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氨酸酶论文-罗沈强,田长富

蛋氨酸酶论文-罗沈强,田长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组蛋氨酸酶,诱导条件,单因素试验,GLC细胞

蛋氨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罗沈强,田长富[1](2019)在《两种重组蛋氨酸酶表达条件优化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GLC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两种重组蛋氨酸酶表达的诱导条件,并探讨其对宣威人肺腺癌细胞GLC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重组蛋氨酸酶表达质粒PGEX-4T1-4A1-MGL和PGEX-4T1-3B8-MGL转染至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以目标蛋白表达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诱导前菌液起始光密度(OD_(600nm))值、培养温度、诱导时间等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亲和层析法对所得重组蛋氨酸酶4A1-MGL、3B8-MGL进行纯化;采用考马斯蓝法检测其质量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纯度,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活性。采用MTT法检测经低、中、高剂量重组蛋氨酸酶(4A1-MGL和3B8-MGL分别均为0.1、0.2、0.4 U/mL)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抑制率。结果:两种重组蛋氨酸酶表达的最优诱导条件为菌液起始OD_(600 nm)值0.9、培养温度37℃、诱导时间5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4A1-MGL、3B8-MGL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2±0.04、1.28±0.03(RSD<3%,n=3)。经纯化后,4A1-MGL的质量浓度为(0.70±0.02)mg/mL,纯度为(96.42±3.15)%,活性为(0.45±0.02)U/mg;3B8-MGL的质量浓度为(0.56±0.02)mg/mL,纯度为(97.43±2.96)%,活性为(0.91±0.03)U/mg。经低、中剂量4A1-MGL和3B8-MGL作用48、72 h,高剂量4A1-MGL和3B8-MGL作用24、48、72 h后,GLC细胞的抑制率均显着升高,且高剂量组作用72 h时显着高于同时间点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重组蛋氨酸酶表达的诱导条件,所得4A1-MGL和3B8-MGL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GLC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2期)

