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与救赎论文-艾力发

悲悯与救赎论文-艾力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悲悯与救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今宝,在桃,自我救赎,生命成长史

悲悯与救赎论文文献综述

艾力发[1](2019)在《疼痛·悲悯·自我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大野》叙写了无名小城东区的女孩今宝和国营农场女孩在桃近40年的生命成长史。成长中的疼痛让两个女孩变得坚韧;缺少爱的境遇让她们心怀悲悯;在不断地对生命的自我审视中,今宝和在桃完成了自我救赎。(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黄键[2](2017)在《戏谑、悲悯与救赎——莆仙目连戏的俗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至迟产生于北宋年间的目连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号称中国戏曲的"戏祖"。宋杂剧目连戏流入中国南方后,被南戏所吸收,产生了南戏目连戏,据日本学者田仲一成近年来考证,在中国南方目连戏的传播过程中,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系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枢纽作用。南戏目连戏正是随着福建海商的行商路线传入福建,形成了莆仙目连戏与闽南目连戏,进而以莆仙目连戏的形式进入江西,然后向安徽、江苏、浙江西北等中国南方内(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17年05期)

车红梅,闫姗姗[3](2016)在《悲悯的救赎——论迟子建《晚安玫瑰》的对话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的中篇小说《晚安玫瑰》展现价值理性缺失和工具理性越位的时代症候,具象化地透视了赵小娥等一群"时代孤儿"的社会情绪和精神状态。他们长期与价值理性旁落的时代对话,在物质或精神世界中流浪。犹太后裔吉莲娜以精神"教母"的身份救赎赵小娥,映射出作家在反思现实文化的基础上对理想人生境界的潜心追寻。《晚安玫瑰》以温婉的叙事,为迟子建的文学想象和当下文学景观注入新的生机。对迟子建的创作来说,《晚安玫瑰》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本,标志着作家的成功转型和对人性救赎的高贵坚守。(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韩彬[4](2016)在《《亲爱的》:悲悯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华语电影。它根据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寻找失去的孩子之彭高峰寻子篇》改编而成。但在这部影片中打拐寻子仅仅是故事的外壳,陈可辛凭借外在打拐寻子的故事展示了亲情、伦理、人性、社会批判的诸多看点。然而深入故事的内核,对人性的悲悯和灵魂的自我救赎才是陈可辛影片的灵魂。通过对田文军、鲁晓娟、韩德忠、樊云、李红琴、高夏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透视了几人在寻子过程中如何完成了自我觉醒、忏悔和救赎。(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江秀[5](2015)在《沦落与救赎:《失明症漫记》中的悲悯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失明症漫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文明沦落的末世图景。眼盲导致了心盲,造成了人性的扭曲与泯灭和社会的灾难与毁灭。冷酷的故事背后透露出萨拉马戈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悲悯情怀,使我们审视自己,不要做能看却看不见的盲人,也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5年22期)

董方红[6](2015)在《悲悯与救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悲剧美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倾情赞美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的生命形式,笼罩着无以摆脱的悲剧色彩,展示作家对湘西贫苦民生的悲悯,但作家更大的悲悯在于现代人执着于物欲而渐失生命本真的人情和人性。作家以湘西的人情人性美为样本,以悲剧美学精神执着于现代人的精神救赎。(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13期)

郝丹丹[7](2015)在《异化世界中的悲悯救赎——论《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异化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代表作品,它是作者在后现代创作语境下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进行彻底颠覆和重构之后的一部反童话小说。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表现出的异化主题以及表现异化主题的方法,从而来分析这种异化主题所凸显出的深层内涵。(本文来源于《景德镇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位俊达[8](2015)在《孤独世界中的悲悯救赎——《百年孤独》中的人性隐喻与现代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以隐喻、象征、重复等艺术手法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秘史,从而揭示了个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孤独情结。探索孤独之后的人性是理解小说的核心所在,文章从欲望沉浮之中的人性隐喻与孤独叙事之后的现代反思出发,来分析作品中复杂隐喻的深层内涵。(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安德烈大叔[9](2015)在《悲悯的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中的救赎在于把人从罪恶之中释放出来,而如何释放,便是艺术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了,金基德的《圣殇》便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这部大受好评的新作和其早年的《撒玛利亚女孩》有众多异曲同工的地方,两部作品的片名及海报都带有浓重的基督教气息,都是关乎罪恶与救赎的故事,一样的残酷与凌厉。金基德对宗教似乎有难以抑制的热情,从西方的基督教到东方的佛教,众多东西方的宗教精神内涵都屡见其作品:救赎、牺牲、因果轮回、贪、嗔、痴、现世受罪、宿命、(本文来源于《电影画刊(上半月刊)》期刊2015年01期)

岑灿[10](2014)在《爱恨交织的悲悯救赎——论黄春明笔下的“乡下人进城”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20世纪50、60年代经济转型带来的社会巨变为乡土文学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文学土壤。其中"乡下人进城"成为众多作家考察现代化语境下城乡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视点。黄春明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悲悯情怀记录了众多进城乡下人的生存困境与心路历程,发掘了他们身上传统的人性闪光点,也对其固有的国民劣根性进行嘲讽与批判。黄春明通过这类写作,以期达到对台湾后现代性进程中城与乡、传统与现代、民族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饱含着对人类自身生存境遇的救赎意识。(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4年01期)

悲悯与救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至迟产生于北宋年间的目连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号称中国戏曲的"戏祖"。宋杂剧目连戏流入中国南方后,被南戏所吸收,产生了南戏目连戏,据日本学者田仲一成近年来考证,在中国南方目连戏的传播过程中,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系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枢纽作用。南戏目连戏正是随着福建海商的行商路线传入福建,形成了莆仙目连戏与闽南目连戏,进而以莆仙目连戏的形式进入江西,然后向安徽、江苏、浙江西北等中国南方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悲悯与救赎论文参考文献

[1].艾力发.疼痛·悲悯·自我救赎[J].北方文学.2019

[2].黄键.戏谑、悲悯与救赎——莆仙目连戏的俗世精神[J].福建艺术.2017

[3].车红梅,闫姗姗.悲悯的救赎——论迟子建《晚安玫瑰》的对话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6

[4].韩彬.《亲爱的》:悲悯与救赎[J].电影文学.2016

[5].李江秀.沦落与救赎:《失明症漫记》中的悲悯情怀[J].语文学刊.2015

[6].董方红.悲悯与救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悲剧美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赤子(上中旬).2015

[7].郝丹丹.异化世界中的悲悯救赎——论《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异化主题[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

[8].位俊达.孤独世界中的悲悯救赎——《百年孤独》中的人性隐喻与现代反思[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安德烈大叔.悲悯的救赎[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5

[10].岑灿.爱恨交织的悲悯救赎——论黄春明笔下的“乡下人进城”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

标签:;  ;  ;  ;  

悲悯与救赎论文-艾力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