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俘政策论文-刘生林

日俘政策论文-刘生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俘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路军,日俘,反战同盟,日本工农学校

日俘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生林[1](2015)在《八路军的日俘政策及对日俘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期间,共产党、八路军制定了优待日军俘虏的特殊政策,改造和释放了大批日俘。日本共产党反战人士在共产党、八路军的支持下,在日俘中成立了反战同盟和日本工农学校。很多经过感化和改造的日俘加入八路军,与中国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杨晓玲,张文友[2](2015)在《档案解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档案为依据,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俘虏日军的基本情况,着重阐释中共日俘政策的主要内容、发展变化及其执行的过程,并从日俘组成的反战组织的作用中,揭示中共日俘政策的威力与影响。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适时而正确,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艾园[3](2015)在《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日俘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在日俘政策的引导感召下,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了解,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军战俘。改造后的日军战俘成立了反战组织,壮大了革命队伍,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日军战俘从此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5年10期)

田甜[4](2011)在《国共两党的日俘政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在战场上都相继俘虏了一批日本官兵,并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和处理日本战俘的问题。对此,国共两党皆从实际出发,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分别制定了对待日俘的具体政策(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1年01期)

车国民[5](2008)在《抗战时期国解两区日俘政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俘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也许由于日军受军国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很难在战场上活捉到日方士兵。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随着中国人民宽待俘虏政策的实施,逐渐有日军士兵被俘甚至是主动投诚。为了改造和教育这些日本俘虏,国统区在抗战之初即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日俘政策,解放区的日俘政策却是在摸索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日俘政策制定出来后,在指导俘虏改造、教育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不少改造过来的俘虏成立并加入日本人民反战组织,他们走向前线,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反战宣传,为中国抗战的早日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盟员还牺牲在中国的战场上。国统区和解放区在制定日俘政策的基本精神、背景、目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两区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也就影响到了两区日俘政策中对日俘管理、教育、改造等方面的规定。这样,就导致了两区的日俘政策既具有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多视角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国解两区日俘改造的成败缘由所在。中日两国是近邻,而且都是亚洲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理当友好相处,并为亚洲甚至是世界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当前两国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总是磕磕绊绊,难以顺利发展,重新回顾和研究抗战时期国解两区所实施的日俘政策,对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发展,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车国民,谭显兵[6](2007)在《从交往角度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所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士兵。在日俘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互相了解,从而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俘。改造后的日虏成立了反战组织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来源于《新学术》期刊2007年01期)

任彬彤,徐峰[7](2005)在《试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俘教育改造之政策——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改造日本战俘的一所学校。该校对日俘的改造不仅仅是说服教育,更重要的是凭借中共党人自身的优良作风和良好精神面貌的熏染,实现对日俘战争观和人生观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改造日俘的政策,有效地瓦解和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壮大了国际反战同盟,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任彬彤,徐峰[8](2005)在《浅析抗战时期党对日俘的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俘的改造不仅仅是说服教育,更重要的是凭借自身优良作风和良好精神面貌的熏染,同时采用了俘虏教育俘虏及设立日俘专门学校的方式来改造日俘。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争取了日军一部分士兵,瓦解和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事实证明,党的俘虏政策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日俘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档案为依据,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俘虏日军的基本情况,着重阐释中共日俘政策的主要内容、发展变化及其执行的过程,并从日俘组成的反战组织的作用中,揭示中共日俘政策的威力与影响。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适时而正确,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俘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刘生林.八路军的日俘政策及对日俘的改造[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5

[2].杨晓玲,张文友.档案解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J].军事历史研究.2015

[3].艾园.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J].党史博采(理论).2015

[4].田甜.国共两党的日俘政策比较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1

[5].车国民.抗战时期国解两区日俘政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车国民,谭显兵.从交往角度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J].新学术.2007

[7].任彬彤,徐峰.试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俘教育改造之政策——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5

[8].任彬彤,徐峰.浅析抗战时期党对日俘的政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  ;  ;  ;  

日俘政策论文-刘生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