胡月新,徐天勇,张钰雯,赵瑜,田长富[2](2014)在《蛋氨酸酶联合顺铂协同抑制人肺腺癌细胞GLC生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纯化重组蛋氨酸酶并探讨其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对人肺腺癌GLC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方法对原核表达体系pGEX-4T-1-Met/Dh5a菌液破碎后上清过纯化柱(GST)纯化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重组蛋氨酸酶与顺铂联合应用对G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金正均法计算q值判断两药合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重组蛋氨酸裂解酶浓度为0.22 mg/mL,纯度达95%,活性为0.568 IU/mg.给药72 h后单用顺铂对GLC细胞抑制率为24.80%,单用蛋氨酸酶抑制率为27.49%,两药合用抑制率为66.80%.q=1.47>1.15,表现出明显协同作用.结论蛋氨酸酶及顺铂均有抑制GLC增殖作用,并且两者联合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任晓丽,赵瑜,陈南芳,田长富[3](2013)在《蛋氨酸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蛋氨酸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DNA重组技术,将L-蛋氨酸-γ裂解酶基因(L-Methioneγ-Lyase Gene)与供体载体pDNR-CMV重组,获得含有Metase重组基因的供体载体pDNR-Metase-CMV.将pDNR-Metase-CMV片段与真核腺病毒载体PLP-Ade-X-CMV进行重组,获得pLP-Ade-Metase-CMV重组分子.结果获得了重组腺病毒载体pLP-Ade-Metase-CMV,并证实该重组腺病毒载体中有Metase Gene.结论采用LoxP/Cre体外重组法成功地构建了含蛋氨酸酶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曾红静,田长富[4](2013)在《蛋氨酸补偿代谢途径及蛋氨酸酶抗肿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氨酸是唯一1种含硫必需氨基酸,是蛋白合成和细胞转甲基化作用的必需成分,同时也是同型半胱氨酸的前体物质.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对蛋氨酸呈现出依赖的特性.这种依赖是一种代谢缺陷,可从蛋氨酸的生物代谢角度解释肿瘤细胞产生蛋氨酸依赖的缺陷.正常细胞代谢中存在蛋氨酸补救途径即5,-甲硫基腺苷酸(MTA)循环合成蛋氨酸,而肿瘤细胞却无此途径,表现出对蛋氨酸的绝对需要.L-蛋氨酸γ-裂解酶能够特异性地裂解L-蛋氨酸产生氨、α-丁酮酸和甲硫醇.蛋氨酸酶在抗肿瘤研究中表现出对肿瘤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给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芳,任晓丽,罗得华,罗沈强,王文举[5](2013)在《切除GST标签的重组蛋氨酸酶及多抗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表达条件后纯化出切除GST标签的Met-PGEX-4T-1蛋白,制备出假单胞菌来源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将蛋氨酸酶(L-methionine gamma-lyase,Me)t的基因克隆至pBSK载体中,形成重组质粒pBSK-Met,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BSK-Met与PGEX-4T-1载体连接,形成Met-PGEX.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出Met-PGEX,采用亲和层析法过柱纯化Met-PGEX,凝血酶切除分子量为26KD的GST标签,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出蛋氨酸酶多克隆抗体Met PcAb,双向免疫扩散实验测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间接Elisa法测效价1:1×105.结果成功表达纯化出纯度大于90%的Met-PGEX并制备出多克隆抗体.结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不同来源重组蛋氨酸酶抗原差异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付崴,田长富[6](2011)在《蛋氨酸酶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细胞蛋氨酸依赖性的增高是一种特异性的代谢缺陷,这种代谢缺陷也是选择性治疗肿瘤的一个靶点。研究发现,蛋氨酸γ-裂解酶(蛋氨酸酶、L-Methionine-γLyase)可以特异地裂解细胞内外的蛋氨酸,从而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发其凋亡,但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现在还发现,蛋氨酸酶消除体内的蛋氨酸,能够导致基因的甲基化作用和DNA合成发生改变,以增强抗肿瘤效果。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蛋氨酸酶可以消除多种依赖蛋氨酸的肿瘤细胞,因此是一种蛋氨酸限制抗癌策略。蛋氨酸酶显示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方法的巨大前景。本文特对此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Yoshioka,朱振平,于丽华[7](2006)在《重组蛋氨酸酶在猕猴体内的药动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蛋氨酸酶(rMETase)对于人系外源性蛋白酶,该酶在人肿瘤裸鼠模型中表现出广泛的抑瘤作用。本实验以灵长类动物猕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rMETase的药动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方法与结果rMETase单次静脉注射1000u/kg、2000u/kg和4000u/kg时,猕猴血浆蛋氨酸水平在30min内可降低至无法检测的水平(小于0.5μmol/L),且持续4h;给药剂量4000u/kg时,血浆蛋氨酸低于1μmol/L的水平,可维持8h。rMETase在猕猴体内的t1/2为2.49h,给药2000u/kg和4000u/kg时的CL分别为11.28ml/h和30.77ml/h;rMETase以4000u/(kg.8h)重复给药2周时,可使血浆蛋氨酸水平在给药期间维持在2μmol/L以下;重复大剂量给药的主要系统毒性表现为食量减少、体重轻微下降,血浆白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呈可逆性降低。当rMETase重复给药2周后的28d再次给药时,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有1只动物死亡;及时给予激素抢救可避免死亡,或给药前给予氢化可的松可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实验后的66、86和116d时再次给药,首次给药后抗rMETase抗体水平为10-3,第4次给药后增加到10-6;在以后的2个月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0-2。抗rMETase抗体类型主要是IgG,体外检测系中和性抗体;但在体内对rMETase降低血浆蛋氨酸作用的影响较小。结论系统研究表明,rMETase在猕猴模型中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蛋氨酸水平,出现的系统毒性反应很小;rMETase是一具良好前景的广谱抗肿瘤新药,但应重视其免疫原性,如能进行化学修饰或其它处理则可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并降低其免疫原性,增加用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06年04期)

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8](2005)在《猕猴静注重组蛋氨酸酶后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蛋氨酸酶(rMETase)是分解血浆蛋氨酸的外源性蛋白酶,现已可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与生产;该酶在人肿瘤裸鼠模型中表现出广泛的抑瘤作用。但rMETase对人系外源性蛋白酶,为此以灵长类动物猕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rMETase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或(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S1期)

