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溶菌酶论文-张璐莹,罗春海,许启有,李诗莹,邹晓

牛乳溶菌酶论文-张璐莹,罗春海,许启有,李诗莹,邹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乳溶菌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乳溶菌酶,溶血试验,刺激性试验

牛乳溶菌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莹,罗春海,许启有,李诗莹,邹晓[1](2015)在《牛乳溶菌酶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对实验室制备的重组牛乳溶菌酶粉剂在应用于临床试验之前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抑菌试验,确定牛乳溶菌酶的抑菌浓度;通过牛乳溶菌酶溶液溶血性试验,观察牛乳溶菌酶溶液对2%兔红细胞混悬液有无溶血现象;采用牛乳溶菌酶溶液对家兔滴眼后自身对比,观察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来确定该药对眼黏膜的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牛乳溶菌酶粉剂的抑菌浓度为4 mg·m L-1,牛乳溶菌酶无溶血和凝集作用,对眼黏膜6 h后有较弱的刺激性,48 h后刺激性基本消失。因此,重组牛乳溶菌酶制剂具有安全性,符合黏膜局部用药标准,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试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璐莹,聂甜甜,郑程远,付世新[2](2012)在《牛乳溶菌酶概述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生物学特性。并且应用于食品、饲料、医学及生物工程之中。针对目前临床中,对于奶牛乳房炎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并且存在耐药性、药物残留等现象。重组溶菌酶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药物替代抗生素对乳房炎的防治,并且安全、无残留、无副作用。同时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发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2期)

付世新,齐长学,罗春海,张丽,王瑶[3](2010)在《牛乳溶菌酶的原核表达及初步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核表达并初步纯化牛乳溶菌酶(Bos taurus lysozyme1,LYZ1)。方法人工设计并合成LYZ1基因CDS序列,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YZ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初步纯化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2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70%以上,切胶纯化后纯度达9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可与小鼠Anti-HisTag单抗特异结合。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并初步纯化了LYZ1,为后续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付世新,齐长学,罗春海,张丽,王瑶[4](2010)在《牛乳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真核表达牛乳溶菌酶,本研究在通过酵母偏爱密码子改造并人工合成LYZ1基因的基础上,将LYZ1基因经克隆构建了高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牛乳溶菌酶的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LYZ1,将其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通过Zeocin筛选和PCR鉴定后的阳性重组菌用甲醇诱导60h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用溶壁微球菌对其进行活性检测,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效果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分泌表达的重组目的蛋白约16ku,而且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活性检测表明,培养液中重组溶菌酶活性达到2842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牛乳溶菌酶对标准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对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作用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齐长学[5](2010)在《牛乳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菌酶是人和动物体液和组织中的一种防御因子,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科研和医学临床中。牛乳溶菌酶(Bos taurus lysozyme 1-LYZ1)作为c型溶菌酶中的一种,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细菌性疾病中,不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还具有同源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天然溶菌酶(包括牛乳溶菌酶)的提取步骤繁琐,成本高昂,难以大量的应用于临床。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LYZ1蛋白,以替代天然牛乳溶菌酶,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详情如下:(1)根据GenBank(NM-001077829)发表的牛乳溶菌酶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和酵母偏爱密码子改造并人工合成LYZ1基因,并在基因上、下游分别引入EcoR I与Xho I酶切识别位点,为了便于后期分离纯化,设计时在基因中引入了his-tag。(2)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LYZ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YZ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牛乳溶菌酶工程菌株BL21/pET-32a-LYZ1,经IPTG诱导表达了32 Ku大小重组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7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将其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牛乳溶菌酶重组蛋白的单因子血清,用于酵母表达重组蛋白的鉴定。(3)在基因LYZ1末端添加XbaⅠ酶切位点后,构建了牛乳溶菌酶的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LYZ1,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通过Zeocin筛选和PCR鉴定后,获得牛乳溶菌酶工程菌株GS115/ pPICZαA-LYZ1,经甲醇诱导60 h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明上清中高效分泌表达了16 Ku大小的重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表达上清经超滤管浓缩后,过his-tag柱纯化,测得上清中重组蛋白浓度为218 mg/L,采用溶壁微球菌法测定上清中溶菌酶活性为2842 U/mL,比活力约为13040.0 U/mg,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牛乳溶菌酶对标准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对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作用较弱。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牛乳溶菌酶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LYZ1和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LYZ1,并在受体菌BL21(DE3)和GS115中成功表达,其中酵母上清分泌表达的重组蛋白LYZ1具有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0-06-01)

刘世清[6](2005)在《牛乳中溶菌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中含有许多活性酶,主要分为叁大类,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还原酶。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即是水解酶的一种。溶菌酶本质上是一种能够降解细胞壁中肽聚糖N-乙酰基胞壁酸的C-1与N-乙酰基葡萄糖胺的C-4之间形成糖苷键的1,4-β-乙酰基胞壁酸(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05年04期)

张才骏[7](1987)在《乳牛乳溶菌酶活性的年龄和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乳溶菌酶是抑制进入乳房内葡萄球菌发育的因子,作者对霍尔莫高尔品种母牛乳溶菌酶的年龄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第1—5泌乳期乳牛乳溶菌酶活性分别为30.38±5.64(n=249)、27.86±6.81(n=235)、26.12±7.81(n=197)、24.23±7.40(n=155)和23.90±7.68(n=261),其中以初产母牛的乳溶菌酶活性最大,以后酶活性(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1987年06期)

牛乳溶菌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生物学特性。并且应用于食品、饲料、医学及生物工程之中。针对目前临床中,对于奶牛乳房炎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并且存在耐药性、药物残留等现象。重组溶菌酶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药物替代抗生素对乳房炎的防治,并且安全、无残留、无副作用。同时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发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乳溶菌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璐莹,罗春海,许启有,李诗莹,邹晓.牛乳溶菌酶的安全性评价[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

[2].张璐莹,聂甜甜,郑程远,付世新.牛乳溶菌酶概述及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2

[3].付世新,齐长学,罗春海,张丽,王瑶.牛乳溶菌酶的原核表达及初步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

[4].付世新,齐长学,罗春海,张丽,王瑶.牛乳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

[5].齐长学.牛乳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

[6].刘世清.牛乳中溶菌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

[7].张才骏.乳牛乳溶菌酶活性的年龄和季节变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7

标签:;  ;  ;  

牛乳溶菌酶论文-张璐莹,罗春海,许启有,李诗莹,邹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