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卢柏松,黄培堂

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卢柏松,黄培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质剪接,蛋白质内含子,可移动遗传因子

移动遗传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卢柏松,黄培堂[1](1994)在《蛋白质剪接与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在几种生物体中连续发现了蛋白质剪接现象,由于它与通常所说的RNA剪接的区别,人们称这些在蛋白质水平被剪切掉的部分为“蛋白质内含子”。有些蛋白质内含子具有核酸内切酶功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的DNA片段是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文中介绍了目前发现的几例蛋白质剪接现象,讨论了蛋白质剪接的可能机理,分析了蛋白质内含子的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1994年06期)

卢柏松,黄培堂[2](1994)在《蛋白质剪接与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信息的流向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由于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和部分原核生物基因中都有间插序列(IVS),故遗传信息在mRNA水平有一个剪接过程,即去掉内含子,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并加帽加尾(有些mRNA还得经过编辑过程),最后成为一个有功能的mRNA分子。 最近陆续发现了一类剪接现象——蛋白质剪接。(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1994年03期)

武志亮[3](1990)在《植物可移动遗传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植物中转座因子的遗传特性和转座因子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转座的调节控制。植物中的转座因子一般为1.4—17kb的DNA分子,本身具有末端重复顺序,在插入位点造成DNA重复。转座的功能由转座因子本身决定,玉米的Ac因子和Spm因子都已证明带有决定转座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调节以及基因产物如何发挥作用仍在研究之中。文中还讨论了转座因子的作用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1990年05期)

陆德如[4](1986)在《可移动遗传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移动遗传因子是一种能在细胞内不同基因组之间转移的DNA序列,它普遍地存在于细菌、酵母、玉米、果蝇等各类生物中。它的移动能产生一系列遗传效应,如突变、缺失等,这可能在生物进化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1986年02期)

全登庄[5](1985)在《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及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指真实遗传的变异,不是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变异),那么变异是如何产生的呢?据目前所知,变异的途径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遗传物质基础(DNA)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DAN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等,这些统称为突变。另一种是由遗传因素(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产生的变异,这种变异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重组变异,即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同源配对以达到重组(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5年04期)

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遗传信息的流向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由于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和部分原核生物基因中都有间插序列(IVS),故遗传信息在mRNA水平有一个剪接过程,即去掉内含子,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并加帽加尾(有些mRNA还得经过编辑过程),最后成为一个有功能的mRNA分子。 最近陆续发现了一类剪接现象——蛋白质剪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卢柏松,黄培堂.蛋白质剪接与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

[2].卢柏松,黄培堂.蛋白质剪接与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J].生物技术通讯.1994

[3].武志亮.植物可移动遗传因子研究进展[J].遗传.1990

[4].陆德如.可移动遗传因子[J].科学.1986

[5].全登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及其效应[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

标签:;  ;  ;  

移动遗传因子论文-卢柏松,黄培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