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9](2005)在《重组蛋氨酸酶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蛋氨酸酶(rMETase)对于人系外源性蛋白酶,该酶在人肿瘤裸鼠模型中表现出广泛的抑瘤作用。本实验以灵长类动物猕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rMETase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和/或免疫毒性及系统毒性。方法与结果rMETase单次静脉注射1000u/kg、2000u/kg和4000u/kg时,猕猴血浆蛋氨酸水平在30min内可降低至无法检测的水平(小于0.5umol/L),且持续4h;给药剂量4000u/kg时,血浆蛋氨酸低于1umol/L的水平,可维持8h。rMETase在猕猴体内的T1/2为2.49 h,给药2000u/kg和4000u/kg时的CL分别为11.28ml/h 和30.77ml/h;rMETase以4000u/(kg·8h)重复给药2周时,可使血浆蛋氨酸水平在给药期间维持在2μmol/L以下:重复大剂量给药的主要系统毒性表现为食量减少、体重轻微下降, 血浆白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呈可逆性降低。当rMETase重复给药2周后的第28d再次给药时, 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有1只动物死亡:及时给予激素抢救可避免死亡,或给药前给予氢化可的松可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实验的第66、86和116天时再次给药,首次给药后抗rMETase抗体水平为103。第4次给药后增加到10-6;在以后的2个月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02。抗rMETase抗体类型主要是IgG,体外检测系中和性抗体:但在体内对rMETase降低血浆蛋氨酸作用的影响较小。结论系统研究表明,rMETase在猕猴模型中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蛋氨酸水平,出现的系统毒性反应很小;rMETase是一具良好前景的广谱抗肿瘤新药,但应重视其免疫原性,如能进行化学修饰或其它处理则可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并降低其免疫原性, 增加用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期刊2005-11-01)

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10](2005)在《猕猴静注重组蛋氨酸酶后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蛋氨酸酶(rMETase)是分解血浆蛋氨酸的外源性蛋白酶,现已可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与生产;该酶在人肿瘤裸鼠模型中表现出广泛的抑瘤作用。但rMETase对人系外源性蛋白酶,为此以灵长类动物猕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rMETase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或免疫毒性及系统毒性评价。方法与结果单次静脉注射1 000、2 000和4 000(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9-01)

蛋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纯化重组蛋氨酸酶并探讨其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对人肺腺癌GLC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方法对原核表达体系pGEX-4T-1-Met/Dh5a菌液破碎后上清过纯化柱(GST)纯化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重组蛋氨酸酶与顺铂联合应用对G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金正均法计算q值判断两药合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重组蛋氨酸裂解酶浓度为0.22 mg/mL,纯度达95%,活性为0.568 IU/mg.给药72 h后单用顺铂对GLC细胞抑制率为24.80%,单用蛋氨酸酶抑制率为27.49%,两药合用抑制率为66.80%.q=1.47>1.15,表现出明显协同作用.结论蛋氨酸酶及顺铂均有抑制GLC增殖作用,并且两者联合使用存在协同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氨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罗沈强,田长富.两种重组蛋氨酸酶表达条件优化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GLC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9

[2].胡月新,徐天勇,张钰雯,赵瑜,田长富.蛋氨酸酶联合顺铂协同抑制人肺腺癌细胞GLC生长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

[3].任晓丽,赵瑜,陈南芳,田长富.蛋氨酸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

[4].曾红静,田长富.蛋氨酸补偿代谢途径及蛋氨酸酶抗肿瘤研究进展[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

[5].张芳,任晓丽,罗得华,罗沈强,王文举.切除GST标签的重组蛋氨酸酶及多抗制备[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

[6].付崴,田长富.蛋氨酸酶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

[7].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Yoshioka,朱振平,于丽华.重组蛋氨酸酶在猕猴体内的药动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J].食品与药品.2006

[8].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猕猴静注重组蛋氨酸酶后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J].毒理学杂志.2005

[9].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重组蛋氨酸酶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C].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5

[10].厉保秋,杨志坚,Takayaki,朱振平,于丽华.猕猴静注重组蛋氨酸酶后的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系统毒性[C].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5

标签:;  ;  ;  ;  

蛋氨酸酶论文-罗沈强,田长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