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州花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年级,民俗文化,花儿会,河州花儿
河州花儿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俊[1](2019)在《临夏民俗文化——“河州花儿”深入课堂教学——根据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五篇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大多写各地节日风俗,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的,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云南的歌会》,通过描绘叁种不同场面中民歌演唱的情景,他们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3期)
马新科[2](2018)在《浅谈河州“花儿”研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哈自家。刀刀拿来头割哈,不死是这个唱法。"这首花儿,是祖祖辈辈花儿唱把式对花儿执着的最好的注释,也是对花儿爱好者最能直抒胸臆的形容。河州是临夏的旧称,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山歌叫"花儿",也叫"少年"。人们把唱山歌叫"漫花儿",一个"漫"字,就把山歌嘹亮而悠长的乐调在山谷田野间的回荡、漫花儿的人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对河州花儿研究的深(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21期)
梁蕾[3](2018)在《河州“花儿”演唱特色与保护传承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是广泛流传于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等多省的一种山歌。河州花儿,是花儿的一种类型,又名少年,产生于今甘肃的河州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2009年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花儿在社会上的历史地位与传承意义尤为显着。近年来,受学院派民族唱法对笔者的影响,在传统花儿演唱的舞台上,涌现出大量花儿学院派民族唱法,使得演唱风格丰富多样。但是关于花儿从不同演唱方法的角度去分析其特色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介绍花儿特点、传统演唱的基础上,通过笔者对当地的采风、以及观看各类花儿比赛相关视频等方法,从传统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民族唱法对花儿演唱特色进行分析,就河州花儿各自的演唱特色以及保护传承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王冕[4](2017)在《浅析藏文化在河州花儿曲令及唱词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作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歌之一,传唱民族之多,变体之广,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然而花儿在流传的同时,也是受到了各民族习俗、文化的影响,使之既具有民族共性,又具有民族个性。本文主要以花儿的曲令及唱词为出发点,简单地分析藏族文化在花儿曲令以及唱词的体现。(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22期)
张淑萍[5](2017)在《河州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的叙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州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以临夏方言为唱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叙述时间以动作时素为主,纪年时素和形象时素辅之,以动作的延续表示时间的流逝。叙述情节跌宕起伏,在正反数项之间的层层否定和反转中,情节得以推进。(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李瑾瑾[6](2017)在《当代“花儿”歌手对“河州花儿”流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州花儿广泛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西北部省区,是由回族等九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歌。河州花儿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西北人民称之为"生命之歌"。花儿歌手是河州花儿的创造者,也是传唱者,可以说是河州花儿的灵魂。他们用真情实感来创作河州花儿,演唱河州花儿,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感叹。每一首传唱至今的河州花儿,都是一个又一个花儿歌手日夜呕心吟唱之作。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先为绪论,后从花儿的历史、分类、演唱场合及河州花儿的特点几个方面概述花儿,将花儿置入民族音乐学历时和共时的空间来全面解读花儿。第叁章通过马尔洒为代表的叁位花儿歌手在唱词、曲令、唱法上的原生态呈现,将其置于文化生态整体内,体现出花儿群体音乐意识中花儿歌手在曲令、唱词、唱法上的花儿审美意境。综合加以观察、描述、分析,花儿歌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花儿的神韵。当河州花儿在语言、唱词、唱法、曲令上哺育了花儿歌手后,优秀花儿歌手从中成长起来。当花儿的某些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花儿歌手的表现欲望时,优秀花儿歌手开始丰富、打扮花儿。第四章就以何清祥、马红莲、马忠伟等花儿歌手对花儿曲令的改编创作、演唱方式及表演形式的改良,映射出河州花儿当下的存活现状,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主观反思。通过调查花儿传承人,记录花儿歌手演唱。将花儿的传承、发展呈现出来。透过花儿演唱,映射出花儿传承人、公认的优秀花儿歌手所做的努力与贡献,是民族音乐学者的历史责任。(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7-05-01)
汪博轩[7](2017)在《浅谈甘肃河州花儿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州花儿”又名少年,是花儿的一种。在古代,它是情歌,只能在山间或者野外唱,或在行走的途中唱,其实就是山歌。因为这种山歌产生于今甘肃的河洲地区,并且用当地的特色方言演唱,后来人们就称之为“河州花儿”,一直沿袭并流传至今。一般都是农民在下地劳动或者是脚夫在赶路的途中又或者是牧民在放牧的时候自由随行,无拘无束的用当地方言去即兴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曲调高亢优美,有着独特的腔韵。其歌词有古代诗韵的特征,但还是沿袭了很多的口语化的东西。河洲方言的语言性极强,在语音上显得很生硬。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关键在于舌头,牙齿喉头,嘴唇之间的紧密配合,当然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持,才能更好的演绎出动听的“山间情歌”。笔者主要以甘肃河洲地区流传至今的花儿做以研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查阅资料以及走访,对河州花儿的起源,分布、语言特色、演唱特点、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樊引娣[8](2017)在《谈河州花儿的音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河州花儿形成于古河州地区,其深受该地流行语言,即河州方言的影响(显着特色是宾语不前,主谓语在后的语序颠倒的特征语言),河州花儿形成一首四句,一叁句单字结尾,二四句双字结尾的特殊句式和特殊的语音强调,由此形成了河州花儿别具一格的音乐特色。本文基于这一特色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7年03期)
申妍[9](2016)在《甘肃河州花儿艺术及其现状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汉、回、东乡等众多民族共同用汉语演唱的地域性传统民歌,作为一种地域民间文化,在社会的现代化冲击下,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花儿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城市生活节奏发生冲突,无论是滋养花儿艺术的土壤还是听众群都在不断流失,花儿的自身特性甚至开始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6年13期)
李瑾瑾[10](2016)在《浅谈“河州花儿”传承的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州花儿"是"花儿"文化中的重要支系,也是西北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河州花儿"在西北地区口口相传,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对于"河州花儿"这一历史文化遗传,其传承与保护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本文将从"河州花儿"传承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其现代传承意义,并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深刻分析其传承价值与现代意义,为西北民间文化精粹的保留和传播提供更可行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19期)
河州花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哈自家。刀刀拿来头割哈,不死是这个唱法。"这首花儿,是祖祖辈辈花儿唱把式对花儿执着的最好的注释,也是对花儿爱好者最能直抒胸臆的形容。河州是临夏的旧称,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山歌叫"花儿",也叫"少年"。人们把唱山歌叫"漫花儿",一个"漫"字,就把山歌嘹亮而悠长的乐调在山谷田野间的回荡、漫花儿的人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对河州花儿研究的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州花儿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俊.临夏民俗文化——“河州花儿”深入课堂教学——根据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浅谈[J].新课程(下).2019
[2].马新科.浅谈河州“花儿”研究价值[J].传播力研究.2018
[3].梁蕾.河州“花儿”演唱特色与保护传承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王冕.浅析藏文化在河州花儿曲令及唱词中的体现[J].明日风尚.2017
[5].张淑萍.河州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的叙述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6].李瑾瑾.当代“花儿”歌手对“河州花儿”流变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7
[7].汪博轩.浅谈甘肃河州花儿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D].四川师范大学.2017
[8].樊引娣.谈河州花儿的音乐特色[J].音乐创作.2017
[9].申妍.甘肃河州花儿艺术及其现状浅谈[J].黄河之声.2016
[10].李瑾瑾.浅谈“河州花儿”传承的现代意义[J].北方音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