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欺负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欺负算法,二次连接检测,分布式系统,选举算法
欺负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邓定胜[1](2014)在《一种欺负算法的改进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并实现了欺负算法,利用二次连接检测的方法,构架了一个用于欺负算法的故障检测器.并针对在新进程启动时,协调者可能重新选举的问题,提出了设置稳定时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熊超,武小年,张昭[2](2012)在《基于欺负算法的改进选举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欺负算法产生大量通信信息,时间开销大,占用系统资源过高,严重影响了分布式OLAP系统的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欺负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直接向性能最优的节点发送选举消息,以降低选举过程中产生信息的通信量和选举时间开销;并通过循环选举保证选举出系统的最优节点担任系统协调者。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有效地降低了消息通信量,减少了时间开销,能更好的应用于分布式OLAP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2年12期)
蔡乐毅[3](2009)在《基于贪心策略优化欺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存在一个"协调者"的进程。当该进程发生停止工作后需要产生一个新的"协调者",新的协调者的产生过程称之为选举过程,该过程的一个基本算法就是欺负算法,但是利用基本的欺负算法做选举过程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消息传递,这就可能会导致系统整体性能降低。这里对基本欺负算法进行仔细分析,并在分析参考了其他的一些相关优化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它利用了贪心算法的策略对基本的欺负算法做了一定的优化,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9年18期)
吴宁,马义忠[4](2008)在《基于欺负算法的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算法中的欺负算法在选举协调者的过程中由于传输了大量信包而导致性能降低。该文在分析原有算法及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算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2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优化算法在避免了选举失败或选举错误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选举过程中信包的传输数量,提高了通信性能,避免了网络延迟和网络拥塞。(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19期)
李晓婷,何博雄,钟联炯[5](2004)在《分布式系统中欺负算法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分布式系统欺负算法的基础上 ,对欺负算法由于传输大量信包以致性能较低的缺点进行详细分析 ,并抽象出数学模型 .针对此问题 ,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并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分析 ,给出优化算法的优点 :网络流量小、响应时间短、通信量最小化 ,并且避免了网络延迟和网络拥塞(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欺负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欺负算法产生大量通信信息,时间开销大,占用系统资源过高,严重影响了分布式OLAP系统的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欺负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直接向性能最优的节点发送选举消息,以降低选举过程中产生信息的通信量和选举时间开销;并通过循环选举保证选举出系统的最优节点担任系统协调者。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有效地降低了消息通信量,减少了时间开销,能更好的应用于分布式OLAP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欺负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邓定胜.一种欺负算法的改进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熊超,武小年,张昭.基于欺负算法的改进选举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
[3].蔡乐毅.基于贪心策略优化欺负算法[J].考试周刊.2009
[4].吴宁,马义忠.基于欺负算法的优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
[5].李晓婷,何博雄,钟联炯.分布式系统中欺负算法及其优化[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