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电压论文-陆泽璇,林乐鑫

转变电压论文-陆泽璇,林乐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变电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同学,教学过程,自组织转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转变电压论文文献综述

陆泽璇,林乐鑫[1](2019)在《物理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教学为例,尝试在物理课堂中实现学生从被组织到自组织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9年05期)

侯士敏[2](2016)在《分子电子器件中的转变电压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变电压谱是一种表征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分子能级位置的重要谱学方法,我们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方法研究了金电极真空隧道结和分子结的转变电压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金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决定于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6p原子轨道的局域态密度,而不是电极之间的真空势垒形状。对于金电极与巯基共轭分子形成的分子结,其转变电压决定于巯基共轭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但是,对于金电极与巯基饱和烷烃分子形成的分子结,其转变电压则决定于分子-电极界面的Au-S成键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论坛二:新型前沿交叉化学论坛》期刊2016-07-03)

崔彬,宋成,潘峰[3](2015)在《门电压调控锰氧化物可逆相转变和轨道占据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关联氧化物中电子相的调控产生了大量新奇的物理现象,是凝聚态物理中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在锰氧化物中,应变工程控制的相分离对材料性质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相转变可逆操控的追求。电学方法操控材料的晶格、电荷、自旋已经分别通过压电效应、场效应晶体管和电控磁实现,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工业生产中都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推动作用。然而,一般认为,材料一旦制备完成,其轨道自由度将无法再被调节。本工作利用电场可逆地操纵了锰氧化物的相转变和轨道自由度,有望推动高密度信息存储和基于轨道自由度的氧化物电子学的发展。通过在离子液体上施加电压,我们使用电场效应对软磁(La,Sr)MnO_3(LSMO)进行电子的注入与抽取,可逆地实现了类似于相图中的相变过程。在一定的门电压作用下实现了软磁金属相-硬磁绝缘相之间的可逆转变,并直观地证明硬磁绝缘相随机地在软磁金属相基体中形核生长的模型。结合锰氧化物的庞磁阻效应,我们利用磁场和电场同时调控LSMO的电阻,实现了四种电阻状态的可逆循环[1]。门电压对LSMO进行电子注入或抽取的同时,也对材料的轨道自由度进行了调节作用:正、负电压分别增强和减弱了LSMO的轨道择优占据。伴随着轨道占据状态的变化,材料在相应方向的磁各向异性也出现了增强和减弱[2]。(本文来源于《TFC'1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21)

白梅林,王明郎,侯士敏[4](2015)在《铜-真空-铜金属隧道结转变电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电极表面具有原子级突起的铜-真空-铜隧道结的转变电压.计算结果表明,铜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主要决定于电极表面尖端铜原子4p轨道的局域态密度,因而对电极取向和表面局域原子构型非常敏感.对于电极取向沿(111)方向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当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取为铜吸附原子和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两种构型时,转变电压的计算值分别约为1.40和2.40 V.当电极取向沿(100)方向时,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分别为铜吸附原子和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两种构型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其转变电压的差异更为显着.具体而言,电极表面有一金字塔型铜纳米粒子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值减小至1.70 V,而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为铜吸附原子的铜电极真空隧道结却因铜吸附原子4p轨道的局域态密度过于扩展,即使在偏压超过1.80 V时仍然没有出现转变电压.这些结果表明转变电压谱可用作分析金属电极真空隧道结电子输运特性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Chuck,Wojslaw,Catalyst,Semiconductor[5](2003)在《把电压转变成电位器动触点设定值的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图1所示的电路可把模拟输入电压V_(IN)变换成相应的DPP(数字可编程电位器)动触点设定值。从位置0到位置31的电位器动触点设定值是与0V~1V直流输入电压相对应的。CAT5114,即IC_5,是一种带有增量/减量接口的32个抽头电位器。V_(IN)通常代表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_(IN)的大小就能设定系统的信号处理部分中某一模拟电路的一个参数。(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技术》期刊2003年04期)

张乔根,王沛,顾温国,邱毓昌[6](1998)在《冲击电压上升率对SF_6放电由流注向先导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尖-板SF6间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空间电荷对间隙电场畸变的模型.通过分析和数学推导,给出了冲击电压上升率与流注向先导转变时延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12期)

转变电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变电压谱是一种表征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分子能级位置的重要谱学方法,我们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方法研究了金电极真空隧道结和分子结的转变电压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金电极真空隧道结的转变电压决定于电极表面原子级突起6p原子轨道的局域态密度,而不是电极之间的真空势垒形状。对于金电极与巯基共轭分子形成的分子结,其转变电压决定于巯基共轭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但是,对于金电极与巯基饱和烷烃分子形成的分子结,其转变电压则决定于分子-电极界面的Au-S成键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变电压论文参考文献

[1].陆泽璇,林乐鑫.物理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9

[2].侯士敏.分子电子器件中的转变电压谱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论坛二:新型前沿交叉化学论坛.2016

[3].崔彬,宋成,潘峰.门电压调控锰氧化物可逆相转变和轨道占据状态[C].TFC'1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4].白梅林,王明郎,侯士敏.铜-真空-铜金属隧道结转变电压的理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5

[5].Chuck,Wojslaw,Catalyst,Semiconductor.把电压转变成电位器动触点设定值的电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3

[6].张乔根,王沛,顾温国,邱毓昌.冲击电压上升率对SF_6放电由流注向先导转变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

标签:;  ;  ;  ;  

转变电压论文-陆泽璇,林乐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