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产生论文-刘旭光

表象产生论文-刘旭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象产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型,审美经验,表象,知性

表象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光[1](2017)在《审美表象如何产生:论图型在康德美学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型是知性范畴的并行形式,它与范畴同质,也与现象同质,并使前者应用于后者之上成为可能。图型概念在康德的美学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图型是"表象"得以产生的前提,也是"形象"的认识论基础。它是"表象力"的一部分,决定着具有统一性的审美表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庆柏,张小菲,隋丹妮,周治金,陈其才[2](2013)在《局部表象产生中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为研究发现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产生能力,但其神经基础尚不清楚。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局部表象产生中性别差异的大脑信息加工基础。结果显示在局部表象产生中,女性行为反应较男性更快,表象产生诱发的P300-650平均波幅更小,且大脑功能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更短。深入分析发现,反应时与脑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之间成正相关。该结果意味着低耗高效的大脑信息加工模式是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能力的神经基础。(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淑静,马善钧[3](2011)在《由光分束器和起偏器混合产生的叁模纠缠态表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模Fock空间中,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叁模连续变量纠缠态,它构成了一个新的量子力学表象.该态可以利用非对称光束分离器和起偏器实现.态的纠缠性通过获得其相应的施密特分解得以说明.作为该表象的一个重要应用,利用它实现了单粒子态的量子隐态传输,给出了相应的传输方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宋晓蕾,游旭群[4](2011)在《视觉表象产生加工的可塑性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标准化的视觉表象产生任务,以经过系统训练以及叁个不同年龄阶段被试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视觉表象产生加工时所表现出的可塑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表象产生加工水平会因外界系统训练而发生功能增强的练习效应,也表现出随着个体的发展所呈现出的年龄效应,年幼儿童还不能产生空间表征,9岁左右可能是儿童类别表象产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个体视觉表象产生加工能力可塑性最高的时期。说明由于受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特性改变的影响,视觉表象产生能力具有相对较高的可塑性和易变性特点。(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宋晓蕾,游旭群[5](2010)在《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osslyn双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实验1提出了当要求被试在产生动物的部分表象时,大脑左半球明显反应更快;而当要求被试产生客体整体特征的表象时,并没有出现大脑半球的优势效应。实验2采用控制任务进一步证实大脑两半球不同的优势效应,研究发现当同样的任务以知觉形式完成时,没有大脑半球的优势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过程中,当产生部分表象时,大脑左半球有显着优势;而当产生整体表象时,两半球起同样作用。此结果进一步拓展了Kosslyn提出的大脑半球专门化假说。(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李昶[6](2010)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急待立法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医药传统知识仅仅是作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公共常识,任由使用。谈及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人们更多地关注具体的中药药方和药材资源,而容易忽视构成中医药传统知识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及历史声誉,以至于大家眼睁睁看到有人滥用中医药知识及声誉,却对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0-07-09)

