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太战略,东向政策,均势理论,地缘政治
均势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崔世委,王勇[1](2019)在《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政府推行的"印太战略"是将其原有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范围扩展至印度洋海域,通过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这3个最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来实现其战略东移和对全球事务的调控。印度的"东向政策"则是印度作为印度洋区域大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拓展印度战略空间的一项国家战略。近年来,美印两国不断扩展和深化双边关系,其中的防务和安全合作尤为引人注意,这背后的根本推动力是美印两国"均势"思维的运用。(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19年03期)
付凯歌[2](2019)在《用均势理论解析中国战国时期政治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战国时代国家政治关系的分析,该文认为,战国政治是一种均势政治体系,且战国时期均势政治具有非系统化、不稳定性以及用内部政治经济改革与外部联盟的手段来维持均势等特征。战国均势经历了一个由七雄并立,到齐、楚、秦叁足鼎立,到齐、秦两强对峙,再到六国合纵抗秦的动态平衡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叶笑晗[3](2018)在《简析“均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理念和实践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政治学中,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对均势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发展和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评析均势理论的现实意义,阐述个人对均势理论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的观点。(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06期)
苏莹莹[4](2018)在《均势理论与马来西亚对于南海议题的“不选边”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势理论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在外交领域采取大国平衡战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域外大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纷纷涉入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逐渐趋于国际化,南海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作为南海声索国之一的马来西亚,一方面对南海问题国际化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反对域外国家直接军事干涉南海争端;另一方面,它始终保持良好的马中关系及平稳的马美关系,希望凭借大国平衡战略来维持南海力量均衡、塑造稳定安全的地区环境。它认为,在超级大国与强大近邻之间保持平衡,更符合自己的利益。马来西亚对于南海议题的"不选边"策略可以说是对均势理论很好的诠释与运用。(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施建光[5](2016)在《论均势理论在唐朝对吐蕃、南诏交涉战略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与吐蕃、南诏曾在西南地区进行过频繁的交涉和激烈的角逐,学界关于叁者关系的研究较多,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力图导入国际关系学中的均势理论,以制衡机制为工具,将叁者关系放在当时国际体系范畴中来考察,从唐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角度,诠释唐在面对吐蕃和南诏威胁时所采取的战略和行动。唐在西南地区的战略是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以吐蕃和南诏为制衡对象的制衡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唐依据形势的变化和所面临的威胁,适时地调整战略目标,采取军事打击、政治结盟的制衡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李琳[6](2016)在《摩根索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摩根索均势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实践。摩根索均势理论主要包括均势的基本含义、发展模式、实现方式等内容。本文通过对摩根索均势理论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评估,探析摩根索均势理论在新时代对国家发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6年11期)
叶涛[7](2015)在《均势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苏战略大叁角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而显着的地位,随着冷战的爆发,中美苏叁国之间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叁角关系,随着叁国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更体现了"均势"这一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11期)
崔健[8](2015)在《日本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政治经济分析——以均势理论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长期以经济力为主来维护国家安全,所以运用均势理论来分析日本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时,不能忽视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在战后各时期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当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制衡也是单极体系下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两面性的主要表现。维护经济安全的经济手段在日本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很多是针对中国的,在均势理论框架下结合经济因素深入分析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将对中国产生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王晓飞[9](2015)在《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研究(1965-2014)》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上面,新加坡虽然是个小国,但却尽显辉煌的成就,发挥出了与它的国土面积及人口数极其不对称的作用力,成为世界上众多小国争相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其根本性是在于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根据新加坡特有的国情及立足于新加坡特殊的地理环境,并结合当时在美苏争霸下的国际形势,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动向,构建了作为小国新加坡所独具特色的外交战略——大国平衡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是新加坡维护国家安全,拓展国家生存空间,并促进国家加快发展的产物,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同时又呈现出不断的发展性。通过大国平衡外交,新加坡所信守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渐趋被国际社会所接纳,促进了新加坡与区域内及区域外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形成了在政治上的多边参与及经济上的多方卷入的局面。