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袁少飞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袁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化酶,纯化效率,稳定性,重复利用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袁少飞[1](2017)在《磁性核—壳生物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用于β-葡萄糖苷酶(CfGlu1B)的分离纯化和活性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磁性生物高分子纳米颗粒,将其用于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及改良蛋白的活性。以带六聚组氨酸标签的CfGlu1B(台湾家白蚁叁种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中的一种)为对象,研究了该磁性纳米颗粒在分离纯化CfGlu1B和改进酶活性方面的应用,结果如下:(1)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MG/IDA-Ni~(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ay)以及强磁场震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磁性纳米颗粒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磁性能等理化特征。结果显示Fe_3O_4/PMG/IDA-Ni~(2+)为“核-壳”结构,直径约为350 nm;相应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饱和磁化量为20.7emu/g,对外加磁场响应灵敏。(2)研究磁性纳米颗粒在分离纯化融合蛋白CfGlu1B(His-Cf Glu1B)方面的应用。首先确定带His标签的CfGlu1B融合蛋白和磁性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对比目标磁性纳米颗粒以及中间产物颗粒分别与含His-CfGlu1B蛋白的溶液孵育后的SDS-PAGE和溶液中剩余酶活的变化,确定了His-CfGlu1B特异性结合目标磁性纳米颗粒,不会与中间产物颗粒发生非特异性吸附;其次比较该磁性纳米颗粒与商业化纯化材料的纯化效率的差异,选取两种商业化纯化材料(GenScript)无磁性镍柱High Affinity Ni-NTA Resin和(Thermo Scientific)磁性镍柱HisPurTM Ni-NTA Magnetic Beads,纯化后His-CfGlu1B的比活和总活力回收率结果显示叁种材料的纯化效率相当,纯化后CfGlu1B的比活如下:无磁性镍柱(45.09 U/mg)略大于磁性纳米颗粒(42.61 U/mg),略高于磁性镍柱(40.86 U/mg);蛋白CfGlu1B的总活力回收率如下:无磁性镍柱(77.3%)大于磁性镍柱(63.2%),高于磁性纳米颗粒(60.6%)。(3)研究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固定化酶载体对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化过程的叁个主要影响因素:His-CfGlu1B蛋白量/载体(μg/mg)、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叁个因素分别对固定化His-CfGlu1B活性作曲线,得出固定化最佳条件:蛋白量/载体是120μg,孵育时间30 min,孵育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测定磁性纳米颗粒的固载量约为60 mg/g。固定化对His-CfGlu1B动力学参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His-CfGlu1B(Km=3.4±0.4 mM)对底物p-NPG的亲和力高于游离的(Km=4.2±0.3 mM),固定化His-CfGlu1B的催化效率(Kcat/Km=13.5±0.7 S-1 mM-1)略低于游离的(Kcat/Km=14.0±0.7 S-1 mM-1)。(4)研究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固定化载体在活性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首先研究载体和His-CfGlu1B酶的结合稳定性,固定化的酶在4℃放置20天后未能检测到载体和His-CfGlu1B酶的分离,说明His-CfGlu1B酶与磁性纳米颗粒间的结合稳定。其次研究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固定化His-CfGlu1B在60℃温育30分钟后,残留活性是原活性的75%,而游离His-CfGlu1B在60℃温育30分钟后,残留活性检测不到;固定化His-CfGlu1B在25℃放置20天后酶活剩余70%,而游离His-CfGlu1B在25℃放置20天后酶活剩余20%,这说明固定化His-CfGlu1B的热稳定性远高于游离的酶。最后检测了固定化His-CfGlu1B酶可重复使用次数,固定化酶在11次重复使用后仍维持约70%的原酶活性,改善了游离酶难以重复利用的缺点。(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郭和泽,蒋泽权,宋晟,孙康,窦红静[2](2015)在《自组装法制备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微囊—声/磁双重显影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复合微囊不仅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还可通过内部包封适当气体而具有特征的声学响应,从而在医学诊断中具备同时增强超声/磁共振显影的能力,有利于结合两种医学显影手段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这类复合微囊的制备主要基于较复杂的"层层自组装法",而通过无模板自组装制备磁性微囊尚无报道,更无由此构筑"声/磁"双响应微囊的研究。因而本论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无模板自组装法构筑"声/磁"双响应微囊,即首先制备表面由多羧基修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进而通过无模板组装法将其与聚烯丙基胺通过静电自组装构建磁性复合微囊,在此基础上于微囊内部包封氟碳气体,从而使其兼具"声/磁"双响应性。本文对于无模板组装法的机理及微囊制备的规律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所得微囊进行了细胞毒性、体外超声及磁共振造影等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复合微囊对超声和磁共振造影都具有增强作用,是一种医学显影性能良好的声/磁双重显影剂。(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 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5-10-17)

徐云鹤,徐慧芳,高北岭,张海礁,韦华伟[3](2013)在《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轻质填料、催化剂、电磁波吸收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对新型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指出了其发展前景,为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3年S2期)

徐云鹤,徐慧芳,高北岭,张海礁,韦华伟[4](2013)在《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轻质填料、催化剂、电磁波吸收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对新型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指出了其发展前景,为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期刊2013-08-23)

