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镜观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基润滑脂,AFM,微观结构,皂纤维结构
电镜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栗志彬,康军,吴宝杰,刘伟光[1](2019)在《扫描电镜在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观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锂基润滑脂为研究对象,选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润滑脂微观结构,考察了喷金靶材、制样方法与导电载体对观测效果的影响,并与透射电镜(TE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喷金靶材为铂金时,可以获得(本文来源于《石油商技》期刊2019年03期)
程锦,王福明,宋波,张立峰,袁建忠[2](2018)在《半漏磁冷场电镜观测铁磁性材料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一般采用半漏磁物镜设计和in-lence探头相结合的技术成像,以提升图像质量。漏磁场极容易造成对磁性样品的吸附而损伤物镜,致使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不适用于磁性材料的观测;并且利用观测普通材料的实验参数也无法获得理想图片。通过设计新型样品台,同时改良实验参数和操作方法,突破了冷场扫描电镜对磁性材料限制。(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赖博渊,刘东阳,申忠东[3](2016)在《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分析低辐射镀膜玻璃制品的外观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对建筑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的若干缺陷实例进行观测,并通过背散射电子成像和X射线能谱分析缺陷成因。进一步讨论了镀膜工艺及相关工序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6年11期)
杨清华,王焕平,卫国英,徐时清[4](2016)在《NaYF_4纳米粉体扫描电镜观测参数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适的加速电压和工作距离对准确观察纳米粉体的形貌和粒径尺寸具有重要影响。以NaYF_4纳米粉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加速电压与工作距离的匹配性以及不同加速电压对电镜成像的影响。通过对比相同加速电压、不同工作距离下观察得到的电镜图片,得出只有当加速电压与特定的工作距离匹配时才能得到清晰度高的电镜图片,具体加速电压与工作距离的匹配值如下:1 kV(4 mm),5 kV(4 mm),10 kV(8 mm),15 kV(12 mm),20 kV(15 mm),25 kV(20mm),30 kV(25 mm)。在合适的工作距离下,通过对比不同加速电压观察得到的电镜图片,得出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电镜图片的清晰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加速电压为20 kV时得到清晰度最佳的电镜图片。(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07期)
崔林[5](2016)在《利用扫描电镜观测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微结构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是以聚乙烯为基体,将无机纳米填料均匀混合在聚乙烯基体中,形成的复合材料。由于纳米颗粒具有量子效应、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使复合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因此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在高压直流电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对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的微观结构,目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的分辨率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波长限制,且样品制备简单,因此可作为研究样品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电导率较低,在SEM中无法形成导电通道,无法获得较高清晰度的图像。可见,获得高清晰度的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复合材料的SEM图像对工程电介质领域至关重要。首先本文对FEG-SEM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SEM的原理和针对不同的加速电压、工作距离以及不同的信号下,获得SEM图像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本文以纳米SiO_2为例,对LDPE以及SiO_2/LDPE材料的断面和表面进行了研究,针对断面在0%、30%和100%BSE信号下获得的SEM图像特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DPE以及SiO_2/LDPE复合材料的加速电压以及工作距离。针对LDPE以及SiO_2/LDPE材料表面,本文提出了制备平整样品表面的方法,并对测试表面的工作参数进行了确定。此外,针对LDPE以及复合材料中的荷电现象进行了研究,对样品荷电现象如何消除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对LDPE以及SiO_2/LDPE的结晶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LDPE以及SiO_2/LDPE结晶区进行了测试,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与SEM下所拍摄到的LDPE以及SiO_2/LDPE的结晶区进行了对照,对照结果表明,SEM与原子力显微镜下获得的结晶区图像完全相同。此外对SEM下纳米颗粒与聚乙烯基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SiO_2含量为1wt%时,SiO_2在基体中一部分围绕球晶分布,另一部分随机分布;含量为3wt%时,SiO_2在基体中完全随机分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邓传远,辛桂亮,张万超,郭素枝,薛秋华[6](2015)在《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电镜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红树族4属、10种、1变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应用Carnoy 2.0软件和扫描电镜下采集的照片,测定了管间梯状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结果显示,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侧壁具附物纹孔。