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镁合金筒形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筒形件拉深,应力解析,临界压边力
镁合金筒形件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官英平,姚丹,段永川,高安娜[1](2019)在《镁合金筒形件拉深成形的临界压边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面应力假设条件,依据Fields-Backofen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对镁合金筒形件拉深成形法兰区的应力分布进行解析分析。运用应力解析公式及能量法,推导镁合金筒形件拉深成形的破裂和起皱临界压边力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对理论解析进行验证,确定临界压边力的安全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解析与数值模拟预测的临界压边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62%和6.76%;在给定安全区域范围内,试件拉深试验获得成功;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的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陈伟文[2](2019)在《一种提高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2019100736662公布号:CN109594000A申请日:2019.01.25公开日:2019.04.09申请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及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Mg 9Gd 3RE耐热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小端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所述的耐热是指200℃下抗拉强度不低于330 MPa,所述的锥(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曹秒艳,左苗苗,王鹏,郝海滨,赵长财[3](2018)在《基于GTN模型的镁合金异形件颗粒介质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Z31B镁合金复杂截面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过程进行研究。结合镁合金热态单向拉伸试验和有限元逆向法,确定预测热态下镁合金成形极限的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模型损伤参数。以镁合金异形件为研究对象,基于镁合金GTN损伤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该异形件的成形过程,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工件壁厚和孔洞体积分数的影响,确定了该异形件的最佳成形工艺参数。设计了镁合金异形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模具并展开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与基于GTN损伤模型的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并基于最佳模拟参数获得了合格的零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婷婷,王文先,曹晓卿,林鹏,魏屹[4](2018)在《强力旋压镁合金筒形件的显微组织及微纳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Z31镁合金的强力旋压成形工艺为例,通过6道次旋压成形获得镁合金筒形件,对其各道次组织演变规律及筒坯的微纳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原始筒坯壁厚为10mm经6道次强力旋压成形,获得了壁厚为1mm的成形良好、无鼓包等缺陷的镁合金筒形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各道次的筒坯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由原始粗大的、不均匀组织逐步转变为以孪晶为主、细小的均匀的组织;采用G200微纳力学测试系统对各道次的镁筒坯试样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筒坯硬度随着旋压道次的增加而提高,原始镁合金筒坯硬度为0.377GPa,6道次旋压后镁合金筒坯的硬度为1.053GPa,提高约2.8倍,而旋压前后模量值保持基本不变;采用万能试验机对旋压成形的筒形件进行拉伸试验并对其断口进行SEM分析,结果表明:旋压前后的镁合金筒坯断口均呈现塑性断裂,但是原始镁合金断口中韧窝大而深,经多道次旋压后的断口中韧窝小而浅。(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李园魁[5](2018)在《AZ31镁合金双曲率盒形件温热成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3C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铸造镁合金相比,变形镁合金产品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尤其是镁合金板材冲压产品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镁合金常温下塑性较差,制约了它的大规模应用。镁合金板材的温热成形是一个非线性的热力耦合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和优化镁合金板材的温热成形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变形镁合金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本文以AZ31镁合金双曲率盒形件成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镁合金不同温度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模拟其差温成形过程,分析了其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材料流动规律和厚度分布,系统地研究了各成形参数对其成形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成形结果进行优化,并设计和加工成形试验模具,进行试验验证,最终得到表面质量好、成形精度高的成形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成形参数对镁合金双曲率盒形件成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对其成形性影响很大,其临界成形温度为150℃,最优成形温度为300℃;过小的凹模圆角、模具间隙、压边间隙会造成材料的过度减薄,凹模圆角要大于3mm,模具间隙要大于1mm,压边间隙要大于1.04mm;过大的摩擦系数会使成形件破裂,摩擦系数要小于0.25;镁板对成形速度比较敏感,过大的成形速度容易使盒形件产生破裂。因此,适宜在较低的速度下成形。200℃的极限成形速度为0.3mm/s,250℃的极限成形速度为1.2mm/s。(2)利用正交试验对成形结果进行优化,各成形参数对最大减薄率的影响顺序为:压边间隙>凹模圆角>摩擦系数>模具间隙,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凹模圆角为7mm,模具间隙为1.05mm,压边间隙为1.2mm,摩擦系数为0.05。(3)基于最优的模具参数,设计加工了双曲率盒形件的成形模具,并开展了相关的成形试验,得到了成形质量良好的试验件,并对得到的成形件进行了厚度测量、精度检测和微观组织分析。试验件的厚度分布趋势和模拟的结果保持一致,成形件的最大3D偏差只有0.86 mm,满足精度要求,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温度和变形量的差异导致不同部位发生的动态再结晶不同,晶粒的大小和形态均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倩[6](2018)在《基于GTN模型的AZ31镁合金盒形件拉深成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具有比重轻、比强度高、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等特点,这使得镁合金在汽车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及电子信息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及应用。但由于镁合金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在室温下可激活的滑移系较少而难以塑性成形,加热温度过高又会导致组织粗大,性能较差。因此,对镁合金的塑性成形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AZ31镁合金盒形件拉深成形为研究对象,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盒形件拉深成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AZ31镁合金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对AZ31镁合金盒形件拉深过程中的拉深温度、摩擦系数、压边间隙和凸凹模间隙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对比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应力场、应变场及厚度的变化规律,认为AZ31镁合金盒形件的最适拉深温度为250℃,采取合理的模具间隙及润滑可以有效提高成形性能。