黄静[5](2010)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高分子修饰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3O4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显着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高饱和磁化强度和超顺磁性。共沉淀法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便宜,最具应用前景。但共沉淀法Fe3O4磁性纳米颗粒极易团聚,因此,对这些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有机高分子修饰,提高它们的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和吸附能力,在工业和生物领域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对Fe3O4磁性纳米颗粒和丙烯酰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P(AM-co-AA)的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偶联剂和高分子修饰、Fe3O4磁性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和高分子链上组装以及所制备的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粒径为17nm,反尖晶石结构,饱和磁化强度为54.7emu/g,具有超顺磁性。用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对Fe3O4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氨基化修饰,分散性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变化不大(51.9emu/g),仍具有超顺磁性。氨基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氧化碳纳米管能组装成饱和磁化强度为40emu/g超顺磁性磁性碳纳米管。磁性碳纳米管对表阿霉素的吸附量可达520%,当pH为3.6时,释放效率达到91%,可实现对抗癌药物表阿霉素靶向给药、可控吸附和可控释放。2.所合成的P(AM-co-AA)富含-COOH和-CONH2,耐热性高、特性粘数大、水溶性好。P(AM-co-AA)分子链上的-COOH与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OH能进行化学键合,可实现对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P(AM-co-AA)化学修饰。P(AM-co-AA)修饰量为8%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热稳定性好,饱和磁化强度高(51.8emu/g),室温下仍然表现出典型的超顺磁性,在水和乙醇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快速有效地分离。3.所合成的P(AM-co-AA)与天然高分子明胶功能结构相似,P(AM-co-AA)聚合物分子量可控,链段上氨基与羧基含量的比例可调,能更宽地适应应用环境。原位合成与高温诱导能使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P(AM-co-AA)或明胶进行组装,组装后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明显下降。P(AM-co-AA)和明胶与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组装材料很好地保持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质,在水中能快速分散,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能从水中迅速、有效地分离。(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沈昊宇,赵永纲,胡美琴,夏清华[6](2009)在《高分子聚羧酸-纳米Fe_3O_4磁性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其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吸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分子聚羧酸-纳米Fe3O4磁性复合颗粒(PC-NMPs)。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A)、有机元素分析(EA)、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合成的磁性复合颗粒进行了组成、结构、形貌、磁性等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和去除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Parabens)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复合颗粒平均粒径为100~15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10.66 emu/g,剩余磁化强度为0.61 emu/g,矫顽力为14.96 Oe;该磁性复合颗粒对4种常用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Parabens)的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模式,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B)、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B)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B)的饱和吸附量为556 mg/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PB)的饱和吸附量为588 mg/g。该复合颗粒能有效去除水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类化合物,是潜在的环境激素吸附剂和去除剂。该复合颗粒表面富含羧基可与Parabens类化合物形成氢键、苯环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有利于吸附过程快速有效地进行。(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佟瑞利,赵娜娜,许泽胜,王金本[7](2007)在《高分子表面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分散特性及其与O/W体系中油组分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表面修饰改性的 Fe_3O_4磁性颗粒是一种具有特殊磁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经表面修饰改性后,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状态,改善其分散性和相容性,可以大幅度调控其颗粒分散性、聚集行为和特定功能,从而大大拓宽其应用性能。因此在电磁屏蔽材料、药物载体、传感器、磁性分离、吸波材料、油水乳化体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7-01)

毕如意[8](2007)在《功能化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以中和沉淀法为基础制备出单分子层油酸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nm左右,油酸含量为12.70%。然后采用两亲性小分子4-乙烯基本甲酸在纳米颗粒上的自组装并引发就地聚合制备出富有羧基功能基团的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红外、热失重、透射电镜及电导滴定等方法对这种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数据表明利用两亲性小分子自组装法制备的功能化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含量为74.01%,功能基团含量为0.105mmol/g,同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磁含量和功能基团含量,体现了自组装法构建纳米材料的优越性。本论文还尝试论证了油酸分子和Fe_3O_4纳米颗粒的吸附方式,并对制备的羧基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做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15)

甘志锋,姜继森[9](2005)在《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高分子在其上的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纳米颗粒因其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而成为纳米生物材料领域研究的前沿。本文综述了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生物高分子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组装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5年06期)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复合微囊不仅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还可通过内部包封适当气体而具有特征的声学响应,从而在医学诊断中具备同时增强超声/磁共振显影的能力,有利于结合两种医学显影手段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这类复合微囊的制备主要基于较复杂的"层层自组装法",而通过无模板自组装制备磁性微囊尚无报道,更无由此构筑"声/磁"双响应微囊的研究。因而本论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无模板自组装法构筑"声/磁"双响应微囊,即首先制备表面由多羧基修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进而通过无模板组装法将其与聚烯丙基胺通过静电自组装构建磁性复合微囊,在此基础上于微囊内部包封氟碳气体,从而使其兼具"声/磁"双响应性。本文对于无模板组装法的机理及微囊制备的规律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所得微囊进行了细胞毒性、体外超声及磁共振造影等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复合微囊对超声和磁共振造影都具有增强作用,是一种医学显影性能良好的声/磁双重显影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袁少飞.磁性核—壳生物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用于β-葡萄糖苷酶(CfGlu1B)的分离纯化和活性改进[D].江苏大学.2017

[2].郭和泽,蒋泽权,宋晟,孙康,窦红静.自组装法制备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微囊—声/磁双重显影剂[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5

[3].徐云鹤,徐慧芳,高北岭,张海礁,韦华伟.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3

[4].徐云鹤,徐慧芳,高北岭,张海礁,韦华伟.导电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C].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2013

[5].黄静.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高分子修饰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6].沈昊宇,赵永纲,胡美琴,夏清华.高分子聚羧酸-纳米Fe_3O_4磁性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其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吸附作用[J].复合材料学报.2009

[7].佟瑞利,赵娜娜,许泽胜,王金本.高分子表面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分散特性及其与O/W体系中油组分相互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8].毕如意.功能化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

[9].甘志锋,姜继森.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高分子在其上的组装[J].化学进展.2005

标签:;  ;  ;  ;  

高分子磁性纳米颗粒论文-袁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