型氧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通过对煤抗氧化剂的研究可以减少煤自燃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亦可将其用于标准物质的制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复合型煤抗氧化剂,对于复合型煤抗氧化剂中主抗氧剂(聚合型受阻酚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叁(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合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讨论了各因素、水平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并以各产物的初熔点(熔点)和收率两个指标确定合成的关键因素及工艺参数;通过红外光谱对各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复合型煤抗氧化剂对于煤样性质的影响研究,确定了煤的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制备的抗氧剂、阻化剂通过热重分析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探讨了不同类型抗氧化剂的动力学特征,并从活化能角度评价抗氧化剂的性能。研究表明,影响主抗氧化剂中间体——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摩尔比和催化剂的添加量;最佳合成条件是:以BF_3·Et_2O作催化剂,加入量为对甲酚质量的0.5%,以甲酚与双环戊二烯摩尔比为3:2的比例,在反应温度80℃下滴加双环戊二烯,2h内滴加完毕。在滴加完双环戊二烯之后再反应1h。影响主抗氧化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异丁烯用量和反应时间;最佳合成条件是:以硫酸作催化剂,加入量为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质量的1.5%,每100g双环戊二烯对甲酚树脂通入异丁烯0.5mo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0℃。影响辅助抗氧化剂合成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摩尔比和催化剂用量;最佳合成条件是:以叁乙胺为催化剂,添加量为2,4-二叔丁基苯酚质量的1%。反应物摩尔比(叁氯化磷:2,4-二叔丁基苯酚)取1:3.0,在40℃下向2,4-二叔丁基苯酚中滴加叁氯化磷,40-60℃下反应2h,然后升温至120℃反应3h。以主抗氧化剂和辅助抗氧化剂为原料制备复合型煤抗氧化剂,主、辅抗氧化化剂摩尔比为2:1。对加入不同抗氧化剂的煤样进行热重实验分析,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对其燃烧活化能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百分比)抗氧化剂的煤样比不加抗氧化剂的煤样燃烧活化能增加明显,加入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煤样比加入单一抗氧化剂煤样活化能增加7 kJ/mol,这说明主、辅抗氧化剂之间发生了协同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型氧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涂川俊,夏金童,蒋许欢,窦钦宝,王昭.复合型抗氧化剂对预焙阳极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矿冶工程.2011

[2].夏宝宣.复合型煤抗氧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江屈强.复合型氧化剂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4].江屈强,刘玉海.一种复合型氧化剂的正交设计[J].火工品.2006

[5].赵勤.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研发与应用[J].肉类工业.2003

[6].陈琳,陈育平,伍焜贤,苏亦用.猪油中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0

[7].刘国敏.以茶多酚为主的复合型抗氧化剂对油炸食品保鲜作用的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8

[8].夏枫耿,蔡丹智.油脂复合型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7

标签:;  ;  ;  ;  

复合型氧化剂论文-涂川俊,夏金童,蒋许欢,窦钦宝,王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