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水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桥碰撞,等效密度系数法,墩水相互作用,附加质量
深水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邓江涛,李永乐,余传锦[1](2019)在《墩水相互作用对深水桥墩与船舶撞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船撞桥过程中深水桥梁的碰撞力及响应,在对比等效密度系数法和流体有限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实用的考虑墩水相互作用的桥墩与船舶撞击的分析方法。采用单塔模型和全桥模型研究了墩水相互作用对深水桥梁船撞力及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效密度系数法可以代替流体有限元方法;墩水相互作用对碰撞力最大值影响不大;考虑墩水相互作用可使体系振动频率减小,振动固有周期增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许麟,马轶玮,谭志国,应翰海[2](2019)在《深水航道对江苏港口的推动作用及港口发展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长江干线江苏段的航道通过能力。针对江苏沿江港口如何依托深水航道推动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分析深水航道对到港船舶大型化提升、航运成本下降、运输组织优化、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畅洲水道航道条件、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改善口岸通关政策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聂小华,鲍志光,常亮,王晓辉,吴存利[3](2019)在《基于分段模型的深水压力作用下车门密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装备服役环境特点,研究了某型车辆车门在深水压力作用驾驶车门的密封性。首先根据车门几何特点建立有限元建模,对于密封条模型,为了求解的收敛性,采用高效的分段建模方法,然后采用CAE软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得到了车门及橡胶密封条变形和应力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车门顶部水压较小的地方,橡胶的密封性受水压影响较小,而在车门底部,水压较大的地方,接触状态变化明显,对密封性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密封条产品设计的参考依据,并为后续研发人员开发车门密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宓迪[4](2019)在《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下一步重点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以来,多项电力体制改革措施不断落地,市场化建设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叁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交易机构以及市场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叁是做(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8-17)
王星星[5](2019)在《南海珠江口外峡谷深水沉积作用及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环境沉积类型多样且过程复杂,系统地认识不同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及其间交互作用对于揭示深水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砂质沉积物的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南海北部珠江口外峡谷地区受重力流、等深流及内波(潮)的共同作用,是研究复合深水沉积作用及其间交互作用的理想地区。因此,本次研究利用珠江口外峡谷地区的叁维地震资料和重力活塞样,结合前人水文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重力流、等深流及内波(潮)沉积作用及其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珠江口外峡谷中重力流成因的地貌单元主要有陆坡迁移峡谷群、陆坡水道和海底滑坡。其中,西部陆坡迁移峡谷群受陆架边缘叁角洲影响较大,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滑塌重力流,峡谷规模相对较大;而东部陆坡迁移峡谷群头部远离珠江叁角洲,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主要发育峡谷头部、侧壁垮塌重力流,其对应峡谷规模较西部陆坡迁移峡谷更小。现今陆坡水道发育区的古陆坡迁移峡谷自上新世以来逐渐废弃,使得该区域在第四纪期间主要发育陆坡重力流水道。这些陆坡水道最初主要是由陆架边缘叁角洲快速进积所导致的前缘滑塌重力流侵蚀而成;而当陆架坡折处水深较大(>130 m),且远离滨线位置(>44 km)时,陆坡水道内仍有浊流活动,其触发机制主要为黑潮南海分支对陆架边缘叁角洲前缘的长期侵蚀作用。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滑坡体系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外峡谷中游段的峡谷中心,其主要可以分为两期,可能分别发生在0.54 Ma和0.19 Ma左右,且早期规模更大。这两期海底滑坡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沉积物性质、陆坡迁移峡谷地貌、陆架沉积物供给以及新构造活动。珠江口外峡谷内等深流沉积地貌主要有等深流漂积体、等深流阶地及沉积物波,并在峡谷上游段的峡谷中心发育砂质等深流沉积。研究区的等深流沉积作用主要受黑潮南海分支(<450 m水深)与南海中层水环流(>450 m水深)影响。其中,黑潮南海分支相对较强,使得陆架坡折—上陆坡地区表现出侵蚀与过路不沉积特征,且对陆架坡折处的早期滑塌壁根部进行侵蚀而形成平行陆坡的“V”型侵蚀沟道;中层水环流在峡谷上游段的峡谷中心较为强劲,最大流速可以达到30-42 cm/s,其对该区域底床沉积物进行强烈改造,进而形成砂质等深流沉积。峡谷北坡相对于南海北部的内波(潮)表现为临界—超临界地形,内波(潮)更易于发生破碎而对底床沉积物产生影响:一方面可以使底床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形成雾状层;另一方面内波(潮)破碎产生的平行陆坡底流可以对底床造成侵蚀形成平行陆坡的侵蚀沟道,与此同时,破碎所产生的顺陆坡底流和触发的浊流,可以将陆架边缘叁角洲前缘的部分粗粒沉积物搬运至陆坡迁移峡谷上—中游段发生沉积,主要表现为频繁的砂—泥岩薄互层。对珠江口外峡谷地区等深流、重力流以及内波(潮)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陆架边缘叁角洲发育的背景下,不同沉积作用之间相互影响,它们共同造就了现今海底地貌和沉积物的展布特征。基于珠江口外峡谷区深水沉积作用的综合分析,本次研究提出深水交互沉积作用可分为叁种主要类型,即前期沉积作用对后期沉积作用的诱发、同期同位置处不同沉积作用的迭加和后期沉积作用对早期沉积产物的改造。在珠江口外峡谷地区,前期等深流与内波(潮)作用分别可以触发后期的重力流;同期同地的重力流与等深流、等深流与内波(潮)之间可以发生迭加交互作用;早期等深流漂积体可在晚期发生重力滑塌、后期内波可以侵蚀夷平早期等深流漂积体顶界面、后期等深流也可以改造早期重力流沉积。在这些交互作用的影响下,珠江口外峡谷中的富砂质沉积物目前主要分布在叁个区域:1)陆架边缘叁角洲前缘未被漂积体所覆盖区域;2)珠江口外峡谷上游段的峡谷中心;3)西部陆坡迁移峡谷上—中游段。其中珠江口外峡谷上游段砂质沉积物分布范围最广且较为连续,泥质含量也相对较低,对应储层物性也相对较好。本次研究指出了综合深水沉积作用对深水沉积地貌及砂质油气储层形成及展布的控制作用,对于全球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吴甜宇,邱文亮,胡哈斯[6](2018)在《海冰与波流联合作用下深水基础桥梁动力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域深水基础桥梁在波流作用下会遭到海冰作用,研究海冰与波流联合作用对深水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atlock冰激振动模型,考虑海冰与桥梁结构的相互作用,利用Morison方程计算深水桩基所受波流力,建立海冰与波流联合作用下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分析方法,进而对深水桥梁分别进行海冰与波流单独及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相比波流而言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其中海冰作用下的桩基峰值位移比波流作用下大1.14倍;海冰与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较仅考虑海冰或波流单独作用而言明显增大,其中联合作用下的桩基峰值位移比海冰单独作用下大45%.由此得出结论:渤海寒区海域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应合理考虑海冰与波流的联合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6期)
