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当代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境主义国际,情境建构,景观社会,日常生活批判
云南当代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罗菲[1](2019)在《重建日常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发端于欧洲的情境主义国际提出通过情境建构来抵抗日益物化和分离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重新激发出人们对本真生活的情绪和欲望。其思想框架除了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也包括同时期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瓦纳格姆的日常生活革命理论以及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它们共同形成致力于变革社会,改变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思潮。这一系列思想观念塑造着情境主义国际,也深刻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的消费社会理论、后现代理论以及当代艺术。情境建构包括总体都市主义、异轨、漂移、心理地理学等行动方式,这些方式与情境主义国际源于欧洲前卫艺术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此,情境主义国际也对后世的艺术形成深远影响,如90年代的关系美学正是批判性地继承了情境主义国际对景观社会的批判以及整个60年代以来艺术中的人际互动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景观社会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与此同时,艺术与思想在各地的传播与交融越加日常化,2000年以后的云南当代艺术现场伴随着各式各样艺术社区的建立和活跃的实验艺术项目的开展,让云南的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多中心的面貌。本文通过情境主义国际及其情境建构的观念视野来对照考察发生在云南本土2005至2016年间的一些具有情境建构特征的艺术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艺术家们自觉延续着日常生活批判与实践的观念逻辑,对景观社会、消费社会状况保持着警觉。这些艺术项目普遍通过引入文化与习俗,在一系列集体性、游戏性、事件性、日常性中,实现情境建构的文化策略和观念主张。最后,通过对这些艺术项目在方法、形式、观念以及目标层面的综合分析,与情境主义国际进行对照,云南这些具有情境建构特征的艺术实践显得更加本土化、微观化、游戏化,更强调集体参与、协商和共处,发展出区别于情境主义国际那种激进革命式的社会批判,转而形成一种艺术、生活和游戏互通的情境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艺术家群体的实验精神,更激发了参与者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反思,使艺术家和更广泛的人群以艺术之名重建起一系列诗意和游戏的日常生活。(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薛其龙[2](2017)在《少数民族审美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建构——以云南彝族撒尼支系大糯黑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彝族撒尼支系聚居的大糯黑村因画家带动成为了圭山采风村,传统民族审美与现代审美交相并建构了新的村落审美知识,表现出审美场域由大糯黑村转向圭山采风村,审美主体由村民变成当代画家,艺术品由村内创作转成画廊展示的变化。因审美特性符合村民与画家的各自之需,大糯黑村的民族与当代艺术审美形成了共存互建的状态。总观当前少数民族村落审美的发展现状,大糯黑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例个案。(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薛宝[3](2016)在《《艺象彩云——云南民族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吴化雨副教授专着《艺象彩云——云南民族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一书由全国百佳出版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本书作者以个人的艺术创作、设计实践及多年的高校设计特色教学经验为基础确立了写作观点,撰写角度有别于立足于人类学、民族学或工艺美术学的研究视野,突破了"保护式传承"的思维方式。其研究成果充实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设计理论,在保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同时将当代新的图形观念和成像技术融入到(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薛红艳,黄念一,涂雪文[4](2015)在《云南当代艺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艺术生态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云南当代艺术的特征。云南的当代艺术宛如灵异高原上的奇异生物,形态丰富、样式灵异、自由生长,既有本土的气息,又有开阔世界的眼界,形成了诸多的特征:多样性与边缘性、生命性与自然性、民族性与独立性、日常性与当代性、引领性与传承性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5](2013)在《云南当代艺术作品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刘雯婷[6](2012)在《从“云南画派”看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当代艺术的生存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画派”是二十世纪80年代由驻扎在云南的一批年轻画家创新的一个绘画流派,以传统的云南重彩画结合现代重彩形成新的绘画样式,当时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民族地区的一种艺术样式,深深的受到云南民族文化的熏陶,也成为了当地民族文化较典型的一部分,尽管“云南画派”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将民族当地文化很好的融入当代艺术创新出耳目一新的绘画艺术,不仅保留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在当代艺术中结合现代文化的特点,让传统与现代齐头并进。有鉴于此,“云南画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新锐的当代文化中的主要矛盾,本文以此为案例详细阐述“云南画派”作为民族地方文化是如何融入当代艺术的,它在当代艺术中如何的生存且具有了鲜明的特色而受人瞩目,对现在如何挖掘民族文化、结合当代文化,甚至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绘画艺术的形式美给予我们的更多思考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2-06-30)