这为现今地区及全球开展相互间在政治上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在冷战期间,在区域内,新加坡借助于印尼与马来西亚对等的关系发展,建立了区域内的大国平衡格局,不仅抑制了印尼及马来西亚的威胁,同时还摆脱了受猜忌的存在状态,进而以东南亚地区一员的身份,融入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区域外,新加坡依托于美日的关系发展,填补了英军撤离后的大国真空,同时,又极力地拉入苏联来平衡美日在东南亚的势力发展,通过对中国的借重,平衡了苏联在东南亚的势力影响,牵制了苏联对东南亚的势力扩张,并利用印度的进入,稀释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从而使得在东南亚地区呈现出区域外大国相互制衡的关系局面,建立了区域外大国平衡的格局,消除了东南亚地区因某个大国做大、做强而雄霸东南亚的政治隐患。在冷战后,新加坡对大国平衡外交战略进行了建设性的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加大了对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度,以及针对性地倾注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为冷战后东盟在维护东盟地区的整体利益、促进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助推东盟与中、美、日等区域外大国关系的发展,助以前瞻性的引领。本论文在绪论部分,着重概述该问题研究的意义所在、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该问题的有关研究进展状况,以及本论文所注重的研究方法和所采用的结构样式。除绪论之外,本论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章是整个论文的根基所在,解析大国平衡外交的理论架建、大国平衡外交的内涵与外延及大国平衡外交的生存空间。大国平衡外交需要特定的理论予以支撑,即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现实主义均势理论推动了大国平衡外交由理论走向实践,并在实践中向更高的层级发展。大国是大国平衡外交所要涉及的根本性对象,大国问的关系变化,为大国平衡外交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此外,大国平衡外交的存在与发展,则需要一定的条件性。斗而不破的国际社会是大国平衡外交的生存空间,没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社会,大国平衡外交只能以虚拟性的存在,从而缺失现实存在的价值性。第二章阐述新加坡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的背景因素。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国家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就是服务于国家利益。显然,一国所采取何种外交政策,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根源性。新加坡在独立初期,整个国家内外交困而面临生存的脆弱性。如何生存?关系到新加坡能否存在,生存是新加坡整个国家所压倒性的一切。新加坡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是顺应国家生存之要务。第叁章分析在冷战期间,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的具体运作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效。通过大国平衡外交,新加坡的国家安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维护,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加坡成为世界上众多小国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第四章探讨在冷战后,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的发展性。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的多极化进程则进一步凸显,这使得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的关注点发生了显着性的变化,新加坡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及对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东盟的层面。同时,在稳固美日关系发展的前提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在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体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显着的提升。这体现了李光耀所一直倡导的,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不仅要具有审时度势性,而且还要具有紧跟世界形势变化的与时俱进性。第五章着重从总体上研习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的特性,以及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的实施对中国的影响性。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有着鲜明的新加坡特性,赋有深刻的新加坡烙印,这是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在使然。中国是个世界性的大国,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作为近邻的东南亚地区存有广泛的利益取向。新加坡以大国平衡的外交方式,在获取其国家利益的同时,则会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中国的利益。对于有利中国的,我们要积极地参与进去,而对于那些不利于中国的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不懈地坚持我们的原则,不拿原则作交易;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中国是大国的有利条件,引领中新关系朝向互利双赢的方向发展。论文的结语部分,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及基于中国的视角,对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进行评判,肯定其积极性,指出其消极性,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总之,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的“得”与“失”,给国际关系的发展容纳了更多的思索空间。(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3-01)
刘思伟[10](2014)在《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关于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中,由于种种原因,宏观经济学一直没有被纳入研究视野尤其是均势理论,通常排斥宏观经济学。其实,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各种疑问,排除这部分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沃尔兹发明的理论。所以,均势理论和宏观经济学是紧密相连的,在均势理论中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展理论研究的覆盖范围,还可以加深研究的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21期)
均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战国时代国家政治关系的分析,该文认为,战国政治是一种均势政治体系,且战国时期均势政治具有非系统化、不稳定性以及用内部政治经济改革与外部联盟的手段来维持均势等特征。战国均势经历了一个由七雄并立,到齐、楚、秦叁足鼎立,到齐、秦两强对峙,再到六国合纵抗秦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势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崔世委,王勇.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9
[2].付凯歌.用均势理论解析中国战国时期政治体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叶笑晗.简析“均势理论”[J].现代交际.2018
[4].苏莹莹.均势理论与马来西亚对于南海议题的“不选边”策略分析[J].国际论坛.2018
[5].施建光.论均势理论在唐朝对吐蕃、南诏交涉战略中的体现[J].西北民族论丛.2016
[6].李琳.摩根索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J].南方论刊.2016
[7].叶涛.均势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苏战略大叁角中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5
[8].崔健.日本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政治经济分析——以均势理论为基础[J].日本学刊.2015
[9].王晓飞.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研究(1965-2014)[D].云南大学.2015
[10].刘思伟.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