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皮层,突触发育,静息突触,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1](2009)在《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 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但2~7 d组与8~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自发突触功能活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宋美英[2](2007)在《γ-氨基丁酸对外侧缰核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节律性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上丘脑的缰核在中枢占有显要位置,是边缘前脑至脑干的重要驿站。缰核与昼夜节律起搏器视交叉上核(SCN)有往返的纤维投射,并与松果体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这两个部位是昼夜节律产生和调节的重要区域。缰核本身也有视网膜纤维投射,而且缰核神经元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这些都表明缰核有可能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γ-氨基丁酸(GABA)是?SCN?中主要的神经递质,是介导昼夜节律的重要成分。在缰核内有丰富的GABA,而且内侧缰核缺乏?GABA_A受体,外侧缰核具有GABA_A受体,这进一步提示外侧缰核在昼夜节律调节当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缰核脑片上,电压钳模式下,在昼夜周期不同时相(白天:10:00-18:00,夜间:20:00-4:00)记录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观察γ-氨基丁酸对缰核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外侧缰核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即白天高,夜间低;而内侧缰核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无昼夜节律性。2、在外侧缰核GAB_A对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具有节律性,白天抑制,晚上兴奋;而在内侧缰核GABA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无昼夜节律性,白天和晚上均为抑制。3、GAB_A对外侧缰核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主要是由GABA_A受体介导的。是什么机制导致GABA对外侧缰核白天和夜间作用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6-13)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于上丘脑的缰核在中枢占有显要位置,是边缘前脑至脑干的重要驿站。缰核与昼夜节律起搏器视交叉上核(SCN)有往返的纤维投射,并与松果体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这两个部位是昼夜节律产生和调节的重要区域。缰核本身也有视网膜纤维投射,而且缰核神经元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这些都表明缰核有可能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γ-氨基丁酸(GABA)是?SCN?中主要的神经递质,是介导昼夜节律的重要成分。在缰核内有丰富的GABA,而且内侧缰核缺乏?GABA_A受体,外侧缰核具有GABA_A受体,这进一步提示外侧缰核在昼夜节律调节当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缰核脑片上,电压钳模式下,在昼夜周期不同时相(白天:10:00-18:00,夜间:20:00-4:00)记录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观察γ-氨基丁酸对缰核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外侧缰核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即白天高,夜间低;而内侧缰核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无昼夜节律性。2、在外侧缰核GAB_A对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具有节律性,白天抑制,晚上兴奋;而在内侧缰核GABA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无昼夜节律性,白天和晚上均为抑制。3、GAB_A对外侧缰核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主要是由GABA_A受体介导的。是什么机制导致GABA对外侧缰核白天和夜间作用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

[2].宋美英.γ-氨基丁酸对外侧缰核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节律性调节[D].吉林大学.2007

标签:;  ;  ;  ;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论文-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