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地基模型论文-李辉

刚性地基模型论文-李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性地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刚性地基,自振周期,局部振型,密集

刚性地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1](2019)在《基于刚性地基模型下的超大型间接空冷塔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火力发电厂的间接空冷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间接空冷塔结构属于大口径薄壁结构,刚性地基模型下的基本振型及低阶振型属于局部振型,局部振型分布非常密集且数量很多,整体振型出现较晚且振型分散。(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于旭,庄海洋,朱超[2](2016)在《基于模型试验的软夹层地基与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耗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量分析法提出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能量反应平衡方程,通过对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耗能分析,研究了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能量反应平衡方程能够有效地反映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各部分的能量反应。由于SSI效应的影响,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滞回变形耗能比、动能能量比和阻尼耗能比与刚性地基时耗能反应明显不同,大震时SSI效应影响更为显着,表现为隔震结构的动能能量比和阻尼耗能比增大,而隔震层的滞回变形耗能比降低,降低幅度与输入地震动的特性相关。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的动能能量比与隔震层转动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阻尼耗能比与隔震结构体系的阻尼比相关。(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0期)

李辉[3](2013)在《冷却塔刚性地基和相互作用模型下的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冷却塔刚性地基和相互作用模型,分别对这两种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大口径薄壁结构表现出:局部振型密集、数量多且阶数靠前,整体振型分散且靠后的特点.考虑相互作用后,冷却塔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振型发生改变.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要重视考虑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刚性地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能量分析法提出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能量反应平衡方程,通过对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耗能分析,研究了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能量反应平衡方程能够有效地反映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各部分的能量反应。由于SSI效应的影响,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滞回变形耗能比、动能能量比和阻尼耗能比与刚性地基时耗能反应明显不同,大震时SSI效应影响更为显着,表现为隔震结构的动能能量比和阻尼耗能比增大,而隔震层的滞回变形耗能比降低,降低幅度与输入地震动的特性相关。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的动能能量比与隔震层转动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阻尼耗能比与隔震结构体系的阻尼比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性地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辉.基于刚性地基模型下的超大型间接空冷塔动力特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于旭,庄海洋,朱超.基于模型试验的软夹层地基与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耗能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

[3].李辉.冷却塔刚性地基和相互作用模型下的动力特性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刚性地基模型论文-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