所观察的植物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与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测,红树族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附物纹孔是红树族植物稳定存在的一个木材解剖性状。综合生态-系统演化的观点,红树族植物具附物纹孔可能是受系统演化关系控制的生态适应结果。(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路菊,黄毅,位全芳[7](2015)在《不同制样溶剂及基底对纳米银线扫描电镜观测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用不同溶剂和基底进行纳米银线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探讨不同制样溶剂及基底对纳米银线扫描电镜观测的影响。方法选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纳米银线的分散剂,样本充分混匀后,分别滴加在盖玻片和云母片上进行制样,用扫描电镜观察效果。结果以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分散,盖玻片为基底的制样方法,纳米银线出现成片的聚积和重迭。而采用乙醇为分散剂,云母片为基底进行制样时,纳米银线分散均匀,易于外部形貌的观测。结论选择乙醇为溶剂,云母片为基底,制样方便快捷,能够获得理想的扫描电镜观测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李江文,余卫华,黄新雄,吴立新[8](2014)在《观测钢中氧化夹杂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工钢分别在中性电解液和酸性电解液中电解后,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观测电工钢中氧化夹杂物的形貌及成分。结果发现电工钢电解后,钢中氧化夹杂物凸显于基材表面,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较好地观测到了钢中氧化夹杂物的形貌及成分。从而,开发了一种扫描电镜观测钢中氧化夹杂物制样的新方法—电解法。它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持氧化夹杂物原貌的用于扫描电镜观测钢中氧化夹杂物的制样方法。(本文来源于《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 RM & PT)、ICASI'2014 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期刊2014-10-19)
焦淑静,郑晓宇,陈海玲,薛东川,李先杰[9](2014)在《一种聚合物水化分子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观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凝胶等含水样品水化分子形态呈链状、线团状及网状等结构,这些样品由于有大量水的存在,不能用普通扫描电镜直接观察,而干燥后的样品又容易导致聚合物分子缩聚。本文介绍利用环境扫描电镜,简单有效的观察聚合物、凝胶等含水样品的水化分子微观形态的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曹惠[10](2014)在《导电性较差样品的扫描电镜优化观测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扫描电镜测试中样品的荷电问题,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导电性较差样品如介孔硅SBA-15粉末、介孔SiO2纳米球、聚苯乙烯球及SBA-15/W等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测试条件下的FESEM图片。结果表明,影响FESEM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工作距离和加速电压是影响图片质量的主要因素;较小的工作距离、较低的加速电压、一定量背散射电子信号的加入、下探测器的选用(放大倍数小于5万倍)、减速观察模式及线平均扫描模式,是导电性较差样品FESEM图片的优化观测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4年03期)
电镜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一般采用半漏磁物镜设计和in-lence探头相结合的技术成像,以提升图像质量。漏磁场极容易造成对磁性样品的吸附而损伤物镜,致使冷场发射扫描电镜不适用于磁性材料的观测;并且利用观测普通材料的实验参数也无法获得理想图片。通过设计新型样品台,同时改良实验参数和操作方法,突破了冷场扫描电镜对磁性材料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镜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1].栗志彬,康军,吴宝杰,刘伟光.扫描电镜在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观测中的应用[J].石油商技.2019
[2].程锦,王福明,宋波,张立峰,袁建忠.半漏磁冷场电镜观测铁磁性材料的途径[J].电子显微学报.2018
[3].赖博渊,刘东阳,申忠东.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分析低辐射镀膜玻璃制品的外观缺陷[J].玻璃.2016
[4].杨清华,王焕平,卫国英,徐时清.NaYF_4纳米粉体扫描电镜观测参数探讨[J].中国测试.2016
[5].崔林.利用扫描电镜观测聚乙烯基纳米电介质微结构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6].邓传远,辛桂亮,张万超,郭素枝,薛秋华.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电镜观测[J].植物学报.2015
[7].路菊,黄毅,位全芳.不同制样溶剂及基底对纳米银线扫描电镜观测效果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5
[8].李江文,余卫华,黄新雄,吴立新.观测钢中氧化夹杂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新方法[C].第19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PFIT'2014)、第四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4thRM&PT)、ICASI'2014CCATM'2014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2014
[9].焦淑静,郑晓宇,陈海玲,薛东川,李先杰.一种聚合物水化分子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观测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2014
[10].曹惠.导电性较差样品的扫描电镜优化观测条件[J].中国测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