GTN(Gruson-Tvergaard-Needleman)细观损伤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通过对材料细观孔洞的生长、聚合,来反映材料宏观上的变化。本文通过对AZ31镁合金单向拉伸试验数值模拟,将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相拟合,通过优化调整计算参数,最终得到结果最优的一组GTN参数。将确定的GTN模型嵌入有限元模型中,通过比较不同参数下的孔洞体积分布,分析出各个工艺参数对盒形件拉深的影响。通过对四个拉深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AZ31镁合金盒形件最合适的成形温度和模具间隙等,而较低的摩擦系数能够使板材更好地成形。通过对AZ31镁合金盒形件拉深中主要工艺参数的分析比较,使用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了AZ31镁合金手机壳拉深实验,成功拉深制得了外边质量良好的手机壳样品,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也为开发镁合金手机壳拉深成形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奇,吴晓英,郑旭烟,李琳[7](2017)在《镁合金筒形件热拉深变压边力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镁合金筒形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ynaform软件模拟不同变压边力加载曲线下的拉深成形过程。通过比较不同变压边力加载曲线下筒形件拉深的成形质量,得出压边力随凸模行程增加的方式能够较好改善筒形件成形质量,其中线性增加变压边力加载曲线的成形质量最好。同时以压边力加载曲线、冲压速度、摩擦系数为试验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变压边力加载曲线5、冲压速度2 500mm/s、摩擦系数0.150。(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夏琴香,朱宁远,程秀全,肖刚锋[8](2017)在《镍基高温合金筒形件热强旋时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强旋过程中变形、热传导、组织演变叁者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以Haynes230镍基高温合金筒形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用户子程序的形式建立了热强旋过程的变形-传热-组织演变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对热强旋过程中宏观成形与微观组织演变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Haynes230合金而言,当旋压温度T≥1100℃、减薄率?n≥56%时将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大、随进给比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减薄率的增大动态再结晶分数增大、晶粒尺寸更均匀。晶粒尺寸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8.38%,表明所得镍基高温合金筒形件热强旋过程宏-微观的耦合模拟结果精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3)
李建超[9](2017)在《基于GTN模型的镁合金异形件SGMF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下镁合金塑性低,冲压成形困难。相比于传统刚性模成形,板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Solid granules medium forming,缩写SGMF)工艺中所采用的颗粒介质具有流动性好、易密封和耐高温等优点,进而提高板料成形极限。因此展开热态下镁合金复杂截面零件的固体颗粒成形对扩展镁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板料在成形过程中是一个内部损伤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分析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行为可以优化工艺参数条件。GTN(Gruson-Tvergaard-Needleman)损伤模型可以将材料的宏观拉伸过程与材料内部损伤演化联系起来,进而分析和预测材料的断裂行为。将GTN模型引入数值模拟中对后续的试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镁合金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镁合金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采用扫描电镜对镁合金拉伸后试样断口和颈缩位置进行观察分析,并将获得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整理应用到基于GTN模型的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单向拉伸模型中。结合有限元逆向法和图像分析法确定了GTN损伤模型所需要的参数。采用试验对镁合金板材与模具、镁合金板材与颗粒介质之间摩擦系数进行了研究,为数值模拟设定接触条件提供了参考。建立了基于GTN损伤模型的镁合金异形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不同摩擦系数和压边间隙工艺参数对板料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预测了成形过程中工件的破裂危险区域,确定了镁合金异形件固体颗粒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试验对异形件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GTN损伤模型所建立的镁合金异形件数值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破裂位置,且壁厚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晓晶,唐先林,李官,王雅为,万升祥[10](2016)在《大高径比铝镁合金筒形件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低塑性、大高径比的铝镁合金零件,传统的加工方法很难实现一次拉深成形。针对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铝镁合金成形零件的需求,对5A06铝镁合金筒形件多次拉深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大高径比铝镁合金板材特殊的成形极限需要,提出了径向加载液压拉深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合理匹配的液室加载路径和径向加载路径,能控制破裂和变形不足,有效地减少成形工序,而且显着提高了成形极限。经过生产试模,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生产出了合格的5A06筒形件。(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6年08期)
镁合金筒形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专利申请号:2019100736662公布号:CN109594000A申请日:2019.01.25公开日:2019.04.09申请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及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Mg 9Gd 3RE耐热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小端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所述的耐热是指200℃下抗拉强度不低于330 MPa,所述的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镁合金筒形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官英平,姚丹,段永川,高安娜.镁合金筒形件拉深成形的临界压边力[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伟文.一种提高稀土镁合金锥形筒形件组织性能的成形方法[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曹秒艳,左苗苗,王鹏,郝海滨,赵长财.基于GTN模型的镁合金异形件颗粒介质成形[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4].张婷婷,王文先,曹晓卿,林鹏,魏屹.强力旋压镁合金筒形件的显微组织及微纳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5].李园魁.AZ31镁合金双曲率盒形件温热成形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李倩.基于GTN模型的AZ31镁合金盒形件拉深成形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8
[7].李奇,吴晓英,郑旭烟,李琳.镁合金筒形件热拉深变压边力工艺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7
[8].夏琴香,朱宁远,程秀全,肖刚锋.镍基高温合金筒形件热强旋时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C].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9].李建超.基于GTN模型的镁合金异形件SGMF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7
[10].刘晓晶,唐先林,李官,王雅为,万升祥.大高径比铝镁合金筒形件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6