郭庆康,乔玉博,薛浩[7](2018)在《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深水圆形高墩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程序,分别基于势流体理论和粘性流体Navier Stokes(N-S)方程建立地震动加速度、位移输入方式下叁维流固耦合分析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流固耦合模拟方法下地震响应变化情况及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下地震响应拟合情况,验证势流体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到不同流固耦合模拟方法相适应的地震动输入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势流体理论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加速度与位移输入方式下的地震响应拟合较好;采用粘性流体N-S方程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位移输入方式下地震响应变化规律更符合实际情况,而加速度输入方式下的结果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相比采用基于粘性流体N-S方程建立的模型,采用基于势流体理论建立的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更保守,更有利于深水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6期)
夏云峰,蔡喆伟,徐华,闫杰超[8](2018)在《深水航道整治中新型结构淹没丁坝与水流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混凝土齿形丁坝首次应用于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其与水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清晰。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型丁坝的壅水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其它坝型结构对比分析了新型丁坝对过坝水流的影响,进而通过阻挡流量的表征方法对新型丁坝的水流力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型丁坝壅水公式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其壅水值,且由于基床的存在,新型丁坝对过坝水流的影响较小,同时,通过阻挡流量表征的水流力计算公式形式更为简便。新型丁坝的引入对长江沿岸水沙及生态平衡起到保护作用,其研究成果可为新型丁坝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对其他新型结构设计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张超,郭小权,庞浩然[9](2018)在《流固耦合作用对深水空心桥墩的自振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势流体理论的完全数值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创建了经典的深水圆形空心高墩—水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分析考虑桥墩壁厚不同时,内域水、外域水及内外域均有水时不同水位下动水效应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墩-水耦合效应使得桥墩的自振频率均减小,且墩内外域均有水时减小率最大;桥墩壁厚越薄动水效应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越大;上部结构质量会减弱墩—水耦合作用对桥墩结构相应频率的影响;当桥墩的入水深度等于桥墩高度的1/2时,桥墩第一阶自振频率减小率很小,但其第叁阶自振频率减小率较大。研究成果对于深水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李明桦,赵晓明,齐昆,刘丽[10](2018)在《复杂地形对深水沉积体系形态特征及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尼日尔叁角洲陆坡区Bakama深海沉积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水水道和朵叶作为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储集单元,对其平面展布形态、沉积演化过程以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指导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本文以叁维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二维地震相分析和叁维地震地貌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尼日尔叁角洲南部陆坡区发育的Bakama深海沉积体系(BakamaSubmarineDepositionalSystem)中的水道和朵叶进行精细刻画,并分析其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深水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长江干线江苏段的航道通过能力。针对江苏沿江港口如何依托深水航道推动自身发展的问题,在分析深水航道对到港船舶大型化提升、航运成本下降、运输组织优化、沿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畅洲水道航道条件、整合港口资源和优化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改善口岸通关政策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水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邓江涛,李永乐,余传锦.墩水相互作用对深水桥墩与船舶撞击的影响研究[J].铁道建筑.2019
[2].许麟,马轶玮,谭志国,应翰海.深水航道对江苏港口的推动作用及港口发展策略分析[J].水运工程.2019
[3].聂小华,鲍志光,常亮,王晓辉,吴存利.基于分段模型的深水压力作用下车门密封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宓迪.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下一步重点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N].证券日报.2019
[5].王星星.南海珠江口外峡谷深水沉积作用及响应[D].浙江大学.2019
[6].吴甜宇,邱文亮,胡哈斯.海冰与波流联合作用下深水基础桥梁动力反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8
[7].郭庆康,乔玉博,薛浩.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8].夏云峰,蔡喆伟,徐华,闫杰超.深水航道整治中新型结构淹没丁坝与水流相互作用[J].水运工程.2018
[9].张超,郭小权,庞浩然.流固耦合作用对深水空心桥墩的自振特性影响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8
[10].李明桦,赵晓明,齐昆,刘丽.复杂地形对深水沉积体系形态特征及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尼日尔叁角洲陆坡区Bakama深海沉积体系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