胡贝妮[7](2010)在《物体识别对视觉心理表象产生和检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类的许多作业过程,影响着人类的学习能力、思维活动、记忆能力以及言语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想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物体识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进行的重要保证。每天我们都会接受来自环境的大量信息,多数情况下我们能理解这些涉及到物体识别和鉴别的信息。物体识别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来自外部世界叁维物体的视觉信息,投射到观察者视网膜上形成二维图像,与记忆中的信息相匹配,物体识别就是在此二维图像基础上发生。大量的科学成果检验了视觉表象和视知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之间促进或是阻碍的相互作用过程为研究者了解表象与物体识别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大量的依据。但是,还没有研究关于视觉表象对物体识别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关于物体识别对心理表象的影响的研究也还不充分。物体识别和视觉心理表象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是人类适应性生存的重要保证。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生存也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物体识别对心理表象产生和检测的影响,对表象与物体识别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论证。采用表象-图形/词语干扰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当进行表象任务时,同时进行的物体识别能否影响表象的产生和检测过程,以及物体识别是如何影响表象任务。研究共设计了四个实验,均为为被试内设计。实验一采用2(任务类型:左-右高低表象判断任务和长-宽表象判断任务)×2(3目标物和分心物之间的关系:语义相关、语义不相关和中立情况)被试内实验设计,检验当分心物为图片时,左-右高低判断和长-宽判断两种表象任务中,被试的反应是否受物体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成左-右高低判断表象任务的反应时要明显长于长-宽判断表象任务的反应时;在左-右高低判断任务中,目标-分心词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情况下的反应时要长于其它两种情况。实验二为2(分心物类型:图片、词语)×3(目标物和分心物的关系:语义相关、语义不相关和中立情况)×2(时间:第一次执行实验,第二次执行实验),探讨在分心物为图片和分心物为词语的不同条件下,干扰作用是否能增强。实验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相关和中立情况相比,相关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要长;相关的词语分心物并不存在干扰效应。实验叁中,改变实验任务,采用3(目标物和分心物的关系:语义相关、语义不相关和中立情况)×2(时间:第一次执行实验,第二次执行实验)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高级分类任务下对词语的识别和物体识别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级分类任务中,相关情况下的图片分心物不存在干扰作用。相反,相对于中立和相关情况,不相关情况下的分心图片对语义分类任务产生了干扰作用。实验四中,采用2(视觉相似性:视觉相似性高、视觉相似性低)×3(目标物和分心物的关系:语义相关、语义不相关和中立情况)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表象产生过程中来自图片分心物的干扰作用主要是产生于语义表征水平还是视觉表征水平。实验四的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分心词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情况下的反应时要长于其它两种情况,视觉相似性高和低两组的干扰是相等的,表明干扰处于语义表征水平而非视觉表征水平。本研究表明,图片分心物存在语义干扰作用,而词语分心物不存在类别干扰现象;当分心物是视觉上相关而非语义上相关时,不存在语义干扰;实验任务为高级分类任务时,没有发现语义干扰现象;目-分心物之间在视觉上的相似性也没有语义产生干扰作用;分心物的启动,不能消除物体识别的语义干扰作用。由此,当前的实验研究表明,来自图片分心物的干扰可能产生于语义表征水平。目标提示词提取语义表征信息进而可以在视觉缓冲区产生相应的心理表象,来自分心物的语义表征对这个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物体识别对心理表象的产生和检测的影响,主要产生于语义表征水平而非视觉表征水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隋丹妮[8](2010)在《整体与局部视觉表象产生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认知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如何加工复杂的实体,例如景象,面孔或语句。加工的模式通常不是局部到整体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大量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实验数据支持了整体与局部信息加工模式能有效地评测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表象(mental imagery)是一种类似于知觉的知识表征,很多研究证明表象与视知觉的机能等价。哈佛大学的Kosslyn博士及其同事根据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建立了关于表象的理论模型。作为重要和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的表象是由多个子系统或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表象的产生、扫描、保持,旋转等过程,其中最基本的是表象的产生。表象的产生是指通过重新激活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而产生瞬间的内在视觉表征的认知过程。当回想某些记忆模糊的视觉特征时,这种认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于表象产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不同表象类别的研究,比如常规表象(general images)、具体表象(specific images)、自传式表象(autobiographical images)等,却很少涉及整体和局部表象的研究。以往对于整体与局部表象的研究是基于被试整体和细节表象产生的行为表现来探索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Farbrizio Doricchi曾在1994年采用复合字母刺激来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的产生,并通过记录被试反应时来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差异的潜在神经机制。随着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探讨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脑机制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颇感兴趣的领域之一。为此,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当今世界脑功能成像叁大技术之一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方法探讨整体与局部视觉表象产生的脑机制。本研究通过给被试呈现自然物刺激(naturalistic stimuli),根据表示整体或局部特征的文字描述要求被试产生相应的心理图像,并结合行为数据和ERP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共包括四个实验:实验一,以动物图片作为刺激,通过记录被试反应时,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性别差异;实验二,以生活用品图片作为刺激,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差异和性别的大脑半球差异;实验叁,基于ERP与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大脑网络的差异;实验四,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和母语为英语的西方人作为被试,研究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文化差异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存在“整体优先性”,整体表象的反应时比局部表象产生的时间短;ERP的数据结果表明,整体表象时P300的潜伏期比局部表象提前。整体表象与局部表象存在大脑半球差异,局部表象时左半球激活显着而整体表象产生时左右半球无显着差异。性别差异的结果表明,女性局部表象产生的时间比男性短,且女性在局部表象时倾向于左半球加工,这可能与男女采用不同的表象加工策略有关。基于ERP数据的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也支持了上述结果,整体和局部表象在功能网络上表现出差异,相比之下,整体表象趋向于功能整合,而局部表象表现出更强的局部信息处理(整体与局部表象使用的策略不同)。此外,整体和局部表象功能网络在左右半球间也表现出差异:整体偏重于右脑,局部偏重于左脑。东西方人整体与局部表象产生的差异表明,东方人倾向于使用整体策略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焦点信息。(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03-01)

游旭群,宋晓蕾[9](2009)在《视觉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osslyn单侧视野速示技术,以英文字母图片为学习材料,通过叁个实验考察了视觉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实验一提出在两种类型的视觉表象产生任务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加工起作用,但却不能直接证实这两种不同加工机制的存在。实验二和实验叁则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表象产生任务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并表现出不同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均参与产生视觉心理表象,但分工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单侧化效应:大脑左半球通过运用类别空间关系产生表象更有效,大脑右半球运用数量空间关系产生表象更有效。结果进一步拓展了Kosslyn关于视觉空间关系加工的大脑半球专门化观点。(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奚颖瑞[10](2009)在《无对象表象悖论与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对象表象悖论由两个对立的命题构成:"每个表象都表象一个对象"——"并非每个表象都有对象"。这个悖论是意向性理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胡塞尔在1894年所作的《意向的对象》一文对这个悖论的思考来展示其意向性理论的产生以及他当时所持的一种二阶性的本体论立场。(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表象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为研究发现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产生能力,但其神经基础尚不清楚。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局部表象产生中性别差异的大脑信息加工基础。结果显示在局部表象产生中,女性行为反应较男性更快,表象产生诱发的P300-650平均波幅更小,且大脑功能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更短。深入分析发现,反应时与脑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之间成正相关。该结果意味着低耗高效的大脑信息加工模式是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能力的神经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象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光.审美表象如何产生:论图型在康德美学中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

[2].赵庆柏,张小菲,隋丹妮,周治金,陈其才.局部表象产生中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基础[J].心理学报.2013

[3].王淑静,马善钧.由光分束器和起偏器混合产生的叁模纠缠态表象[J].物理学报.2011

[4].宋晓蕾,游旭群.视觉表象产生加工的可塑性水平研究[J].心理科学.2011

[5].宋晓蕾,游旭群.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2010

[6].李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急待立法确认[N].中国中医药报.2010

[7].胡贝妮.物体识别对视觉心理表象产生和检测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

[8].隋丹妮.整体与局部视觉表象产生的差异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9].游旭群,宋晓蕾.视觉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J].心理学报.2009

[10].奚颖瑞.无对象表象悖论与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产生[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表象产生论文-刘旭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