韩照丹[7](2012)在《中心主义下的边缘性——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解读"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艺术家的具体作品,阐释了作家在以汉文化为主这个大的环境下,坚持了云南当代艺术独特的本土性。以具本土的艺术视角和深度,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关注内在的精神,以这种边缘性的状态来描述他们所存在的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与变化(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2年11期)
荀贵品[8](2011)在《云南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绘画与自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回到自然和生命的初衷是艺术的底线,不回到自然和生命的初衷并汲取其精神,人便容易被时尚所吞没而没有自知。本文致力的是挖掘、确立本土文化,它选取反映云南当代风景油画创作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云南当代风景油画最高精神成果的文本并进行现代阐释,试图通过它呈现云南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绘画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价值,让边地人获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尊。本文从云南当代油画创作的艺术生态出发,从风景绘画的角度,阐述云南这一区域红土情节现象的生发和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现象叁十年来所经历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及其在当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即为这一时代凸显出绿色价值。其意图在于从云南当代风景油画的历史梳理中探讨这一精神和灵魂向自然回归的价值取向的不同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我希望通过对云南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绘画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创造严肃庄重的分析,帮助人们思考本土文化的价值、地位、和命运等重大问题。梳理之后也许我们会对我们的故乡、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别有一份体认,加深一层热爱。那些关心文化价值和精神生活的非本土人士也能从中得到愉悦和滋养,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1-12-01)
戴建华[9](2011)在《艺术活动的当代性——浅议云南当代艺术的走势及其产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艺术界,悄然发生着一些当代艺术事件:2008年4月由着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管郁达先生策划的"行者日志"——和丽斌个展;2008年10月由和丽斌策划的"‘写生云南’系列艺术活动第二回‘哀牢寻梦’"在昆明香巴拉画廊的展出;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艺术家推广活动"‘我们的生活’——温雅高贵的礼物"大型画展在云南民族(本文来源于《金沙江文艺》期刊2011年06期)
[10](2011)在《K空间·201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之“圭山看台”云南当代艺术特别展作品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期刊2011年06期)
云南当代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彝族撒尼支系聚居的大糯黑村因画家带动成为了圭山采风村,传统民族审美与现代审美交相并建构了新的村落审美知识,表现出审美场域由大糯黑村转向圭山采风村,审美主体由村民变成当代画家,艺术品由村内创作转成画廊展示的变化。因审美特性符合村民与画家的各自之需,大糯黑村的民族与当代艺术审美形成了共存互建的状态。总观当前少数民族村落审美的发展现状,大糯黑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例个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当代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罗菲.重建日常生活[D].云南艺术学院.2019
[2].薛其龙.少数民族审美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建构——以云南彝族撒尼支系大糯黑村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7
[3].薛宝.《艺象彩云——云南民族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薛红艳,黄念一,涂雪文.云南当代艺术特征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云南当代艺术作品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
[6].刘雯婷.从“云南画派”看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当代艺术的生存态势[D].云南艺术学院.2012
[7].韩照丹.中心主义下的边缘性——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解读[J].新西部(理论版).2012
[8].荀贵品.云南当代艺术中的风景绘画与自然的关系[D].云南大学.2011
[9].戴建华.艺术活动的当代性——浅议云南当代艺术的走势及其产生的影响[J].金沙江文艺.2011
[10]..K空间·201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之“圭山看台”云南当代艺术特别展作品选[J].艺术.生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